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11.01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IPC分类号E03F5/042; E03C1/28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包括:浮阀、内部下水孔、外部下水孔和储水腔;所述浮阀设置于内部下水孔顶部,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底部,所述外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上部设置的地漏盖上并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外部下水孔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当所述储水腔中充满水时,所述浮阀从所述内部下水孔顶部向上移动,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内部下水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进入室内,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小虫通过下水地漏进入室内。同时,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还具有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腔和塞子,所述下水腔内 侧设置有螺纹,所述塞子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水腔内侧的螺纹匹配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腔的顶部 还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括腔盖和腔壁,所述腔盖通过可折装式连接结构设置于 腔壁上构成所述储水腔,且所述腔盖上设置有外部下水孔,所述腔壁底部设置有内部下 水孔,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下水腔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盖上设置的 外部下水孔为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的腔壁 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下水孔的 顶部与所述储水腔底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 所在的平面但低于外部下水孔所在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 的顶端设置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 在与所述下水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
说明书
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
背景技术
下水地漏是排除室内地面积水的卫生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遇到过下水 地漏返味的情况,严重时还会碰到污水返溢、小虫爬出等问题。为此,一些厂家已经设 计生产了一些防异味的下水地漏产品。
目前,通常采用的下水管道的地漏的结构为依靠地漏自身的存水形成水封,从而通 过水封把居室空间和管道系统隔开,实现防异味等功能。但是,由于地漏是下水管道和 化粪池与居室空间的连接口,因而水封式地漏的水封并不能够很好地防止下水道中的有 毒有害气体通过水封进入室内,比如,如果下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积聚较多达到一定的 压力,则可以通过水封口进入室内。另外,一些小虫也可能会通过水封爬入室内。
另外,在下水管道无法正常排放污水时,现有的地漏无法防止下水管道中的污水通 过地漏进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 中的异味、污水或小虫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包括:下水腔和塞子,所述下水腔内侧设置有螺纹, 所述塞子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水腔内侧的螺纹匹配的螺纹。
所述下水腔的顶部还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括腔盖和腔壁,所述腔盖通过可 折装式连接结构设置于腔壁上构成所述储水腔,且所述腔盖上设置有外部下水孔,所述 腔壁底部设置有内部下水孔,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下水腔上部。
所述腔盖上设置的外部下水孔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储水腔的腔壁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与所述储水腔底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 部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所在的平面但低于外部下水孔所在的平面。
所述塞子的顶端设置有手柄。
所述塞子在与所述下水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 水返流地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及污水进入室内,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小 虫通过下水地漏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还具有实现结构简 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以为用户提供价格低且防异味及防污 水返流效果可靠的下水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