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5.08.31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IPC分类号E03F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适合城市污水管网中的“三井”(检查井、雨水井、粪便井)、油井、工厂中窨井,清污用的一种污水管网掏泥车。该车在已有专利号为200420030256 9的“污水管网掏泥车”技术的基础上,在手控多路换向阀上部设显示屏;在伸缩横臂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照明灯和与显示屏连通的摄像头;在绞车上设有可调自动夹绳器;卸载门与承料门分别与平行四边形活动连杆和凸轮连杆机构连接,无需外力控制,门可自动开、关。本实用新型污水管网掏泥车与已有技术相比,结构更简单,能耗小,成本低,操作灵活方便,视屏操作,实现了远程跟踪自动控制,节省了人力。该车设计更趋完美,适用范围更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管网掏泥车,它包括有封闭式装泥罐(1)、翻转液压油缸(2)、 手控多路换向阀(3)、液压油泵(5)、液压支承脚(6)、回转装置(7)、汽 车(8)、抓斗(9)、伸缩横臂(10)、导向滑轮(11)、回转立柱(12)、铰车 (13)、射水系统(15)、液压马达减速机组(16)、横臂变幅液压油缸(17)、 抓斗液压油缸(20)、横臂伸缩液压油缸(21)、卸载门(22)、承料门(23),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在手控多路换向阀(3)上部平台上设有的显示屏(4), 和在伸缩横臂(10)前端两侧上分别固定着的照明灯(18)、与显示屏(4) 连接的摄像头(19),及在铰车(13)上部连接的可调自动夹绳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污水管网掏泥车,其特征在于由铰车(13)、 可调自动夹绳器(14)、液压马达减速机组(16)构成的提升机构,设在回转 立柱(12)的侧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管网掏泥车,其特征在于抓斗(9)是由 斗瓣(24)、连杆(25)、动力头(26)、支座(27)、调节螺母(28)、油缸(29)、 配重装置(30)构成,连杆(25)设在斗瓣内、形成内支承式的双叶、多瓣 和筒式的抓斗,其中筒式抓斗的斗瓣(24)设在了通过外连杆(32)与配重 装置(30)底座连接的筒体(3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管网掏泥车,其特征在于与铰车(13)连 接的绳管扁缆是由钢丝绳(34)和它两侧的钢丝橡胶管(33)、(35)一起, 用橡塑材料包固压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管网掏泥车,其特征在于在封闭式装泥罐 (1)上的卸载门(22),与在汽车(8)底盘上固定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连杆 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管网掏泥车,其特征在于在封闭式装泥罐 (1)上的承料门(23)与在回转立柱(12)上设有的凸轮连杆机构连接。
说明书
污水管网掏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适合城市污水管网中的“三井” (检查井、雨水井、粪便井)、油井、工厂中的窨井清污用的一种污水 管网掏泥车。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管网中的“三井”、油井、工厂中窨井的清 污掏泥作业,大部分还是由人工用铲、铣挖泥,又脏又累,劳动强度 大,掏出的污泥如不及时运走,堆放在路边,还可造成对空气的二次 污染,这与城市文明及不协调。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人于2004年申 请了其专利号为200420030256·9,名为“污水管网掏泥车”的专利, 该车实现了掏、装、卸、运、冲洗的机械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解决了污泥对空气的二次污染问题。但实施中我们也发现,该车还 存在着有待于改进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结构复杂,成本高, 操作不便等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专利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污水 管网掏泥车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便和适用范围窄等问题,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管网掏泥车。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是,在专利号200420030256·9,名为“污水管网掏泥车”的基础上改 进,结构中包括了封闭式装泥罐、翻转液压油缸、手控多路换向阀、 液压油泵、液压支承脚、回转装置、汽车、抓斗、伸缩横臂、导向滑 轮、回转立柱、铰车、射水系统、液压马达减速机组、横臂变幅液压 油缸、抓斗液压油缸、横臂伸缩液压油缸、卸载门、承料门,并在手 控多路换向阀上部平台上设显示屏,在伸缩横臂前端两侧上分别固定 照明灯、及与显示屏连接的摄像头,在铰车上部连接有可调自动夹绳 器。本实用新型与已有专利号200420030256·9的“污水管网掏泥车” 相比,其结构更简单,能耗小,成本低,操作灵活方便,整车设计更 趋完美。该车在照明灯、摄像头和显示屏的作用下,实现了远程自动 跟踪作业,节省了人力,解决了以往对抓斗凭感觉反复抓或由另一个 人指挥操作的局面。内支承式的双叶、多瓣和筒式抓斗的设计,使抓 斗的结构更合理,抓斗的容积由0.046m3扩展到0.15m3的多种规格, 适应了不同窨井、不同物料的抓取需要,扩大了适用范围。绳管扁缆 的设计,克服了原钢丝绳和钢丝橡胶管与井内附件干扰的现象。卸载 门与承料门分别采用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连杆和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无 需外力控制,实现了门的自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