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2-25 8:47: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8.28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泵、主进水管、至少两组生物滤池单元、加药装置和V型滤池,各组生物滤池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进水泵安装于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的出口通过相应的分流管与各组生物滤池单元连接,位于沿水流方向最后位置的一组生物滤池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V型滤池连接,所述加药装置与V型滤池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处理效果,提高了尾水可生化性,还可有效利用碳源,保证总氮达到同级排入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主进水管、至少两组生物滤池单元、加药装置和V型滤池,各组生物滤池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进水泵安装于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的出口通过相应的分流管与各组生物滤池单元连接,位于沿水流方向最后位置的一组生物滤池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V型滤池连接,所述加药装置与V型滤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单元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水腔、第一过滤腔和第一进水腔,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出水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二进水腔,各条分流管的出水口分别与各个反硝化生物滤池中的第一进水腔连接,位于同一生物滤池单元中的第一出水腔和第二进水腔连接;所述第二出水腔与位于沿水流方向的下一个第一进水腔连接;位于沿水流方向最后位置的第二出水腔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V型滤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腔的下端连接有曝气腔,此曝气腔内设有曝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均填充满陶粒或沸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计量泵、加药池和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安装于加药池,所述加药池通过计量泵与V型滤池连接。

  说明书

  一种污水 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黑臭河涌治理中,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源型河涌在完成控源截污之后面临缺乏再生水体进行补充河涌水的问题,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出水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标准,排纳水体后仍然会加剧水污染状况,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将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达到地表IV类水质指标,作为生态基流同级排入截污后河涌,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我国现行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达到地表水IV水标准,主要限制指标在COD、N、P,尤其是总氮指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污水处理厂一级A尾水的水质污染物浓度较低,尾水可生化性较差,因此适合同级排入尾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技术需要满足:(1)高水力负荷;(2)技术成熟、工艺能运行稳定;(3)低成本。目前为达到同级排入目的,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方面,国内外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处理工艺方法,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方法:

  (1)传统“二级尾水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可实现进一步去除二级生化处理未能去除的胶体物质、部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目的。该工艺的优点是对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缺点是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差。

  (2)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为主体的组合工艺。臭氧氧化在污水深度处理中不但可以利用其强氧化作用杀灭细菌和病毒,还能氧化分解水中的各种有机杂质;活性炭能去除水中大多数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包括可能有毒的痕量金属。该工艺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价格昂贵成本高,活性炭再生困难。

  (3)膜处理工艺。应用较多的有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等膜分离技术,主流组合工艺以双膜工艺(微滤/超滤—反渗透工艺)应用较多,能满足同级排入的要求,且具有高效、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存在价格昂贵、反渗透浓水再次处理、膜污染等缺点。

  (4)曝气生物滤池(BAF)。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对BOD5,COD和氨氮等有明显的去除作用,但对TP无明显作用。

  (5)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湿地系统广泛用于以污水回用为目标的后续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良好,可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该工艺可去除BOD5、 COD、氨氮和总磷。但单一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占地面积大,受季节影响大,处理效果不稳定。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技术单一、工程投资较大、占地面积广、维护不便、对高负荷水体处理效果有限等问题,上述单一处理工艺均存在一定局限,且除双膜法外,其他单一处理工艺在总氮指标上达到同级排入要求存在一定困难。即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同级排入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单一处理工艺技术,效果有限,适用性不强,维护困难;②尾水可生化性差,可有效利用碳源不足,总氮难以达到同级排入要求;③工程建设及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除污效果好且成本低的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泵、主进水管、至少两组生物滤池单元、加药装置和V型滤池,各组生物滤池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进水泵安装于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的出口通过相应的分流管与各组生物滤池单元连接,位于沿水流方向最后位置的一组生物滤池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V型滤池连接,所述加药装置与V型滤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池单元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水腔、第一过滤腔和第一进水腔,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出水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二进水腔,各条分流管的出水口分别与各个反硝化生物滤池中的第一进水腔连接,位于同一生物滤池单元中的第一出水腔和第二进水腔连接;所述第二出水腔与位于沿水流方向的下一个第一进水腔连接;位于沿水流方向最后位置的第二出水腔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V型滤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腔的下端连接有曝气腔,此曝气腔内设有曝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均填充满陶粒或沸石。

  优选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计量泵、加药池和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安装于加药池,所述加药池通过计量泵与V型滤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主要由水泵、主进水管、至少两组生物滤池单元、加药装置和V型滤池构成,主进水管通过相应的分流管与各组生物滤池单元,即水泵将尾水通过分流管送入各组生物滤池单元,则各组生物滤池单元对污水进行组合工艺处理,提高了处理效果。

  2、本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利用各组生物滤池单元对尾水进行同级排入组合处理,提高了尾水可生化性,还可有效利用碳源,保证总氮达到同组排入要求。

  3、本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将多组生物滤池单元组合使用,且生物滤池单元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而增减,适用性高,全处理工艺多样,效果好。

  4、本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采用多组生物滤池单元对尾水进行组合工艺治理,且生物滤池也其他部件连接简单有效,这安装方便,且成本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