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

发布时间:2018-12-26 10:00:5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2.07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IPC分类号E02D29/045; E02D29/16; E02D31/02; E03F5/02; E03F5/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包含有,综合管廊标准段;以及,雨污水组合舱,其形成于所述综合管路标准段内,所述雨污水组合舱由雨水箱涵及形成于所述雨水箱涵的上角位置的污水箱涵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传统雨污水管道直埋敷设,雨污水井数量多,检修不便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综合管廊标准段;以及,

  雨污水组合舱,其形成于所述综合管路标准段内,所述雨污水组合舱由雨水箱涵及形成于所述雨水箱涵的上角位置的污水箱涵组成,优选地,所述污水箱涵的净宽不小于800mm,净高不小于1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的延伸方向,每隔第一距离布置有与所述雨水箱涵连通的雨水检查井或与所述污水箱涵连通的污水检查井;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为80-1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箱涵的底部具有雨水素混凝土层,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上形成有雨水导流槽;所述污水箱涵的底部具有污水素混凝土层,所述污水素混凝土层上形成有污水导流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导流槽绕开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中对应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区域,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中对应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区域形成有向上凸设的加厚部,用于降低雨水的冲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素混凝土层中布置有钢筋网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的伸缩缝处、所述雨水箱涵的伸缩缝处、所述污水箱涵的伸缩缝处均布置有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具有形成于所述雨污水组合舱邻侧的第一舱,所述第一舱的伸缩缝处布置有内置止水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井壁、所述污水检查井的井壁及所述雨污水组合舱的侧壁均预埋套管,接入道路两侧的雨污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涵的涵壁具有混凝土层及隔离层,其中,所述混凝土层为硅酸盐水泥或掺杂有高炉矿渣的硅酸盐水泥,所述隔离层依次为厚度为1.5m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为5.0mm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灰浆、厚度为600μm的无溶剂型环氧涂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检查井或所述污水检查井均具有防沉降井盖系统,所述防沉降井盖系统具有基座、基座基础、镀锌钢钩、尼龙绳网、聚乙烯发泡填缝板,所述镀锌钢钩埋入所述基座内,所述尼龙绳网固定于所述镀锌钢钩上,形成防坠网,所述基座基础与井壁间的空隙以所述聚乙烯发泡填缝板填充,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基础间有预埋吊钩。

  说明书

  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利用道路纵坡,将雨污水等重力流管线纳入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雨污水管道一般以直埋的方式敷设于道路两侧,由于雨污水等市政管线检修以及更换管道等,一方面破路开挖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另一方面施工开挖时误操作可能造成管道损坏、管道持力土层因周边基坑开挖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管道损坏等情况。

  为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利于道路纵坡,将雨污水等重力流管线以及其他市政管线纳入综合管廊集中管理布置。综合管廊规范推荐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并且需要满足管道安装、检修的要求,且对于通风、监测、管理等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污水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以管道方式敷设于管廊内,且需配备相应的照明、供电、通风、监控系统,工程投资将大大增加,也会造成管廊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在综合采用多项确保耐久性的措施,且污水箱涵与管廊其他舱室完全隔离的前提下,污水以箱涵形式与雨水箱涵组合设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雨污水管道一般以直埋的方式敷设于道路两侧,提供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包含有,

  综合管廊标准段;以及,

  雨污水组合舱,其形成于所述综合管路标准段内,所述雨污水组合舱由雨水箱涵及形成于所述雨水箱涵的上角位置的污水箱涵组成。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沿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的延伸方向,每隔第一距离布置有与所述雨水箱涵连通的雨水检查井或与所述污水箱涵连通的污水检查井;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为80-100m。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箱涵的底部具有雨水素混凝土层,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上形成有雨水导流槽;所述污水箱涵的底部具有污水素混凝土层,所述污水素混凝土层上形成有污水导流槽。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导流槽绕开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中对应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区域,所述雨水素混凝土层中对应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区域形成有向上凸设的加厚部,用于降低雨水的冲刷。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污水素混凝土层中布置有钢筋网片。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的伸缩缝处、所述雨水箱涵的伸缩缝处、所述污水箱涵的伸缩缝处均布置有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综合管廊标准段具有形成于所述雨污水组合舱邻侧的第一舱,所述第一舱的伸缩缝处布置有内置止水带。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井壁、所述污水检查井的井壁及所述雨污水组合舱的侧壁均预埋套管。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污水箱涵的涵壁具有混凝土层及隔离层,其中,所述混凝土层为硅酸盐水泥或掺杂有高炉矿渣的硅酸盐水泥,所述隔离层依次为厚度为1.5m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为5.0mm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灰浆、厚度为600μm的无溶剂型环氧涂料。

  作为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检查井或所述污水检查井均具有防沉降井盖系统,所述防沉降井盖系统具有基座、基座基础、镀锌钢钩、尼龙绳网、聚乙烯发泡填缝板,所述镀锌钢钩埋入所述基座内,所述尼龙绳网固定于所述镀锌钢钩上,形成防坠网,所述基座基础与井壁间的空隙以所述聚乙烯发泡填缝板填充,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基础间有预埋吊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解决传统雨污水管道直埋敷设,雨污水井数量多,检修不便的问题。在解决防腐问题的前提下,避免将污水管道敷设于综合管廊内一个独立舱室,管廊的利用率较低且相应配套措施要求高引起的投资巨大的问题。结合相应的雨、污水检查井的设置,满足道路两侧地块的排水需求,利用污水箱涵,还可与海绵城市相结合。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发明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