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

发布时间:2018-12-14 16:48: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3.09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IPC分类号E03F5/00; E03F1/00

  摘要

  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一是库区内安装渗沥液竖向导排装置,即在库坝内坡前方安装渗沥液竖向导排管,紧贴防渗层的成扇形分布的放射状导排支管与竖向导排管下端连通,卧在碎石渗流层中的渗沥液主导排管亦与竖向导排管连通,竖向导排管下端还有渗沥液导出管穿过库坝通向渗沥液收集池。二是在垃圾库坝上安装场内雨水导排装置,即在库坝内坡上卧置蜂窝集雨导排管,该管下端伸至库底,与穿过库坝的雨水导出管锐角相交且经焊接连通,雨水导出管通向雨水收集沉淀池或生物湿地区。本发明的特点是雨污分流,分别收集,减少渗沥液收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轻渗沥液对防渗膜的损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在垃圾库区内安装渗沥液竖向分层导排装置,即在库坝内 坡前方安装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紧贴防渗层(7)的成扇形分 布的放射状导排支管(4)与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下端连通,卧 在碎石渗流层(6)中的渗沥液主导排管(1)亦与渗沥液竖向导排 管(3)连通,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下端还有渗沥液导出管(2) 穿过库坝通向渗沥液收集池,渗沥液主导排管(1)、渗沥液竖向导 排管(3)及放射状导排支管(4)管周面上都分布有成排的开孔;

  b、在库坝上安装场内雨水导排装置,即在库坝内坡上卧置蜂 窝集雨导排管(8),该管直径Φ600mm,管周面下卧位45°圆心角 范围无开孔,其余管周面均布14排开孔,孔径φ40-60mm,孔距 80-150mm,安装时用C20砼座浆铺底找坡,蜂窝集雨导排管(8) 下端伸至库底,与穿过库坝的雨水导出管(9)锐角相交且经焊接 连通,雨水导出管(9)通向雨水收集沉淀池或生物湿地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 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其特征是渗沥液主导排管(1)直径为φ600 -800mm,管周面上均分布有20排φ18mm开孔,孔距10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 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其特征是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直径 为φ600-1000mm,管周面上均布有20排φ18mm开孔,孔距100- 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 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其特征是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可往 上延伸,并且每隔2-4m,即在与垃圾层高同步的位置安装新的成扇 形分布的放射状导排支管(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 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其特征是在渗沥液竖向导排管(3)露 出库底或高出垃圾堆层封土面的开孔上用碎石和泥土糊成斜角封 堵阻水圈(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 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其特征是在垃圾填埋到位时,用防渗膜 分段封闭将被垃圾填埋的蜂窝集雨导排管(8)管周面上的开孔。

  说明书

  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

  技术领域

  一种排水的方法,尤其是垃圾卫生填埋场排出渗沥液及垃圾库 内雨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规划区边缘沿山谷溪口修筑环周截 洪排洪渠,防止场区外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场内;在场区内相当于垃 圾堆层高程的边坡上设置锚固沟兼作排洪沟,防止垃圾库区外的雨 水进入垃圾库区。但是,对于直接落入垃圾库区的雨水未采取任何 措施。

  雨水除有小量水份蒸发及被垃圾吸收外,大量雨水与垃圾渗沥 液混合、降解、沥滤;经过五个阶段,即水份积累调节-还原反应 ——产酸——产甲烷——成熟稳定,最终溶出,时间十分漫长。在 暴雨、洪水期,水量将超过垃圾吸水、微生物吸收和化学反应的 需水量,多余水在垃圾孔隙内渗流,几天时间后渗出汇流进入渗沥 液收集池。因此大量增加了渗沥液的收集量,也大量增加了渗沥液 的处理成本。

