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10-20 14:21:0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12.31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它涉及污水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污水进入到预处理装置(3)内,其左侧中央设置有进水扩散管(2),进水扩散管(2)与进水管(1)连接,预处理装置(3)内的左侧中部四周设置有溢流堰(4),进水扩散管(2)底部连接到污泥斗(7)内,污水可流经隔渣网(19)进入到储水箱(21),再通过出水提升泵(9)和连接管道(20),进入到人工快渗装置(14)内,经过快渗池布水管(15)为人工快渗填料层(16)布水后由底层集水管(17)收集处理好的水通过总出水管(18)排出。它设计简化,施工简便,管理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小型污水处理站自动化管理。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在于它包含进水管(1)、进水扩散管(2)、预处理装置(3)、溢流堰(4)、清捞浮渣口(5)、反射弧(6)、污泥斗(7)、排污泥泵(8)、出水提升泵(9)、管道止回阀(10)、碟阀(11)、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保温温室(13)、人工快渗装置(14)、快渗池布水管(15)、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底层集水管(17)、总出水管(18)、隔渣网(19)、连接管道(20)和储水箱(21);预处理装置(3)的内部左侧中央设置有进水扩散管(2),进水扩散管(2)与进水管(1)连接,预处理装置(3)内的左侧中部四周设置有溢流堰(4),进水扩散管(2)底部连接到污泥斗(7)内,污泥斗(7)中心位置设置有反射弧(6),反射弧(6)下端的污泥斗(7)内设置有污泥泵(8),进水扩散管(2)底部出口与反射弧(6)匹配,溢流堰(4)右侧设置有隔渣网(19),隔渣网(19)右侧设置有储水箱(21),储水箱(21)内底部设置有出水提升泵(9)并与连接管道(20)连接,连接管道(20)上部设置有管道止回阀(10)和碟阀(11),连接管道(20)上端与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相连接,人工快渗装置(14)上部设置有保温温室(13),人工快渗装置(14)内中间设置有快渗池布水管(15),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与快渗池布水管(15)连接,快渗池布水管(15)下部设置有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底部设置有底层集水管(17),底层集水管(17)与人工快渗装置(14)右侧底部外端的出水管(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渣网(19)上部设置有清捞浮渣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提升泵(9)和排污泥泵(8)上部分别设置有提升泵检修人孔(22)和污泥泵检修人孔(23)。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简称CRI)为土地处理的一种类型,它是指有控制地将污水投配于人工构筑的渗滤介质的表面,使其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经历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专利号为ZL200410073951.8,名为“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装置”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它由格栅池、预沉池和快渗池组成。其中快渗池内填充有人工配置的人工滤料。该种CRI系统具有不受场地限制应用范围广、且建设投资少、管理费用低、水力负荷高、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等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方法均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运营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当污水处理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通常在10~400吨/日时的微型污水处理站)使用时,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且技术力量薄弱,长期存在建设施工不方便、管理运行不科学等客观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它设计简化,施工简便,管理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小型污水处理站自动化管理。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进水管1、进水扩散管2、预处理装置3、溢流堰4、清捞浮渣口5、反射弧6、污泥斗7、排污泥泵8、出水提升泵9、管道止回阀10、碟阀11、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保温温室13、人工快渗装置14、快渗池布水管15、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底层集水管17、总出水管18、隔渣网19、连接管道20和储水箱21;预处理装置3的内部左侧中央设置有进水扩散管2,进水扩散管2与进水管1连接,预处理装置3内的左侧中部四周设置有溢流堰4,进水扩散管2底部连接到污泥斗7内,污泥斗7中心位置设置有反射弧6,反射弧6下端的污泥斗7内设置有污泥泵8,进水扩散管2底部出口与反射弧6匹配,溢流堰4右侧设置有隔渣网19,隔渣网19右侧设置有储水箱21,储水箱21内底部设置有出水提升泵9并与连接管道20连接,连接管道20上部设置有管道止回阀10和碟阀11,连接管道20上端与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相连接,人工快渗装置14上部设置有保温温室13,人工快渗装置14内中间设置有快渗池布水管15,人工快渗装置进水管道12与快渗池布水管15连接,快渗池布水管15下部设置有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人工快渗填料填料层16底部设置有底层集水管17,底层集水管17与人工快渗装置14右侧底部外端的出水管18连接。

  所述的隔渣网19上部设置有清捞浮渣口5;所述的出水提升泵9和排污泥泵8上部分别设置有提升泵检修人孔22和污泥泵检修人孔23。

  所述的保温温室13是根据当地气候具体情况选择性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将处理装置模块化,便于污水处理站建设过程中设计安装的选型,省去了许多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等,同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易于管理;考虑了保温的需要本工程使用文洛式温室,提高了污水处理站的美观性。为CRI系统处理技术在微型污水处理站建立领域内提供了良好的推广平台。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