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分配处理技术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9-3-8 8:27: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1995.11.29

  公开(公告)日1998.02.11

  IPC分类号C02F3/20

  摘要

  一种用于各个住宅的废水处理装置,在沉淀池(19)接收废水,然后废水流入曝气的中间池(24),当中间池接收到预定液位的废水,将一批废水转移到曝气-澄清池(56),在这里进一步进行曝气。使污泥沉淀,并将上清液排放到排放区(92),同时将污泥回流到中间池或排走。该装置能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自动运行,并向中央单元报告和交换信息。

  権利要求書

  1、一种好氧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池中收集废水;

  在第一池中对废水进行曝气,促进废水中有机物的好氧处理;

  当第一池中废水到达预定的量时,将一批废水从第一池转移到第二 池,直到第二池达到预定的液位;

  对第二池中的这批废水进行曝气,对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 好氧处理;

  然后通过使废水沉淀对第二池中曝气后的这批废水进行澄清,使废水 中的污泥沉淀到第二池的底部,来自处理后水的上清液留在该池沉淀污泥 的上边;

  从第二池转移上清液进行分散;以及

  将沉淀后的污泥从第二池转移到第一池,使转移的污泥与从沉淀池进 入第一池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相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沉淀污泥转移到第一池之前,至少使对第二池中的这批废水进行 曝气的步骤,通过使废水中的污泥沉淀和上清液留在沉淀污泥上边,澄清 这批废水的步骤,以及从第二池转移上清液的步骤重复一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第二池中的这批废水进行曝气和澄清处理时,使废水连续流入第一 池;以及

  当第二池基本上空了和第一池达到了预定的水量时,将另一批废水从 第一池转移到第二池。

  4、一种好氧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沉淀池中收集废水,通过沉淀使可沉淀的固体从废水中除去;

  使废水从沉淀池流入中间池;

  对中间池中的废水进行曝气以混合废水,促进废水中有机物的好氧处 理;

  将一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池,直到曝气-澄清池达到预 定的液位;

  静置曝气-澄清池中的这批废水,使废水中的泡沫分离出来并飘浮在 表面;

  然后从曝气-澄清池移走顶层液体,除去飘浮的泡沫;

  在对废水进行预定时间的曝气,对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好氧 处理的同时,在曝气-澄清池中保留剩余这批废水;

  然后通过使废水沉淀,对曝气-澄清池中曝气后的这批废水进行澄 清,使废水中的污泥沉淀到曝气-澄清池的底部,来自处理后水的上清液 留在沉淀污泥的上边;

  从曝气-澄清池转移上清液进行处置;以及

  将沉淀污泥从曝气-澄清池转移到中间池,使转移的污泥与从曝气- 澄清池进入中间池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相混合,由此增加中间池中的微生物 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将上清液从曝 气-澄清池移走和将污泥转移到中间池之后,将另一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 到曝气-澄清池进行曝气处理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不向曝气-澄清池中正在经历曝气和澄清处理的这批废水加入废水, 对转移到曝气-澄清池的每批废水没有中间池流入废水干扰地分别进行上 述曝气和澄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曝气-澄清池中的这批废水经历曝气和澄清处理时,使废水从沉淀 池连续流入中间池;以及

  当曝气-澄清池基本上空了和中间池达到了预定的水量时,将另一批 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池。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曝气-澄清池中的这批废 水经历曝气和澄清处理时,使废水从沉淀池连续流入中间池。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曝气-澄清池基本上空了 和中间池上升到预定的液位时,将一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 池。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沉淀污泥转移到中间池之前,至少重复一次地进行对曝气-澄清 池中的这批废水进行曝气的步骤,澄清这批废水的步骤,以及转移上清液 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曝气-澄清池基本上空了之前,至少重复进行一次澄清这批废水的 步骤,之后将另一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池。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中间池上升到预定的液 位时,将这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池。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废水连续从沉淀池流入中间池;以及

  当中间池上升到预定的液位时,将这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 清池。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来自曝气-澄清池的上清液进行消毒,除去水中的细菌;

