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新型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11-30 16:42:3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9.01.23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管、喷嘴、喉管、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及泥渣浓缩室,该设备形状为搪瓷拼装罐体;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在第二絮凝室的内部,并且在第一絮凝室中设置有折板,在第二絮凝室的下部设置有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所述泥渣浓缩室设置在水处理设备的池底,并且在泥渣浓缩室内安装一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减少药剂的投加量,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保证出水水质的优质和稳定。

  权利要求书

  1、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管、喷嘴、喉管、 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及泥渣浓缩室,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形状为搪瓷拼装 罐体;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设置在第二絮凝室的内部,并且在第一絮凝室中设 置有折板,在第二絮凝室的下部设置有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所述泥渣浓缩室 设置在水处理设备的池底,并且在泥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设置在第二絮凝室下部并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其特征 在于:池底设置泥渣浓缩室,安装自动排泥装置。

  说明书

  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 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水力澄清池是一种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的泥渣循环型澄清池。自上 个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在国内水处理工程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 际应用中,传统的水力澄清池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水力澄清池的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普通碳钢焊接而成,施工周期长,投 资大,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反应室容积较小,反应时间较短,回流泥渣接触絮凝作用的发挥受到影 响,这样使得絮凝作用主要依靠投加的药剂来起作用,致使投加的药剂量大。

  泥渣回流量难以控制。传统水力澄清池在运行过程中,排泥为人工控制, 因人为的因素经常造成活性泥渣不足,或是旧泥渣过剩,使水力分布不均,失 去原有平衡,形成不良的水力循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增大了维护检修费 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水力澄清 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的水力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包括:

  进水管、喷嘴、喉管、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及泥渣浓缩室,该设备形 状为搪瓷拼装罐体;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设置在第二絮凝室的内部,并且在第 一絮凝室中设置有折板,在第二絮凝室的下部设置有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所 述泥渣浓缩室设置在水处理设备的池底,并且在泥渣浓缩室内安装一排泥装 置。

  所述设置在第二絮凝室下部并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池底设置泥渣浓缩室,安装自动排泥装置,自动采集泥渣层浊度指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搪瓷拼装罐作为反应器的材质,可以将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标准化 设计和设备化,极大的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质量。

  2、处理效果好。自动采集池底泥渣浓缩室泥渣层界面浊度指数,有效地 克制因人为控制因素造成的活性泥渣不足或是旧泥渣过剩,保证水力分布的平 衡,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力循环,保证出水水质。

  3、节省运行成本。通过设置折流板以及第二絮凝室下部的裙板,使活性 泥渣更好的与原水进行混合,可以更充分的发挥活性泥渣的接触絮凝作用,从 而减少絮凝剂的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