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12.10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流程短、节约能耗、便于管理、实现设备一体化,工艺组合灵活的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是:包括沉淀池体(1),其特征是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地无底内胆(2),沉淀池体(1)内侧壁与无底内胆(2)外侧壁之间构成沉淀池(3),无底内胆(2)内为生化曝气池(4),无底内胆(2)底部有斜向凹凸出水槽(6),在无底内胆(2)的下面设置有间歇式曝气盘(10),在间歇式曝气盘(10)的下面设置有双曲面搅拌器(11),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风机管道(9),风机管道(9)与风机(5)连接。
权利要求书
1.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体(1),其特征是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无底内胆(2),沉淀池体(1)内侧壁与无底内胆(2)外侧壁之间构成沉淀池(3),无底内胆(2)内为生化曝气池(4),无底内胆(2)底部有斜向凹凸出水槽(6),在无底内胆(2)的下面设置有间歇式曝气盘(10),在间歇式曝气盘(10)的下面设置有双曲面搅拌器(11),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风机管道(9),风机管道(9)与风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沉淀池体(1)上部连有出水管(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无底内胆(2)上部连接有进水管(7)。
说明书
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流程短、节约能耗、便于管理、实现设备一体化以及工艺组合灵活的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需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二沉池等多个池体,好氧池出水需要回流泵作用,使部分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实现反硝化。二沉池含磷污泥需要由污泥泵使部分污泥循环回到厌氧池实现聚磷菌充分放磷。特别对于小流量的污水处理。这些工艺流程复杂,能耗高不易控制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好氧菌的作用,不利于培养优势菌种提高反应能力。综上现有污水生物处理设施,存在结构复杂,基建投资大,工艺流程长,运行复杂。能耗大、不易操作控制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装置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流程短、节约能耗、便于管理、实现设备一体化,工艺组合灵活的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水处理装置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体(1),其特征是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无底内胆(2),沉淀池体(1)内侧壁与无底内胆(2)外侧壁之间构成沉淀池(3),无底内胆(2)内为生化曝气池(4),无底内胆(2)底部有斜向凹凸出水槽(6),在无底 内胆(2)的下面设置有间歇式曝气盘(10),在间歇式曝气盘(10)的下面设置有双曲面搅拌器(11),在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风机管道(9),风机管道(9)与风机(5)连接。
沉淀池体(1)上部连有出水管(8)。
无底内胆(2)上部连接有进水管(7)。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新型地埋景观式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池体与其内设的无底内胆间构成沉淀池,无底内胆内为生化曝气池,在其中下部有间歇式曝气盘和双曲面搅拌器,无底内胆底部有斜向凹凸出水槽,生化曝气池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上部连有出水管。
本装置可根据水质处理要求,灵活设置不同的运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水处理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生化曝气池和沉淀池处于同一容器中,通过无底内胆分为两部分是一种极合理的优化组合,实现了连续进水、连续出水。
2、由于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能力,当水通过曝气池底部斜向凹凸槽,使污泥和水自然分离,使COD和BOD大幅度降低。
3、活性污泥曝气池,可利用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形成缺氧段、好氧段,提高了溶解氧的转换效率,使生化污泥培养时间缩短,污水处理量增加,使在同一池内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4、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整个装置为一体化,流程短,运行管理方便,适应于小城镇、生活小区、学校、旅游景点,小型一体化生物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