  然后将消毒后的液体输送到滴灌管线最近的末端,同时关闭滴灌管线 的末端,以维持管线中的背压,

  接着打开末端输送液体,以冲洗由穿过管线输送的液体积累的固体。

  15、一种好氧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

  接收流入废水的第一池;

  为第一池中的废水提供空气,使上述废水经历好氧处理以产生好氧生 物群落的空气源;

  第二池;

  有选择地运行将一批废水从第一池转移到第二池,直到第二池的废水 达到预定液位的部件;

  在预定的时间为第二池中的这批废水提供空气的部件,使在不给这批 废水提供空气之后,废水在澄清后还经历好氧处理,废水中的污泥沉淀到 第二池的底部,处理后废水的上清液留在沉淀污泥的上面;

  从第二池除去顶层上清液并输送这些转移走的液体进行分散的部件; 以及

  将沉淀的污泥从第二池转移到第一池的部件,使转移的污泥与进入第 一池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相混合,由此增加第一池中好氧生物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移走顶层上清液的部件包括一个浮在第二池中的飘浮元件;

  在液面之下预定深度由飘浮元件携带的收集器,使该收集器接收第二 池中的顶层液体;以及

  与收集器连接并通到泵入口的导管,以便通过运行泵移走该池中的顶 层液体。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将污泥转移到第一池之后,用于将另一批废水从第一池转移到第二 池进行好氧处理的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第二池中废水经历好氧处理和澄清时,用于将一批废水转移到第 二池的部件,以便通过进一步将废水转移到第二池,没有干扰地进行好氧 处理和澄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池内的这批废水经历 好氧处理和澄清时,第一池运行以接收废水。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第一和第二池中废水的液位敏感的独立部件,当第二池基本上空 了,并且第一池的废水上升到预定液位时,开始将一批废水从第一池转移 到第二池。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第二池内并设置成直接将液体喷射到第二池内壁上的喷嘴;以 及

  从第二池除去至少部分废水的运行部件,以运行该喷嘴,用于防止污 泥干燥并积累在第二池的内壁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部件运行从第二池的顶 层移走上清液,并将输送的液体提供给喷嘴。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位于第一池内并设置成直接将液体喷射到第一池内壁上的喷嘴;以及

  以预定方式运行喷嘴清洗内部的部件,并使该池壁保持湿润,使固体 不会留在池壁上变干并结垢。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池内有选择地将输送的液体喷射到该池中液体的部件以便搅拌 第二池中的液体,使其内的微生物与流入第一池的废水相混合,增加该池 的好氧性能。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喷射液体的部件包括设 置在第一池内浸没在液体中的内部混合器,每当第一池至少部分充满时, 它都运行吸入带有输送的射流的该液体。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行引导射流的部件,将 液体的射流引导到第一池的底部,使第一池内的微生物与流入该池的废水 相混合。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

  有选择地从第二池转移沉淀污泥的部件,当废水在本装置中进行好氧 处理的同时,向外排放这些除去的污泥。

  28、一种好氧处理有机废水的微处理器控制的装置,包括:

  接收废水并容许固体在该池内沉淀的沉淀池;

  接收来自沉淀池的溢流废水和飘浮物的中间池,使废水经历好氧处 理,并在该中间池内产生好氧生物群落;

  曝气-澄清池;

  第一液体输送部件,包括一个从中间池抽吸废水物质并这些废水物质 转移到曝气-澄清池的入口,使废水在曝气-澄清池中进一步经历好氧处 理和澄清;

  第二液体输送部件,包括一个从曝气-澄清池抽走上清液,并将除去 的液体排走用于地下分散的入口;

  第三液体输送部件,包括一个在曝气-澄清池的底部抽吸物质并这些 物质转移到中间池的入口;以及

  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液体输送部件运行相连的微处理器,并借助于第 一部件,用程序控制预定一批废水从中间池转移到曝气-澄清池,通过使 废水沉淀在曝气-澄清池中澄清这批废水,废水中的污泥沉淀到曝气-澄 清池的底部,来自废水的上清液留在上面,借助于第二部件从曝气-澄清 池排走上清液用于分散处置,并借助于第三部件将沉淀的污泥从曝气-澄 清池转移到中间池,使回流的污泥与从沉淀池进入中间池的废水中的有机 物相混合,由此增加中间池的好氧生物量。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执行从曝气-澄清池向 中间池转移沉淀污泥的步骤之前,微处理器进一步用程序控制使废水在曝 气-澄清池中沉淀和从曝气-澄清池转移上清液的步骤至少重复一次。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中间池的废水进行曝气的部件,以促进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微处理器运行的对中间池的废水进行曝气的部件,以促进废水中 微生物的生长;以及

