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15 11:48: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2.05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包括土壤微生物的培育,适于处理污泥的特种生物种子的培育,利用特种生物种子处理污泥三个阶段。本发明利用蚯蚓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规模化处理的方法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地域适用性广,污泥经过此种方法处理后体积可减少到原体积的1/6,处理后产品(蚯蚓粪)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符合有机肥施用标准,可在土壤改良(如盐碱地改造)、城市绿化、动植物养殖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化利用。所以,此种方法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可以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土壤微生物的培育,包括:

  (1)培育基质选择:奶牛或育肥牛的新鲜粪便;

  (2)培育床铺设尺寸要求:高25cm;

  (3)培育过程中温湿度指标:培育床湿度控制范围60%~70%,培育床温度控制范围20℃~25℃;

  (4)场地选择:环境温度15℃-25℃之间;

  (5)操作方法:在培育床上面覆盖厚度为5公分的草帘子,经过72小时后,得到需要的土壤微生物——线虫、蹦虫,培育过程中每间隔3.5-4.5小时观测一次培育床温湿度数值,采用温湿度仪进行测量;

  (6)培育成功标志:线虫、蹦虫的总重量与培育基料的重量比为1∶100;

  第二阶段是适于处理污泥的特种生物种子的培育,包括:

  (1)完成第一阶段线虫、蹦虫的培育以后,在培育床上放入蚯蚓种子进行污泥处理的适应性训练与培育,操作方法:在培育床上均匀挖出直径为20cm,深度为25cm的圆柱孔,然后将预培育蚯蚓种子和基料混合物放入圆柱孔内,培育蚯蚓种子与基料重量比例为1∶4,每两个圆柱孔之间相距50cm,圆柱孔距离培育床边缘25公分;

  (2)当培育床牛粪全部转化完全后,开始进行正式的适于污泥处理的特种蚯蚓种子的培育过程:

  (2.1)将污泥与牛粪重量比为1∶1的混料上到培育床上,让蚯蚓采食此种混料,开始第一步的适应性训练与培育,依此方式,重复若干次,直至所上混料全部处理完毕;

  (2.2)混料比例调整为污泥∶牛粪=3∶1,其它同第(2.1)步;

  (2.3)混料比例调整为污泥∶牛粪=9∶1,其它同第(2.1)步;

  (2.4)上到培育床上的基料不再掺杂牛粪,采用100%污泥,其它同第(2.1)步;

  第三阶段是利用特种生物种子处理污泥,包括:

  (1)铺设污泥生物处理床;

  (2)特种生物种子植入生物处理床;

  (3)日常生产管理;

  (4)特种蚯蚓种活体及蚯蚓粪的提取;

  (5)有机污泥循环铺设至处理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第(2)步中的(2.1):上料采用打垄的方法,每间隔0.3米铺设混料,混料呈带状铺设,方向与培育床垂直,混料带宽度为0.3米,处理过程中,保持培育床湿度60%~70%,温度2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 的方法,特征在于:第二阶段第1步基料混合物包括70%蚯蚓粪、20%秸杆粪和10%蘑菇菌渣。

  说明书

  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问题是伴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目前我国每年污泥产生总量达900万吨,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规范化处置率还不到20%。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各国对污泥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海、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几种方法,其中填海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被国际海洋法所禁止,各国都基本上废止,余下的几种处置方式各有优劣。从技术难度比较,填埋的技术难度最低,其次是土地利用,难度最高的是焚烧。而填埋法的问题是,由于垃圾填埋场大多为露天,经过几场雨后恢复原形的污泥就对场地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因为经过简单处理后的污泥,稳定状态很容易被打破,一场雨就可以使污泥恢复原形。不仅污泥到处蔓延,污泥对垃圾填埋场防护设施的腐蚀渗透现象也很严重,不少垃圾填埋场的寿命被大大缩短,城市污水处理厂往往成为了污染大户。

  从投资成本来看,焚烧的投入成本最高,其次是填埋,土地利用成本最低。而从环境风险来比较,焚烧和填埋分别存在尾气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污泥的直接土地利用的风险也需要控制,没有经过专门处理的污泥中虽然含有部分有机质,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病原菌和其他长效有机污染物都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并且使作物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在一些地方随意施用污泥肥已经导致土地盐害、烧苗和病虫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地域适用性广的处理污泥的方法,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土壤微生物的培育,包括:

  1、培育基质选择:奶牛或育肥牛的新鲜粪便;

  2、培育床铺设尺寸要求:高25cm;

  3、培育过程中温湿度指标:培育床湿度控制范围60%~70%,培育床温度控制范围20℃~25℃;

  4、场地选择:环境温度15℃-25℃之间;

  5、操作方法:在培育床上面覆盖厚度为5公分的草帘子,经过72小时后,得到需要的土壤微生物——线虫、蹦虫,培育过程中每间隔3.5-4.5小时观测一次培育床温湿度数值,采用温湿度仪进行测量;

  6、培育成功标志:线虫、蹦虫的总重量与培育基料的重量比为1∶100;

  第二阶段是适于处理污泥的特种生物种子的培育,包括:

  1、完成第一阶段线虫、蹦虫的培育以后,在培育床上放入蚯蚓种子进行污泥处理的适应性训练与培育,操作方法:在培育床上均匀挖出直径为20cm,深度为25cm的圆柱孔,然后将预培育蚯蚓种子和基料混合物放入圆柱孔内,培育蚯蚓种子与基料重量比例为1∶4,每两个圆柱孔之间相距50cm,圆柱孔距离培育床边缘25公分;

  2、当培育床牛粪全部转化完全后,开始进行正式的适于污泥处理的特种蚯蚓种子的培育过程:

  (1)将污泥与牛粪重量比为1∶1的混料上到培育床上,让蚯蚓采食此种混料,开始第一步的适应性训练与培育,依此方式,重复若干次,直至所上混料全部处理完毕;

  (2)混料比例调整为污泥∶牛粪=3∶1,其它同第(1)步;

  (3)混料比例调整为污泥∶牛粪=9∶1,其它同第(1)步;

  (4)上到培育床上的基料不再掺杂牛粪,采用100%污泥,其它同第(1)步;

  第三阶段是利用特种生物种子处理污泥,包括:

  (1)铺设污泥生物处理床;

  (2)蚯蚓种子植入生物处理床;

  (3)日常生产管理;

  (4)特种蚯蚓种活体及蚯蚓粪的提取;

  (5)有机污泥循环铺设至处理床。

  第二阶段2.(1)步:上料采用打垄的方法,每间隔0.3米铺设混料,混料呈带状铺设,方向与培育床垂直,混料带宽度为0.3米,处理过程中,保持培育床湿度60%~70%,温度20℃~25℃。

  第二阶段第1步基料混合物包括70%蚯蚓粪、20%秸杆粪和10%蘑菇菌渣。

  本发明利用蚯蚓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规模化处理的方法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地域适用性广,污泥经过此种方法处理后体积可减少到原体积的1/6,处理后产品(蚯蚓粪)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符合有机肥施用标准,可在土壤改良(如盐碱地改造)、城市绿化、动植物养殖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化利用。所以,此种方法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可以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