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微生物处理污水免动力增效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6 17:48:3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3.11.24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动力,即可应用到静水和微流水,也可应用于流水水体中,可持续使微生物获得增殖和释放的装置。装置既可以同时利用太阳光和人工光源工作,也可以单独用人工光源工作。达到对水体持续清污的目的。

  権利要求書

  1、一种利用微生物清洁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三个系统 构成:壳体系统和导管系统、物质系统。壳体系统包括壳体、加料罐、 灯泡、灯罩、电热线及壳体、灯泡的固定装置,壳体直径选择为0.1~3 米。导管系统包括输液导管和导管端接头及接头固定装置,导管内径 0.001~0.01米。物质系统包括壳体腔室内气体缓释营养物、腔室及 导管内的微生物种液。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系统中 的壳体包括:1、透光部分。2、内表面吸光外部保温的保温部分,3、 内表面反光的薄壁部分。实际应用时可以是这三部分的有效组合,也 可以是其中两部分的组合或单独采取某一部分构成壳体。壳体可以是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形体。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所述壳体部分包含的加存料装 置由安置后位于上部的多孔盒状物、加料管及开口于下部的管口密封 及胶塞组成。

  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白炽灯, 钠光灯,日光灯泡。灯罩内壁有强反射能力材料。灯泡功率选择8~1000 瓦,电热线功率选择为15~1000瓦。

  5、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固定 装置是指将壳体栓系于桩柱,或重物之上,以固定壳体的耳环吊环及 与壳体的连接头。

  6、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固定装 置指安放于壳体腔室内供固定灯泡、灯罩用的横杆。

  7、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装 置是指与壳体硬连接的箍扎或多孔板,导管均穿过此装置。

  8、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采用透 明塑料制作。导管端接头为多向及多点接头,实际应用时可以是多向 和多点的有效组合,也可以单独采取多向或多点形式。

  9、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气体 为缓释营养物及微生物种液不易发生化学作用的惰性气体,选择范围 有:氮气、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氦气、乙烷,优选其中一种,特 优选氮气。

  10、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营养 物指包含营养物质与缓释剂的胶冻块状物质。营养物质为适用于微生 物生长的培养基,缓释剂选择范围为:琼脂、海藻酸钠、淀粉、糊精、 面粉,优选其中一种。

  说明书

  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免动力增效装置和技术

  本发明涉及生物及环保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在利用微生物处理被 污染水体时不需动力且能自动持续发挥作用的装置。

  随着工业、水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大小池塘、 沟渠、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排放的有机质增多,水体受污染,带来一 系列严重后果,如饮用水被污染、水生动植物(包括水产养殖物)发 病、死亡等。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究、公开了很多污水及受污水体的 净化技术和设备,其中有些技术和设备涉及到利用光合作用微生物如 细菌、藻类等,如中国专利《ZL00205520·1一种培养光和细菌处 理有机废水的装置》提供了一种充满纤维填料的立式透明圆柱体装 置,工作时污水在流经该装置时被净化;中国专利《ZL92113980·2 微生物污水净化器》提供了一种由处理罐体、污泥提出器、进排水管 等构成的组合装置,可安装到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国专利 《CN1269332A工厂有机废水和江河湖泊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技 术》提供了一种在受污染水体中人工繁养菌类、藻类、植物、动物的 合适比例,以期形成生态平衡系统的构想;中国专利《CN2114961U 池塘用光和细菌底施机》则提供了一种靠手动压力向水体底部压注光 和细菌菌液的装置;中国专利《CN1346335A应用光和作用微生物 处理废物流的方法》(优先权,美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由光生物反应 器、沉降管反应器、水泵等设备组成的装置,废物料及微生物混合物 流经管内时受到光照,从而受到微生物的同化处理。

  已有技术在污水的集中处理及处理设备的改进、水体中生态物种 比例的保持、有益微生物物种的筛选、菌种液撒布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为:一、很多技术只适应于 水体的集中处理,即必须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房等设施,受到建 设及运行成本的限制。二、很多技术需要一定的动力(如水泵),或 者描述为:必须有污水流过装置时才发挥作用。动力消耗大,受到运 行及维修成本的限制,也不适于水量较大的水体。因对水体有搅动, 也不适于公园、景观水体、池塘、鱼塘及有观赏价值的江河湖泊。三、 有些涉及撒布工作微生物种液的技术,不能有效地根据污染轻重掌握 用种量和撒布最佳时间,且工作微生物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很难维 持菌群优势,持续防污、清污能力很差,有时还因微生物的死亡产生 二次污染。四、有些把工作微生物固定于纤维材料、污泥等载体上的 技术,实际工作时工作微生物老化严重,操作及更新费时、费力、费 钱,实用性差。五、缺少对排放的终点水体即水最终流入地(如湖泊、 河流)的综合治理技术,这在国家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转让的情况下, 问题更为严重。

