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11-30 19:20:2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9.02.24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461; C02F101/22; C02F1/62; C02F1/52; C02F1/70

  摘要

  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1)铁屑滤池构建,将含铁泥屑经碱洗除油、酸洗除锈活化处理后,与含碳粒料、多孔填料混合,形成铁屑滤池;2)含铬废水经调节池曝气后,引入铁屑滤池发生微电解反应,用酸液调节池内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值,使得大部分六价铬在其中被还原为三价铬;3)滤池出水引至反应池,添加中和剂,发生重金属络合沉淀作用,出水引入沉淀池;4)在沉淀池中将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络合去除后,上清液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本发明既实现了废铁屑和废酸液的资源化利用,又大幅降低了药剂成本、减少了后续污泥的发生量,且产生的污泥更容易资源化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铁屑滤池构建,将含铁泥屑经碱洗除油、酸洗除锈活化处理后,与含碳粒料、多孔填料混合,形成铁屑滤池;

  2)含铬废水经调节池曝气后,引入铁屑滤池发生微电解反应,用酸液调节池内的PH值和ORP值,使得大部分六价铬在其中被还原为三价铬;

  3)滤池出水引至反应池,添加中和剂,发生重金属络合沉淀作用,出水引入沉淀池;

  4)在沉淀池中将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络合去除后,上清液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含铁泥屑为来自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各工序产生的酸再生铁粉、浊循环水污泥、抛丸铁粉、氧化铁鳞等含铁尘泥其中全铁含量高于4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化处理工序,包括碱液浸泡10~30min除油,碱液浓度为5~20%,以质量百分比计;冲洗至PH值呈中性后,再用酸液浸泡10~30min除锈,酸液浓度为1~5%,以质量百分比计;滤料长时间运行效能降低后,可取出后重复其活化处理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池,底部设有微曝气装置,曝气强度为:0.1~0.5m3空气/m3废水·h,调节池出水中溶解氧含量为3.0~6.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铁屑滤池,采取一用一备,或一用多备;各滤池采取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动态上流过滤方式;铁粉盛放在层层架空堆叠的浅盘构筑物中,浅盘共有2~20层,盘底滤料铺设厚度为10~100mm,浅盘可动态加入或移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铁屑滤池,滤池内铁屑和含碳粒料的粒度分别为0.05~15mm和1~10mm,铁屑与含碳粒料的重量份数比为:铁屑∶含碳粒料=1∶0.001~0.2;多孔填料为惰性陶瓷介质,占滤料体积比为30~70%;含碳粒料为焦炭、活性炭、煤渣、烟道灰、无烟煤等的一种及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铁屑滤池,铁屑与待处理废水量之比为1∶50~1∶1000,废水的停留时间为15min~50min,经铁屑滤池处理后,滤池内PH值为3.0~5.0,氧化还原电位ORP值为300~360my。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铁屑滤池,通过添加酸液调节池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和剂为NaOH或KOH,浓度为1.0~10.0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添加中和剂过程中还可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为铝盐,浓度为0.001~2.0wt%,优选聚合氯化铝PAC。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废水在反应池的停留时间为20~40min,出水PH值为9.0~10.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沉淀池,为斜板式沉淀池,废水的停留时间为30~90min,重金属等大部分污染物络合去除后,经污泥浓缩干化后回收利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清液深度处理,为化学还原-沉淀、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电解、反渗透、膜分离、人工湿地等常规深度处理工艺的一种及其组合,优选化学还原-沉淀深度处理工艺。

