申请日2014.02.20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1/467; C02F1/72; C02F1/6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含有As?(III)、Cr?(VI)废水的处理体系,利用辉光放电体系协同、高效地将As?(III)、Cr?(VI)转化为毒性更小的As?(V)、Cr?(III),相对于处理含有其中一种有害物质的废水效果来说,本发明同时处理含有As?(III)、Cr?(VI)两种物质的废水的效果更好,不需任何化学试剂。而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也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含有Cr(VI)、As(III)废水溶液调节pH值和电导率值导入到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所述pH值调节为2-7,所述电导率调整到4-7mS/cm;
(2)在大气氛围或者惰性气体下进行辉光放电,接通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电压为 480-1000V,电流为80-500mA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处理后溶液中Cr(VI)还原、As(III)氧化,实现对有毒离子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放电处理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速率为2-3转/s,放电处理时间为10-20 分钟。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棒阴极(1)、不锈钢阳极(2)、玻璃反应器(3)、玻璃管(4),所述碳棒阴极(1)和玻璃管(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玻璃反应器(3)上盖上;所述玻璃反应器(3)外围设置冷肼夹层(6),所述冷肼夹层(6)上分别设置冷却入水口(7)和冷却出水口(8);所述玻璃管(4)的底部用石英砂芯密封,所述碳棒阴极(1)置于所述的玻璃管(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阳极(2)的数量为1-6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反应器(3)内设置搅拌磁子(9)。
说明书
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 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废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有机污染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毒无机离子,比如Cr(VI)、As(III)。砷化物在采矿、冶炼、玻璃制造、农药和木材防腐剂等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致使相当数量的砷化合物进入环境,并通过化学过程和生物转化效应以不同形态存在于水体、土壤、植物、动物、海洋生物和人体内,并且在各砷化物之间形成循环。不同形态和价态的砷,理化性质不同,毒性也各异,如亚砷酸的毒性是砷酸的2.5-60倍,有机砷化合物又比无机砷化合物的毒性大。砷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砷中毒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砷中毒多因食用被砷污染的食物、饮水或误服含砷农药造成。慢性砷中毒多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界的砷释放,比急性砷中毒普遍。长期摄入低剂量砷,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体内蓄积才发病。砷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损伤,产生末梢神经炎症等。美国环保局(USEPA)宣布,从2006年开始饮用水中法定允许的砷的最高浓度将从0.05mg/L降低到0.01mg/L。我国饮用水标准GB5749-85中规定砷的最高允许浓度是 0.05mg/L,2006年卫生部政法司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报批稿)中规定水质中砷的限值为0.01mg/L。
对于含砷废水中砷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化法和微生物法。混凝法是水体除砷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混凝剂强大的吸附作用吸附砷,然后通过过滤或用滤膜除去水中的砷。实验结果表明,铁盐对砷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铝盐。铁盐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沉淀剂。同样,吸附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简便和选择性好等优点,特别是对低浓度、污染性强,其它方法难以有效处理的含砷废水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是As(III)不但毒性大,而且在生态环境中移动性强,难以被固定。而As(V)的毒性相对较小,并且易被吸附,得以高效去除。在混凝法和吸附除砷的实验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对As(V)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As(III)。所以,在除砷过程中常对所处理的废水进行预氧化,即把As(III)先氧化成As(V),然后再进行去除。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有漂白粉、双氧水、氯气、臭氧和二氧化锰等。但该方法需要投加大量的沉淀剂,产生大量的含砷废渣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铬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之一,天然水体中很少含有铬,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铬污染主要来自采矿、电镀、冶金、染料、制革、木材防护等生产过程含铬废水和废渣的随意排放。铬化合物在环境中主要有Cr(III)和Cr(VI)两种存在形式,若受到环境中温度、pH值、有机物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的Cr(III)和Cr(VI)可以相互转化,其中Cr(VI)的生物毒性比Cr(III)毒性高100倍,是国际公认的3种致癌金属物之一,水中Cr(VI)含量大于0.5mg/L将危害人体健康。Cr(VI)在土壤和水溶液中容易迁移,它可通过大气、饮水、食物或接触侵入人体,引起皮肤糜烂、呼吸道感染、肝功能损伤甚至肺癌。
目前,国内外治理铬污染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处理法、液膜分离法、生物化学法、超临界处理法、离子浮选法几种。但是这些方法效率较慢或者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试剂,因此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一种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含有As(III)、Cr(VI)废水的处理体系,利用辉光放电体系协同、高效地将As(III)、Cr(VI)转化为毒性更小的As(V)、Cr(III),相对于处理含有一种有害物质的废水效果来说,本发明同时处理含有As(III)、Cr(VI)的废水的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协同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含有Cr(VI)、As(III)废水溶液调节pH值和电导率值导入到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
(2)在大气氛围或者惰性气体下进行辉光放电,接通直流电源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处理后溶液中Cr(VI)还原、As(III)氧化,实现对有毒离子的处理。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1)中将含有Cr(VI)、As(III)废水溶液pH值调节为2-7,电导率调整到4-7mS/cm。
所述的步骤(1)中对于pH的调节,可根据两种有害离子的浓度大小、处理要求选择不同的pH,pH值越小越有利于Cr(VI)的处理,pH值越大越有利于As(III)的处理。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步骤(2)中放电处理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速率为2-3转 /s,放电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2)中的直流电源的电压为480-1000V,电流为80-500mA。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方法中采用的电极辉光放电水处理装置,包括碳棒阴极、不锈钢针状阳极、玻璃反应器、玻璃管,所述碳棒阴极和玻璃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玻璃反应器上盖上;所述玻璃反应器外围设置冷肼夹层,所述冷肼夹层上设置冷却入水口和冷却出水口;所述玻璃管的底部用石英砂芯密封,所述碳棒阴极置于所述的玻璃管内。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不锈钢针状阳极的数量为1-6根。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玻璃反应器内设置搅拌磁子。
接触辉光放电电解过程中,等离子体的产生如下:高压直流电源加到玻璃反应器的两极,发生电解,在电极间产生较高电流。由于焦耳热的作用,不锈钢针状阳极周围的溶剂迅速汽化,电阻迅速增加,由于此时电解液的电阻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电压几乎全部加在不锈钢针状阳极周围的气体之上。由于不锈钢针状阳极的曲率半径非常小,从而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属非平衡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的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化学方法。辉光放电电解最显著的特征是非法拉第性,放电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物质,同时产生宽波长的紫外光。其中水合电子、氢原子以及过氧化氢等还原性物质可有效的将Cr(VI)转化为Cr(III),而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可有效的将As(III)氧化为As(V)。在辉光放电过程中,铬离子转化的过程产物可将过氧化氢转化为羟基自由基,可促进As(III) 的氧化。此外,由于As(III)的存在消耗了部分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减少了生成的Cr(III)再次被氧化为Cr(VI)的几率。因此在辉光放电用于含有二者离子废水溶液的处理过程中,二者离子能够相互促进各自的处理效率,因此总处理效果都得到了提高。
(2)本发明利用辉光放电装置同时处理含有As(III)、Cr(VI)废水,方法独特新颖,处理效率高,不需任何化学试剂。而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也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3)本发明的装置放电区域较大,对Cr(VI)的还原速度和As(III)的氧化速度快,效率高,绿色化。同时处理该两种有害物质时,两者的处理效果优于独立处理一种有害物质的效果。
(4)在存在其他金属离子或者有机物的干扰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