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11-25 11:02:3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9.08.12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9/02

  摘要

  本发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属于一种工业陶瓷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陶泥螺旋卸料沉降和高效净水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水处理设备,采用的方案是:密闭的罐体内部在右侧用隔板隔开成两个独立的密闭的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左侧腔体的顶端向外设置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与原水进口相连接,原水进口水平设置在左侧腔体的中下部,与原水进口相连接的原水进入管设置在左侧腔体内,在原水进口的下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与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相连的排泥管设置在左侧腔体内,右侧腔体顶端设置清水出口,右侧腔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第四排污口;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到制陶和水处理行业中。

  权利要求书

  1、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左侧腔体(2)、加药 装置(3)、加药管(4)、反应斜板(5)、原水进口(6)、第一排污口(7)、第二排污口(8)、 原水进入管(9)、排泥管(10)、排污管(11)、第四排污口(12)、悬浮滤料(13)、滤帽(14)、 右侧腔体(17)、清水出口(18)、第一回流管(20)、第二回流管(21)、布水器(22)、隔板 (24)和阀门(25);密闭的罐体(1)内部在右侧用隔板(24)隔开成两个独立的密闭的左 侧腔体(2)和右侧腔体(17),左侧腔体(2)的顶端向外设置有加药装置(3),加药装置 (3)通过加药管(4)与原水进口(6)相连接,原水进口(6)水平设置在左侧腔体(2)的 中下部,与原水进口(6)相连接的原水进入管(9)设置在左侧腔体(2)内,在原水进口 (6)的下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排污口(7)和第二排污口(8),与第一排污口(7)和第二排污 口(8)相连的排泥管(10)设置在左侧腔体(2)内,右侧腔体(17)顶端设置有清水出口 (18),右侧腔体(17)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第四排污口(12);

  左侧腔体(2)的中间位置布置有反应斜板(5),将左侧腔体(2)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反应斜板(5)下面设置有布水器(22),布水器(22)与原水进入管(9)连接,在左侧腔体 (2)顶部水平布置有第一回流管(20),第二回流管(21)垂直向下连接在第一回流管(20) 的中间位置,穿过反应斜板(5)在左侧腔体(2)底部与右侧腔体(17)相连接,在右侧腔 体(17)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滤料(13),悬浮滤料(13)的上面为滤帽(14),在右侧腔体 (17)内悬浮滤料(13)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11),排污管(11)与第四排污口(12)相连;

  所述的原水进入管(9)、排泥管(10)、布水器(22)、排污管(11)及第一回流管(20) 上都设置有小孔;

  所述的原水进口(6)、第一排污口(7)、第二排污口(8)、第四排污口(12)和清水出 口(18)均向外设置有阀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左侧腔体(2) 的底部横向设置有V型集泥斗(23),使得所述的排泥管(10)均匀分布在罐低的V型集泥 斗(23)的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右侧腔体(17) 内清水出口(18)的下方设置有精密过滤器(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斜板 (5)的布置形式是纵向平直、横向成正弦波形状,安装倾角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右侧腔体(17) 外侧设置有第三排污口(15),第三排污口(15)位于滤帽(14)的上方,第三排污口(15) 向外设置有阀门(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右侧腔体(17) 外侧面设置有维护通道(16),维护通道(16)位于第三排污口(15)的上方。

  说明书

  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属于一种工业陶瓷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泥浆废水,废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粒径<150μm的固 体颗粒。由于各陶瓷厂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车间布局乃至排水管道、沟渠的坡度、长短不同, 造成各厂总排水口陶瓷废水的悬浮物浓度普遍为1000~1×104mg/L左右,淤塞市政管道, 污染水体,必须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 种陶泥螺旋卸料沉降和高效净水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水处理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构包括:罐体、左侧腔体、加药装置、 加药管、反应斜板、原水进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原水进入管、排泥管、排污管、 第四排污口、悬浮滤料、滤帽、右侧腔体、清水出口、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布水器、 隔板和阀门;密闭的罐体内部在右侧用隔板隔开成两个独立的密闭的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 左侧腔体的顶端向外设置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与原水进口相连接,原水进口水 平设置在左侧腔体的中下部,与原水进口相连接的原水进入管设置在左侧腔体内,在原水进 口的下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与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相连的排泥管设 置在左侧腔体内,右侧腔体顶端设置有清水出口,右侧腔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第四排污口。

  左侧腔体的中间位置布置有反应斜板,将左侧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反应斜板下面设 置有布水器,布水器与原水进入管连接,在左侧腔体顶部水平布置有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 管垂直向下连接在第一回流管的中间位置,穿过反应斜板在左侧腔体底部与右侧腔体相连接, 在右侧腔体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滤料,悬浮滤料的上面为滤帽,在右侧腔体内悬浮滤料的下 方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与第四排污口相连。

  所述的原水进入管、排泥管、布水器、排污管及第一回流管上都设置有小孔。

  所述的原水进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四排污口和清水出口均向外设置有阀门。

  在左侧腔体的底部横向设置有V型集泥斗,使得所述的排泥管均匀分布在罐低的V型集 泥斗的凹槽中。

  在上述右侧腔体内清水出口的下方设置有精密过滤器。

  所述的反应斜板的布置形式是纵向平直、横向成正弦波形状,安装倾角为60°。

  在右侧腔体外侧设置有第三排污口,第三排污口位于滤帽的上方,第三排污口向外设置 有阀门。

  右侧腔体外侧面设置有维护通道,维护通道位于第三排污口的上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常规混凝反应构筑物的反应时间较长,容积较 大,难以实现小型化、设备化。本发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污水首先通过管道 混合器,使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和,而设备里的管道混合器采用了特殊的加工工艺保证了 水流通道忽宽忽窄,流速忽急,不断产生涡流,加强了混凝反应的效果,同时,水在折形的 一体化净水器里形成涡流,加强了混凝反应的效果,使水流平均流速按V0→0.5V0→0.25V0 规律变化,高效一体化净水器的体积只有常规混凝反应构筑物的25%~30%,相对于平面布 置的重力流构筑物而言,由于采用了压力流,使之能按立体化、小型化、设备化设计制造, 并便于室内安装。

  本发明的左侧采用陶泥螺旋卸料沉降技术,将陶泥沉降后排出,将清水送入右侧进行高 效净水处理,最后排出清水。

  将斜板加工成纵向平直、横向成正弦波形状,安装倾角为60°。布水器在下,集水管在 上,为逆向流斜板沉淀。通常逆向流动的水流与泥流界面相互紊动有使分离效率降低的弊端, 而纵向波纹弧面向两侧更低处滑动,泥流复合运动的结果是偏向波纹板两侧波谷向下流动, 进而被收集到斜板组两侧凹槽下面垂直相对的集泥槽中。布水器居中均匀布水,与污泥各行 其道,互不相扰,巧妙地提高了分离效果。集泥槽下的集泥斗设计成多个V字型的形状用以 接受沉降污泥,从而较大地缩短了排泥管长度,减小了阻力。

  右侧腔体设为一上浮滤池,填料采用先进的悬浮滤料,与传统的下滤池相比,上浮滤池 因滤料轻,全部上悬于水上,在反冲洗时,反洗效果显著,不易污泥板结,过滤效果好,滤 料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