  垃圾渗沥液水质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研究表明,渗沥液中 有机化合物达93种,主要的有机物77种,其中可疑致癌物1种、 辅助致癌物5种;有10多种金属离子;产生氨、氧、甲烷等气体; 为数较多的污染物难于降解。因此,渗沥液不允许直接排放或沉滤 曝气后排放,必须用专门设备处理渗沥液。如果由垃圾填埋场筹建 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太大;若将带有大量雨水的渗沥液运入城市 污水处理厂,则运输成本不菲。一旦对渗沥液的防渗处理与储液管 理不善,必将造成地下水源及周围土壤的污染。目前对污染的治理 在技术上非常困难,费用极其昂贵,难于实施,从而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的威胁极大,需要郑重对待。

  另外,现有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沥液主导排管位于碎石 渗流层上方,比位于库坝中的渗沥液导出管高出500mm左右,垃圾 场库底长期处于300-500深的积液之中,浸蚀防渗膜。防渗膜及 防渗层在漫长的溶蚀中将被穿透,从而污染地下水,后果将非常严 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渗沥液及库内 雨水用的分流导排法,做到雨污分流,分别收集,减少渗沥液收集 量,降低处理成本。

  步骤一是在垃圾库区内安装渗沥液竖向分层导排装置,即在库 坝内坡前方安装渗沥液竖向导排管,紧贴防渗层的成扇形分布的放 射状导排支管与渗沥液竖向导排管下端连通,卧在碎石渗流层中的 渗沥液主导排管亦与渗沥液竖向导排管连通,渗沥液竖向导排管下 端还有渗沥液导出管穿过库坝通向渗沥液收集池,待以后运往污水 处理厂处理。渗沥液主导排管、渗沥液竖向导排管及放射状导排支 管管周面上都分布有成排的开孔。

  步骤二是在库坝上安装场内雨水导排装置,即在库坝内坡上卧 置蜂窝集雨导排管,该管直径φ600mm,管周面下卧位45°圆心角 范围无开孔,其余管周面均布14排开孔,孔径φ40-60mm,孔距 80-150mm,安装时用C20砼座浆铺底找坡;蜂窝集雨导排管下端伸 至库底,与穿过库坝的雨水导出管锐角相交且经焊接连通,雨水导 出管通向雨水收集沉淀池。由于来自垃圾堆层表面的雨水有轻微污 染,可加药沉淀后抽样检验,检验结果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才能直 接排放入自然水体。雨水导出管也可通向生物湿地区进行自然过滤 净化,以减少污水处理费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下列特点:

  1、雨污分流,分别收集,减少渗沥液收集量,降低处理成本。

  场内雨水导排装置能将直接落入垃圾库区的90%以上雨水迅速 排入雨水收集沉淀池或生物湿地区,不致造成雨水在库内滞留回灌 进入垃圾堆内,极大地减少了渗沥液收集池的储液量,从而降低渗 沥液污水处理的成本及往返运输的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 境效益。

  2、快速沥干垃圾渗沥液,减轻渗沥液对防渗膜的损害,延长 工程使用寿命。

  由于渗沥液主导排管卧在碎石渗流层中,在放射状导排支管的 配合下,能快速排干积聚在碎石渗流层内的渗沥液,促进渗流层中 的水体新陈代谢,经常保持流动泌水并快速排干,防止碎石颗粒粘 附胶凝物质阻塞透水孔隙,维护渗流动能在工程寿命周期中长期有 效发挥作用。渗沥液的循环沥干,消除了静水及上部压覆荷载产生 的承压水头,减轻其对防渗膜的挤压破坏作用和有害物质对防渗膜 的腐蚀作用,延长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

  3、运行效率高、维护费用低。

  当垃圾填埋封土压实一层后,渗沥液可在封土弱透水面上流淌 至库坝处,直接跌水进入渗沥液竖向导排管。路径短,时间少,避 免面层垃圾渗沥液需要下渗至库底渗流层再汇集注入渗沥液主导 排管的曲折历程与不当滞留现象,达到运行效率高,维护费用低之 目的。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