  微处理器进一步用程序控制对转移到曝气-澄清池的这批废水进行曝 气一段时间,然后使废水无干扰地静置一段时间,使可飘浮泡沫上升到曝 气-澄清池废水的表面,然后运行第二液体输送部件将泡沫从曝气-澄清 池排走,

  之后,微处理器开始使废水沉淀并转移上清液的步骤。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将加压空气引导到中间池底部对该池的废水进行曝气的部件,以促进 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

  将加压空气引导到曝气-澄清池底部对该池的废水进行曝气的部件, 以促进转移到该池的这批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引导到中间池和曝气-澄清池的加压空气的各个背压,产生第一 和第二信号的独立部件,使这些信号对应于池中预定的液位;以及

  将信号连接到微处理器的部件,以便微处理器响应中间池和曝气-澄 清池的液位。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中间池的压力信号对应于其中预定高的液位时,微处理器用程序控 制第一液体输送部件的运行,从中间池向曝气-澄清池转移预定批废水, 微处理器运行第二和第三液体输送部件,从曝气-澄清池排走以前转移到 该池的一批废水。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微处理器用程序连续监测第一液位信号,响应预定的对应于有风险超 过中间池容量液位的液位信号,运行第一液体输送部件从中间池排走废 水,直到产生第二液位信号或第一液位信号,第二液位信号表示曝气-澄 清池的液位上升到预定的液位,第一液位信号表示中间池中的液位降到预 定的液位。

  34、一种处理有机废水并在一地有多个现场运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在每一个现场安装污水处理装置,通过一个在现场的处理器控制污水 处理的进行,

  在每一个装置产生一个对应于测量到的运行条件的信号;

  在当地污水处理装置和中央单元之间建立数据通道;以及

  沿数据通道向中央单元传输信号。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特殊地点产生其它对应于该现场出现的至少一个事件的信号,和对 应于远离该现场装置出现的事件的信号;以及

  沿数据通道向中央单元传输其它信号。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至少一个现场设备的利用率并产生对应于该利用率的信号;

  给现场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提供利用率信号;

  沿数据通道向中央单元传送利用率信号;以及

  采用传送的利用率信号制作相应于现场设备使用情况的帐单。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现场包括一个在现场 与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各个装置的至少一个运行条件是装置运行参数的 函数,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多个现场的存储器中储存对应这些现场装置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的 信号值;

  向中央单元传送对应于测量到的运行条件的信号;

  将传送的测量到的运行条件信号与中央单元中对应预定正常运行条件 的信号相比较;以及

  如果特定现场接收到的测量运行条件信号与运行条件信号的正常值相 差至少预定量,从中央单元向特定现场传送一个修改预定的运行参数的信 号,以减少测量值与正常运行条件之间的差。

  说明书

  废水分配处理装置和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以便管理住宅和商业楼;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来自各住宅和商业点有机废水的装置和方法,对 这种处理装置和方法进行远距离监视和程控,并远距离监控其他事件,如 现场的安全条件和实际做法,以及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递其他信 息。

