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化-沉淀高效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3 18:02:5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4.03.18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9/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本发明利用生化-沉淀综合处理工艺,以缺氧、厌氧为主,好氧为辅的高效低耗的生化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NH3-N、T-N和T-P),同时结合沉淀剂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性,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SS)及剩余的CODcr、BOD5和NH3-N、T-N、T-P,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最新颁布的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序号基本控制项目的A标准。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已经可以达到回用水标准。且吨水费只须人民币0.4元/m3,解决了“建得起,养不起”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预处理:将污水送入机械格栅,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和纤维杂质,再送 入沉砂池,除去比重在2-3,粒径在0.2mm以上的砂粒,送入调节池;

  生化处理:将污水引入反硝化过程中的缺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 -15小时,控制溶解氧小于0.5mg/L,去除BOD,同时将NO3 -中的氮转化 为氮气;将缺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厌氧池,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15小时, 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乙醇等有机物,释放出PO4 3-P;将厌氧池出来 的污水引入硝化过程中的好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8小时,调整污 水pH值6.5-9,通过聚磷菌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 将污水中的PO4 3-P超量吸入,从而完成除磷;

  沉淀处理:在每吨污水中加入0.15-0.3Kg由下列比例配制成的沉淀 剂:沉淀剂∶絮凝剂=8-9∶2-1,并将混有沉淀剂的污水送入澄清池内, 沉淀2-3小时,分离出达标的上清水和沉淀污物,上清水外排;

  沉淀污物浓缩处理:将澄清池内的沉淀污物送入浓缩池,按10-18mg/L 的投放量投加絮凝剂,搅拌浓缩10-15小时,控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低于 97%;

  浓缩污泥脱水处理:将浓缩污泥送入搅拌机内,按50mg/L的投入量投 加高分子絮凝剂,搅拌0.3-0.5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制成含水率低于75% 的泥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为聚硅酸氯化 铝(铁)、聚硅酸硫酸铝(铁)、硅藻量为90-98%的硅藻土、聚合氯化铝 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碱式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常用无机盐类和高分子类絮凝剂中的一种 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中,其 处理的工艺步骤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处理,沉淀 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或者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预处理,沉 淀处理,生化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综合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水量以及城市 生活污水量正以惊人的速度猛增,这些污水或已经或正在污染着人类赖以生 存的江、河及湖泊,已构成威协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因之一。而现有的各种污 水处理方法,其处理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无论是污水处理量,还是污水处理. 效果,都远远满足不了及时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实际要求。因为现有的污 水处理方法中,如生化法、曝气增氧法、过滤法等,不仅投资大,占地面积 大,运行费用高,而且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不理想;再如单纯的混凝法,则 存在着处理效果差,运行成本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另外,现有 的污水处理方法,大都存在着需要配套的管网系统以及如何回用中水等问 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日趋严 重的污水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不占用有限的地上面 积,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生化与物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预处理:将污水送入机械格栅,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和纤维杂质,再送 入沉砂池,除去比重在2-3,粒径在0.2mm以上的砂粒,送入调节池;

  生化处理:将污水引入反硝化过程中的缺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 -15小时,控制溶解氧小于0.5mg/L,去除BOD,同时将NO3 -中的氮转化 为氮气;

  将缺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厌氧池,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15小时,吸 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乙醇等有机物,释放出PO4 3-P;

  将厌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硝化过程中的好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 -8小时,调整污水pH值6.5-9,通过聚磷菌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氨氮氧 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污水中的PO4 3-P超量吸入,从而完成除磷;

  沉淀处理:在每吨污水中加入0.15-0.3Kg由下列比例配制成的沉淀 剂:沉淀剂∶絮凝剂=8-9∶2-1,并将混有沉淀剂的污水送入澄清池内, 沉淀2-3小时,分离出达标的上清水和沉淀污物,上清水外排;

  沉淀污物浓缩处理:将澄清池内的沉淀污物送入浓缩池,按10-18mg/L 的投放量投加絮凝剂,搅拌浓缩10-15小时,控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低于 97%;

  浓缩污泥脱水处理:将浓缩污泥送入搅拌机内,按50mg/L的投入量投 加高分子絮凝剂,搅拌0.3-0.5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制成含水率低于75% 的泥饼。

  所述沉淀剂为聚硅酸氯化铝(铁)、聚硅酸硫酸铝(铁)、硅藻量为90 -98%的硅藻土、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碱式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常用无 机盐类和高分子类絮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中,其处理的工艺步骤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或 者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预处理,沉淀处理,生化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 浓缩污泥脱水处理。

  在研究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解决了以下主要难题:生化处理(即厌氧+ 好氧法)系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它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生化耗氧量(BOD5) 和氨氮(NH3-N)及总氮(T-P)。但该工艺单独使用时,常受污水流量 大小、浓度、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直接 影响出水水质,使之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故现在大中型污水处理 厂已不再采用。沉淀处理,尤其是硅藻土处理工艺系最新发展的污水处理工 艺。它利用硅藻精土所具有的极强的吸附作用以及去色作用,吸附污水中的 污染物。但该工艺单独使用则只有物理吸附效果,即只能吸附沉淀悬浮物 (SS)、 化学耗氧量(CODcr)和总磷(T-P),却无法有效去除氨氮(NH3-N)和总 氮(T-N),是一种纯粹的物理沉淀污水处理工艺。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 与试验,发明了生化——沉淀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以缺氧、厌氧为主,好氧 为辅的高效低耗的生化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NH3-N、T-N和 T-P),同时结合沉淀剂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性,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SS)及剩余的CODcr、BOD5和NH3-N、T-N、T-P,使出水水质达到国 家最新颁布的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序号基本控制项目的A标准。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已经可以达到回用水 标准。且吨水费只须人民币0.4元/m3,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处理方法,要达 到如此高的排放标准,吨水费用要超过人民币1.0元/m3。解决了“建得起, 养不起”的问题。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三大指标大幅度降低,本发明可降低30%的建设投资、40%的占地 面积和60%的运行成本。

  2、构筑物组合式结构,本发明的生化处理系统全部置于地表以下,地 表以上可栽花种草及道路行走。这样,即有利于分其建设,同时又有利于节 约土地。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快有慢,有的城市污水流量阶段性强,因该工艺 实际上占地少,只要做了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分期建设,既可独立运行, 又可统一运行,互不影响。同时对污水流量阶段性强的污水处理厂,高峰期 可满负荷运行,低峰时可关闭部分单元,以节约运行成本。

  3、出水水质稳定,污水经本发明处理后,其出水水质不仅优于国家标 准,而且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无噪声,无异味。详见表1。

  4、有利于减少管网等配套投资和中水回用,在大中城市建设污水处理 厂有两种思路,一是集中建大型厂,动辙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好处是便 于集中管理。可是管网投资很高,如果中水回水利用,则还要另上一套回用 管网,都要巨额投资;另一种思路是分散建设,既节省大量管网投资,又便 于中水就地回用。本发明正适应了这种构想,它不择地方,可建在城区内, 公园中,小区内,既可减少配套管网投资,又可建成景观式构筑物,还可达 到中水回用标准,提高污水处理附加值。

  5、采用该工艺建污水处理厂,不会造成污泥的第二次污染。经过厌氧 发酵的污泥是最佳的土壤疏松剂和土壤保湿剂。

  6、本发明流程简捷,设备不多,自动化程度高,管理人员少,高中以 上文化程度经1个月培训便可上岗。

  7、建设工期短,一般3万吨/日工程,工期为210天-240天,最大工 程也可在一年内投入运行。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