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02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的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的导热装置、位于所述导热装置上方的集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污泥快速有效的干化,干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并且在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使用便利,并且通过实现污泥的来回移动,实现其与热空气的充分接触,提高对污泥干化的效率,干化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的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的导热装置、位于所述导热装置上方的集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密封块,所述加热装置设有两个,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导热板、位于所述导热板下方的支撑杆、位于所述导热板上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右侧的顶靠杆、位于所述顶靠板左侧的第一弹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支架、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卡扣杆,所述集中装置包括过滤框、收容于所述过滤框内左右两侧的海绵块、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移动板、位于所述过滤框右侧的竖杆、位于所述过滤框上方左右两侧的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握持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呈长方体,所述导热板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导热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顶靠杆呈倾斜状,所述顶靠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靠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顶靠板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杆的下端与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 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过滤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顶靠杆顶靠在所述过滤框的左表面上,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所述海绵块与所述过滤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及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过滤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杆顶靠在所述竖杆上且其上端顶靠在所述过滤框的右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设有两个,所述过滤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握持架设有两个,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并且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重金属等杂质,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干化处理。现有对污泥干化处理的方式主要通过自然晾晒,其虽然成本低,但是晾晒效率低,并且受自然天气影响大,无法在时间上自由的进行干化处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的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的导热装置、位于所述导热装置上方的集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密封块,所述加热装置设有两个,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导热板、位于所述导热板下方的支撑杆、位于所述导热板上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右侧的顶靠杆、位于所述顶靠板左侧的第一弹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支架、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卡扣杆,所述集中装置包括过滤框、收容于所述过滤框内左右两侧的海绵块、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移动板、位于所述过滤框右侧的竖杆、位于所述过滤框上方左右两侧的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握持架。
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热板呈长方体,所述导热板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导热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顶靠杆呈倾斜状,所述顶靠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靠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顶靠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杆的下端与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过滤框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过滤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顶靠杆顶靠在所述过滤框的左表面上,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所述海绵块与所述过滤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及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过滤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杆顶靠在所述竖杆上且其上端顶靠在所述过滤框的右表面上。
所述横板设有两个,所述过滤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握持架设有两个,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水利工程领域的环保的污泥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污泥快速有效的干化,干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并且在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使用便利,并且通过实现污泥的来回移动,实现其与热空气的充分接触,提高对污泥干化的效率,干化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