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7.20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IPC分类号C02F1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改性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搅动污泥的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设置的搅拌腔,所述各搅拌腔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搅拌腔的输出端,位于搅拌单元首尾部的两搅拌腔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搅拌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各腔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各腔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设备工作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搅动污泥的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设置的搅拌腔,所述各搅拌腔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搅拌腔的输出端,位于搅拌单元首尾部的两搅拌腔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搅拌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各腔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各腔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腔(10)和第二搅拌腔(20),所述第一搅拌腔(10)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料口且其输出端连通第二搅拌腔(20)输入端,所述第二搅拌腔(20)输出端设置出料口,所述第一搅拌腔(10)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大于第二搅拌腔(20)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腔(10)的内部容积小于第二搅拌腔(20)的内部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转轴(30)以及设置于转轴(30)上的桨叶(40),所述第二搅拌腔(20)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所述第二搅拌腔(20)的转轴(30)轴线与该腔体轴线重合且转轴(40)两端贯穿其腔体设置,所述第二搅拌腔(20)的动力源位于其一侧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腔(20)的输入端呈直管状,所述第一搅拌腔(10)的工作组件位于其输入端内且第一搅拌腔(10)的转轴(40)轴线垂直第二搅拌腔(20)的输入端轴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变频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改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搅拌腔腔体外壳均为钢制。
说明书
一种污泥改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 泥改性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不 断扩大,污水处理程度逐年升高,污泥产量也快速增加。我国目前普 遍存在“重水轻泥”的倾向,强调污水处理率,而忽视污泥的处理处 置,未经处理的污泥直接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对环境造成潜在的 危害。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镉、汞等重金属 盐类以及多氯联苯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同时,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 的蛋白质、脂肪及其它碳水化合物等高浓度有机物,导致污泥的粘度 较大、含水率较高、固液分离性能差,进而影响到污泥堆肥、焚烧或 填埋等后续处理处置。污泥改性则主要是通过药物等对污泥颗粒表面 的有机物进行改性,或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 的水分结合容量,同时降低污泥的压缩性,使污泥能满足高干度脱水 过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的污泥改性 机,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设备 工作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改 性机,包括用于搅动污泥的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 互连通设置的搅拌腔,所述各搅拌腔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搅拌腔的输 出端,位于搅拌单元首尾部的两搅拌腔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搅 拌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各腔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 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各腔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 尾端依次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一方面,高含 水率的污泥经过加药后经进料口灌入各腔中,并最终由出料口排出, 从而实现连续工作,其工作效率高;另一方面,各腔体中工作组件的 搅拌速率依次降低,给污泥与药物的混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从而保 证其混合均匀,药物作用充分,从而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 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