  说明书

  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在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中,常使用重铬酸盐作为电镀液,故不可避免的会排放多路重金属废水,其中尤以含铬废水的危害为甚,其典型组成为:Cr6+,200~900mg/L;T.Cr,300~1200mg/L;Ni2+,200~400mg/L;T.Fe,300~600mg/L;Cu2+,50~200mg/L;Zn2+,50~200mg/L;Pb2+,20~100mg/L;F-,400~5000mg/L;SO42-,1000~10000mg/L;PH值,1.5~2.5;SS,1000~5000mg/L等等。六价铬进入人体后,将积存于肝、肾、肺、内分泌腺中,对人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含铬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目前,含铬废水的治理工艺主要有: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二氧化硫法、钡盐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蒸发浓缩法、生化法、膜分离法。出于技术成熟、运行维护方便等因素考虑,国内外钢铁工业含铬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为化学还原(还原剂多采用NaHSO3、Na2SO3、FeSO4)-沉淀(中和剂为Ca(OH)2)法进行处理,为确保出水达标,往往需要投加过量的药剂,这样以来,废水处理成本高、含铬污泥产量大、成分复杂,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既难以达到综合利用的要求,而其浸出毒性又超过了国家标准,故被国家认定为危险废物,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如酸洗废水量为100m3/h的一家不锈钢厂,撇开药剂、能耗、人力等昂贵成本,单单含铬污泥的产量即超过1.5万t/a,这些污泥无法厂内利用,每年外委处理的费用高达数百万元。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如中国专利CN1382649A,CN1240768A,CN1040016A,CN1792843A,CN1597556A。它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电池反应产物的絮凝、铁屑对絮体的电附集、新生絮体的吸附以及床层过滤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使电镀废水得到净化的新方法,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

  由于铁碳微电解工艺所使用的铁屑多为含铁废料,来源广价格低,具有以废治废、节约资源的意义,且兼具吸附法、中和沉淀法、电解法等方法的优点,能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从某种程度改变了传统废水处理系统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因此,该技术在重金属废水治理、特别是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但许多微电解设备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常出现铁屑结块、滤料沟流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处理效果,且微电解床层较高时,底部铁屑压实过密,当废水浓度较高时,处理效果不稳定,同时需要频繁反冲和再生。这是因为,微电解设备在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铁的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被微电解产生的絮凝体、沉积物包裹覆盖,降低了电沉积、凝聚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到废水处理的效果和能力;而流化床虽然解决了结块问题,但为确保流态化,废水需要不断循环,因而动力消耗大,并出现铁碳流失。

  另一方面,在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中,每日不仅产生大量的酸再生铁粉、浊循环水污泥、抛丸铁粉、氧化铁鳞等含铁泥屑,还产生大量废酸液和酸洗废水,如能充分利用其中含铁泥屑、废酸液等废物,开发一种新型的铁屑滤池预处理工艺,对含铬废水先进行微电解化学预处理,再导入深度处理单元,不仅可以废治废,大大节约后续深度处理单元的药剂成本和处理负荷,还可使得后续污泥更容易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含铬废水化学处理工艺中,还原剂和沉淀剂过量投加、处理成本高、污泥产量大且成分复杂难以利用,而作为危险废物高价外委处理的实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采用铁屑滤池对含铬废水进行微电解预处理,既实现了废铁屑和废酸液的资源化利用,又大幅降低了药剂成本、减少了后续污泥的发生量,且产生的污泥更容易资源化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铁屑滤池构建,将含铁泥屑经碱洗除油、酸洗除锈活化处理后,与含碳粒料、多孔填料混合,形成铁屑滤池;

  2)含铬废水经调节池曝气后,引入铁屑滤池发生微电解反应,用酸液调节池内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值,使得大部分六价铬在其中被还原为三价铬;

  3)滤池出水引至反应池,添加中和剂,发生重金属络合沉淀作用,出水引入沉淀池;

  4)在沉淀池中将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络合去除后,上清液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

  进一步,铁屑滤池的构建,选用来自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的含铁泥屑,经碱洗除油、酸洗除锈等活化处理工序后,与焦炭、多孔填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构建铁屑滤池。

  所述的含铁泥屑,为来自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各工序产生的酸再生铁粉、浊循环水污泥、抛丸铁粉、氧化铁鳞等全铁含量高于40wt%的含铁尘泥。

  所述的活化处理工序,包括碱液浸泡(浓度质量百分比为5~20%)10~30min除油,冲洗至PH值呈中性后,再用酸液(浓度质量百分比为1~5%)浸泡10~30min除锈;为缩短活化时间,可对铁屑小火加热并保温在60~80℃;滤料长时间运行效能降低后,可取出后重复其活化处理工序。

  所述的铁屑滤池,采取一用一备,或一用多备;各滤池采取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动态上流过滤方式;铁粉盛放在层层架空堆叠的浅盘构筑物中,浅盘共有2~20层,盘底滤料铺设厚度为10~100mm,浅盘可动态加入或移出。