  基于以上认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的增效装置,该装置的技术目标及特点为:1、不使用动力,即不使 用机动、人畜力或其他动力水泵装置,也可描述为:不依赖于污水水 体的流动而工作,因而既适于静水水体,微流水水体也适于高速流动 水体,适应范围广。2、处于装置内的工作微生物被不断增殖并被缓 慢释放到水体中,以保持工作微生物的连续存在。品种的新鲜、优质, 保证其清污的连续性。3、充分利用光照作为微生物生长所需,可以 同时利用也可以单独分别利用阳光和电灯光,提高光的利用率。4、 工作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缓慢释放到装置内种液中,以保证 其生长的连续性和种群优势的维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1.在装置的上部设置一腔室,用于集中培养、增殖、暂存工作微 生物种液,直径选择为0.1~3米,高度选择为0.2~3米,在装置的下 部安装多个导管,按底面积每平方厘米安装一个导管,导管一端开口 于腔室内,内部与腔室相通,另一端安放到水体的目的部位,即需要 处理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部位。2、对于同时利用阳光和电灯光的装 置,则在设置该装置时使其安放在水面以上或漂浮在水面上(装置一 部分处于水面上,一部分在水面下)处于该装置上部的腔室的外壳部 分或全部由透明材料构成,以增加光照;对于只利用电灯光的装置, 则装置的腔室可放置到水体中的任意部位,壳体材料则不必一定由透 明材料构成。3、为防止在利用阳光时微生物种液温度过高,相应装 置的壳体入水部分由金属材料或由薄的塑料制成,以增强散热性能。 在壳内由种液接触或可能接触的部分制成反光表面,以减弱光线对下 部壳体及种液的加温作用。在壳体的上半部壳体内壁敷设电热线以便 在需要时加热上部气体。5、为增强上部腔室内气体的受热及保温效 果,在水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壳体无论其透明与否,都尽量采用保 温性能好的材料,并采取有利于保温的形态,如厚壁、双层、夹层。 6、装置内腔室包含三部分物质:上部被密封的气体、下部种液及中 部缓释营养物,为防止缓释营养物及种液中的营养物质被氧化及微生 物老化,上部气体选择为不易溶于种液及不易与营养物质、微生物发 生化学作用的物质,优选气体物质为氮气、甲烷、二氧化碳、氢气、 氦气、氖气、乙烷、特优选氮气,气体和种液所占体积比选择为1∶ 10~10∶1。7、缓释营养物的制造是把营养物质和缓释剂混合在一起 制成胶冻块状物质,营养物质与相应微生物培养基相同,即采取何种 微生物,就选择何种相应的培养基,通常本专业技术人员能很熟练地 做到这一点,缓释剂选择为不易溶于水的蛋白质、多糖类,或其混合 物,如琼脂、海澡酸钠、淀粉、糊精、面粉。营养物质浓度为1%~20%, 缓释剂浓度(包括水)80%~99%。8、缓释营养物应放置在一个多孔的 盒状容器内,盒状容器被固定在腔室的中部壳体内壁上,这样,在微 生物种液达到最高液位时,盒状容器及其中的缓释营养物处于种液 中,缓释营养物部分进入种液中,而在种液液位处于最低时,营养物 便和种液分离。9,在盒状容器和壳体底部一角(优选对角)之间设 置一加料管,该管一端开口于盒状容器内,另一端开口于壳体外部(有 塞),该管用于加入和补加缓释营养物,以上设置的目的是使在加入 和补加缓释营养物时上部气体仍是封闭的不与外部空气相通,从而避 免内外气体的交换。10、装置腔室内安装灯泡及支架,电热线,灯泡 处于气体上部,为微生物种液的生长提供光照,灯泡及电热线的安装 及连接应具有足够的防水性能,灯泡及电热线并联。11、电路电压选 择为直流低压或交流低压,电压选择范围为直流优选3v~36v,更优选 6v,12v,36v、交流优选3v~220v,更优选36v,110v,220v。灯泡功率 8~1000瓦,电热丝功率15~1000瓦。12、装置腔室壳体的固定方式 有两种:插杆固定式和重物固定式,对于同时利用阳光和电灯光类型 的装置仅采取插杆式,对于仅利用电灯光类型的装置采取重物固定式 或两种方式结合使用。13、与腔室连接的导管开口于水体中的另一端 的固定方式也为两种即插杆式及重物式,应用时任选一种,每种方式 都应达到如下要求:使导管开口端离水下地面或水体下部表面有一定 距离,范围为0.02~2米,优选范围0.2~1米,该距离根据水深、水 体污染浓度而定。14、为使得释出的微生物种液在水体中尽可能分布 均匀,所述导管开口形式采取多向和多点开口。15、对于同时利用阳 光和补充光源的装置,为有效利用光线避免散失,本发明在灯泡的上 部设置圆弧面反光罩,反光罩大小的确定以能使灯泡发出的光线反照 射到容纳气体的壳体内部及下部种液中,而照射不到上部壳体的透明 部分为准。16、为增加输液管内种液的光照,输液管采用透明塑料软 管,管径根据上部腔体容积大小确定范围为0.001~0.01。17、考虑 到输液导管的移动会影响其与壳体连接部位密封性能,在壳体的下部 设置箍扎与壳体连接于一体,用于紧固导管,所有导管均穿过此箍扎 后面分散安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