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5 11:36: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6.06.28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排泥池、混合池、澄清池,疏浚余水在排泥池中沉淀固体颗粒;在疏浚余水进入混合池时,向疏浚余水中均匀投入PAC絮凝剂;然后将喷洒PAC絮凝剂后的疏浚余水在澄清池中存放,悬浮物及其他污染物随絮凝体沉积在澄清池后,将上层清水排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施以上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持续吹填、持续投加PAC絮凝剂、持续排放余水,同时能快速有效降低疏浚余水SS浓度及COD、TP、TN等其他污染物含量,使疏浚余水达到环保排放的原则要求;实施方便、处理效果快速明显、经济且没有环境风险。

  权利要求书

  1.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疏浚余水依次通过排泥池、混合池、澄 清池,疏浚余水在排泥池中沉淀固体颗粒;在疏浚余水进入混合池时,向疏浚余水中均匀 投入PAC絮凝剂;然后将疏浚余水在澄清池中静置,悬浮物及其他污染物随絮凝体沉积在 澄清池后,将上层清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均匀喷洒的方式向疏浚余水中 投入PAC絮凝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得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配比关系投入絮凝 剂:y=9.6019lnx-71.897,式中x为余水SS浓度,mg/L;y为相应适宜的PAC投加量,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洒絮凝剂后的疏浚余水在澄清 池中停留3小时以上。

  5.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连的排泥池、 混合池、澄清池,排泥池与混合池相通,在排泥池的出口处,安装有喷洒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排泥池和混合池所处位置高于澄清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排泥池中设置有一块以上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流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混合池内安装有两块以上的与底部垂直的挡板,两块以上的挡板沿水流方向依次降 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的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挡板上安装有与挡板垂直的附属挡板。

  说明书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疏浚余水的处理方法及其 实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河道、湖泊治理工程中,疏浚余水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余水 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 索研究,但尚未形成一套经济、高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原因在于:

  1、物理处理法主要利用颗粒物的自然沉淀性能,通过控制疏浚余水停留时间、 泥水界面距离水面有效水深、流速等达到去除SS及其他污染物的目的。物理处理法 存在自然沉淀停留时间长、对排泥池容量要求高(尤其是在吹填后期)、影响疏浚吹 填强度等问题。

  2、生物处理法采取生物氧化塘或人工湿地等方式,利用生物茎和发达根系对余 水中SS及其他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吸收。生物处理法存在见效较慢、占地面积大、对 处理的疏浚余水负荷也有一定限制等问题。

  3、化学处理法是在余水中按比例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通过混合、絮凝、沉淀, 降低疏浚余水SS及COD、TP、TN等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化学处理有一定环境风险 且总体费用较高,在实际工程中很少作为单独的疏浚余水处理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排泥池、混合池、澄清 池,疏浚余水在排泥池中沉淀固体颗粒;在疏浚余水进入混合池时,向疏浚余水中均 匀投入PAC絮凝剂;然后将喷洒PAC絮凝剂后的疏浚余水在澄清池中存放,悬浮物及 其他污染物随絮凝体沉积在澄清池后,将上层清水排出。

  优选地是,以均匀喷洒的方式向疏浚余水中投入PAC絮凝剂。所述的PAC絮凝剂 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PAC絮凝剂的加入量按以下公式计算:y=9.6019lnx- 71.897,式中,x为余水SS浓度,mg/L;y为相应适宜的PAC投加量,ppm。

  其中,SS表示疏浚余水悬浮物浓度。

  优选地是,喷洒PAC絮凝剂后的疏浚余水在澄清池中停留3小时以上。

  用于实施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装置,包括依次串连的排泥池、混合池、澄清池, 排泥池与混合池相通,混合池与澄清池相通,在排泥池的出口处,安装有喷洒装置。

  其中,所述的排泥池和混合池所处位置高于澄清池。

  优选地是,所述的排泥池中设置有一块以上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流方向垂直。

  优选地是,所述的混合池内安装有两块以上的与底部垂直的挡板,两块以上的挡 板沿水流方向依次降低。

  更优选地是,所述的挡板上安装有与挡板垂直的附属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持续吹填、持续投加PAC絮凝剂、持续排放余水,同时 能快速有效降低疏浚余水SS浓度及COD、TP、TN等其他污染物含量,使疏浚余水达 到环保排放的原则要求;实施方便、处理效果快速明显、经济且没有环境风险。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