  所述的铁屑滤池,滤池内铁屑和含碳粒料的粒度分别为0.05~15mm和1~10mm,铁屑与含碳粒料的重量比为:铁屑∶含碳粒料=1∶0.001~0.2;多孔填料为惰性陶瓷介质,占滤料体积比为30~70%;含碳粒料为焦炭、活性炭、煤渣、烟道灰、无烟煤等的一种及其组合。

  铁屑滤池是一种综合利用氧化还原作用、电化学附集、混凝沉淀、吸附和电场效应,使含铬废水得到净化的预处理装置。铁屑中加入含碳粒料后,在酸性条件下,铁屑与碳粒接触进一步形成较大铁-碳原电池,使铁屑在受到微原电池(纯铁为阳极、Fe3C为阴极)腐蚀的基础上,又受到大原电池的腐蚀,从而加快了电化学反应的进行,同时滤池内的多孔惰性填料又可维持滤池一定的空隙率,防止铁屑结块板结,保持较好的水力条件,延长再生周期。

  在微电解反应过程中阳极产物Fe2+化学活性很高,可迅速将废水中的Cr6+还原成Cr3+,同时还可以与废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Fe(OH)3,但在酸性条件下,Fe(OH)3将很快溶解。

  铁屑滤池内的主要化学反应:

  Fe+2H+→Fe2++H2↑

  Fe+2Fe3+→3Fe2+

  Fe(OH)3+3H+→Fe3++3H2O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2Fe+Cr2O72-+14H+→2Fe2++2Cr3++7H2O

  2、含铬废水经调节池曝气后,引入铁屑滤池发生微电解反应

  1)所述的调节池,底部设有微曝气装置,确保曝气均匀,曝气强度为:0.1~0.5m3(空气)/m3(废水)·h,调节池出水中溶解氧含量为3.0~6.0mg/L。

  2)所述的铁屑滤池,铁屑与待处理废水量之比为1∶50~1∶1000,废水的停留时间为15min~50min,经铁屑滤池处理后,滤池内PH值为3.0~5.0,ORP值为300~360mv。

  3)所述的铁屑滤池,通过添加酸液调节池内PH值和ORP值。

  在调节池内,通过曝气,增加了含铬废水中的溶解氧,可加速后续滤池内铁屑的溶解、强化微电池作用,又能促进铁屑表面物质的排除,提高单质铁转化为亚铁的效率,从而可迅速将废水中的Cr6+还原成Cr3+。通过控制滤池废水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值,可将50~80%以上的Cr6+还原成Cr3+。

  3、铁屑滤池出水引至反应池,添加中和剂和絮凝剂发生重金属络合沉淀作用

  1)所述的中和剂,为NaOH或KOH,浓度为1.0~10.0wt%;此过程中也可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为铝盐,优选聚合氯化铝PAC,浓度为0.001~2.0wt%。

  2)所述的反应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废水在反应池的停留时间为20~40min,出水PH值为9.0~10.5。

  在反应池内,随着废水碱性增强,Fe2+转化成Fe3+,在碱性中和剂和絮凝剂的作用下,在PH值为9.0~10.5时,将形成各种重金属氢氧化物的络合沉淀。

  主要化学反应:

  Cr3++3OH-→Cr(OH)3↓

  Ni2++2OH-→Ni(OH)2↓

  Fe3++3OH-→Fe(OH)3↓

  Pb2++2OH-→Pb(OH)2↓

  Zn2++2OH-→Zn(OH)2↓

  Mn2++2OH-→Mn(OH)2↓

  Cu2++2OH-→Cu(OH)2↓

  4、在沉淀池中大部分污染物得到去除,上清液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

  1)所述的沉淀池,为斜板式沉淀池,废水的停留时间为30~90min。

  2)所述的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氢氧化物的络合沉淀,污泥浓缩干化后回收利用,优选的利用方式是作为铬铁、铬镍、铬铜合金的冶炼原料。

  3)所述的上清液深度处理,为化学还原-沉淀、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电解、反渗透、膜分离、人工湿地等常规深度处理工艺的一种及其组合,优选化学还原-沉淀深度处理工艺。

  在沉淀池内,Fe(OH)3,PAC等都具有相当的络合吸附、絮凝共沉能力,可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和分散杂质,50~80%以上的六价铬将得以去除,根据所处理含铬废水的性质、流量以及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可选择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例如,增加一级化学还原沉淀工序,使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也可以进入人工湿地床层,采用生物手段深度处理废水中残余的污染物,还可以采取膜分离、反渗透等物化方式,但处理成本较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含铬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为:先用亚硫酸盐进行还原,然后投加过量的石灰乳进行沉淀,废水达标排放,污泥浓缩压滤后外委处理。其缺点是:

  1.为适应含铬废水性质的变化,确保出水达标,石灰乳的投加量往往是理论需要量的2倍以上,由此抬高了处理成本(药剂用量大、设备能耗高、装置占地大等),并大大增加了混合污泥发生量;

  2.还原剂采用亚硫酸盐,在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的同时,还原剂中HSO3-、SO32-等离子也与石灰乳作用形成了大量CaSO4沉淀混入污泥中,增加了后续污泥的产量;

  3.混合污泥中同时含有重金属氢氧化物污泥和钙盐污泥,综合利用难度大,且有二次污染的风险;

  4.混合污泥需请有资质的厂家专门处理或处置,为此将花费高昂的外委处理费,同时造成了有价资源的流失。

  针对传统模式的缺点,本发明利用铁屑滤池作为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实现混合污泥的源头减量和重金属污泥的富集回收,并能降低含铬废水后续深度处理的药剂成本和处理负荷,一举多得。具体说明如下:

  ①前置铁屑滤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具有减少后续常规还原剂用量、促进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过程、提高重金属污泥铁品位和减少后续硫酸盐污泥发生量等四种作用:在铁屑滤池内,控制废水ORP取值300~360mv、PH取值3.0~5.0,使得铁屑中Fe以Fe、Fe2+形态为主;通过微电解作用,在铁屑滤池预处理阶段可将50~80%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同时废水中大量增加的Fe2+、Fe3+还将作为后续沉淀过程的絮凝剂,促进重金属氢氧化物污泥的沉淀过程。实践表明,前置铁屑滤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可使重金属污泥中全铁的百分比含量增加15~30wt%,更易于后续的综合利用;而由于采取了铁屑滤池的初步还原作用,节约了20~50wt%的传统还原剂亚硫酸盐的用量,由此后续沉淀过程中硫酸盐污泥的含量也可减少15~40wt%,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

  ②传统的含铬废水处理工艺,中和沉淀药剂一般选用浓度为10wt%的过量石灰乳,氢氧化钙的加入虽然具有很好的重金属离子(Cr3+、Ni2+、Zn2+、Fe3+等)沉淀絮凝效果,但会与废水中的F-、SO42-、PO43-等阴离子作用,分别生成氟化钙、硫酸钙、磷酸钙等钙盐沉淀,并与重金属污泥一起絮凝裹挟、络合沉淀下来,这种混合污泥产量大且成分复杂,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既难以达到综合利用的要求,而其浸出毒性又超过了国家标准,故被国家认定为危险废物,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在本发明中,使用“铁屑滤池+反应池+沉淀池”的短流程工艺,使用可溶性强碱(NaOH或KOH)和聚合氯化铝PAC,既保证了重金属离子的沉淀效果,又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钙盐沉淀混入重金属污泥中,使得沉淀池污泥更易于利用,经浓缩、烘干后即可作为冶炼铬铁、铬镍、铬铜等合金的原料。

  ③本发明充分利用来自钢铁、半导体、线路板、电镀、有色冶金等工业的废弃铁屑所构建的微电解铁屑滤池,代替传统的六价铬还原池,具有以废治废的特点,铁屑滤池对废水的缓冲作用强,可还原一半以上的六价铬,同时增加了废水中Fe2+的含量,可同时起到还原剂和絮凝剂的作用,降低了后续工艺的药剂成本和六价铬处理负荷。

  ④在本发明中,铁屑滤池采用可移动的架空堆叠式多层浅盘结构和“铁屑+含碳粒料+多孔填料”三合一滤料组成,孔隙率大,使用寿命长,可大为缓解传统铁屑滤池易板结、易沟流的现象;滤料长时间运行效能降低后,可随时进行更换和再生。

  ⑤本发明融合了微电解还原、化学还原、络合吸附、中和沉淀等工艺的特点,能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作为重金属废水、尤其是含铬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基建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及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