  发明的背景技术

  由于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发展而增加的负荷,使许多地区市政废水处理 场的运行都在过度进行。此外,迁移到没有铺设下水道地区的人口和工业, 会产生许多污水和废水处置问题,这些问题用传统的土地吸收方法是无法 解决的。家庭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水也同样会导致许多环境问题。排放含 有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废水会危害公众的健康。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各种微生 物如细菌的食物源,它利用氧来分解有机物。因此高的有机物浓度会导致 水域的溶解氧枯竭,以致于鱼和其他水生生物不能存活。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家庭废水的两 种传统装置是带中心处理装置的污水收集系统,和带有吸收区的专用厌氧 处理槽。然而,许多郊区人口密度低,铺设下水道的费用对平均郊区住户 来说太昂贵。在迅速增长的郊区和其他地区,通过增加现有污水处理装置 的容量,不可能总跟得上发展的步伐。还有下列问题,如许多地区土壤深 度浅、陡坡、地下水液位高、和土壤不渗透,使厌氧处理槽的吸收区失效。 在美国许多开发郊区都禁止对新建住宅使用传统的厌氧处理槽吸收区技 术。然而,一些市政当局已经宣布了暂停颁发住宅楼许可证,或者只将这 种许可证颁发给各个规模超过平方英尺最小值的地区,因为现有的中心污 水处理装置已经在或接近其容量运行了。完全拒绝颁发住宅建筑许可证, 或只将这些许可证颁发给较大地区,会增加现有住宅的价格,或在这种限 制地区引起新住房价格的上扬,这种限制是由于居住区缺乏废水处理设施 和使用传统厌氧处理槽的局限而引起的。

  发明的简要描述

  一般说来,用当地的各个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来自住宅或其他区域 的有机污水,而不是用将每一地区的处理装置连接成常规的厌氧处理池, 或从该地区到中心处理场铺设下水道管线。由此市政当局作为颁发建筑许 可证的条件,要求每一个建好的住宅在一个特殊部分或其它位置必须配备 有单个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要适于处理从住宅排出的废水,而不是 设置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来自所有住宅废水的,也不要求建筑商或开 发商铺设从每一住宅或其它场所到中心处理设施的普通下水道管线。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预见,代替传统的排污费,市政当局将对产权拥有者定期 征收费用,征收的费用包括各个小型装置的维护费用。通过减少市政下水 道,本发明还可以避免在暴雨剧增时,暴雨污水溢流到常规市政下水道而 引起的环境问题。

  本发明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可用微处理器控制的,该小型装置最好与 中央设施有通信联系,以报告与该小型装置有关的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 这种联系能力还便于中央设施对微处理器再编程控制,在合适的与微处理 器相连的传感器的帮助下,报告现场的其它情况如干扰或烟雾,在各个现 场和中央设施之间或以外,双向传输其它信息。

  在本发明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现场,来自住宅或其它废水源的有机废 水在现场流入初级沉淀池,并从该池溢流到中间池。废水连续地流入中间 池,在该池中对废水进行主要的好氧处理,并分批转移到好氧-澄清池, 在好氧-澄清池对分批输送的废水进一步进行好氧和澄清处理。在分批输 送的废水澄清期间,污泥沉淀到好氧-澄清池的底部,在污泥上面留下了 上清液。将上清液定期从好氧-澄清池中排走,要么分散处置掉,要么进 行消毒,杀死上清液中任何可能存在的的细菌。对从好氧-澄清池排走的 上清液进行或不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都可以通过排水区处置掉,或用于 灌溉。

  根据本发明,在对批量废水进行好氧处理和澄清阶段,不使废水进入 好氧-澄清池,除非中间池的水快溢流了。因此,在该池中废水是以批量 方式进行处理的,这样可对处理过程实施较好的控制,并确保从好氧-澄 清池流出的出水具有良好的水质。在澄清阶段,分几次将沉淀到好氧-澄 清池底部的污泥迅速回流到中间池,帮助在中间池中形成合适的微生物群 落,还可以在好氧-澄清池中防止发生反硝化。定期将预定量的污泥从中 间池中除去,维持该过程有需要的固体停留时间(SRT)或污泥龄。本系 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可自动完成污泥排放,以及其它监测和控制,免去 了住宅主人日常监视污水处理装置的责任。

  本系统的进水最好首先进入初级沉淀池,在该池中包括沙粒在内的可 沉降固体迅速沉淀,泡沫和可飘浮物质留在水中。在沉淀池中对原污水还 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好氧和生物处理。从初级沉淀池流出的液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连续流入第二池或中间池。因此,本系统以连续混合和间歇模式运 行,在连续模式中进行废水的沉淀和初级好氧处理,在间歇处理模式中, 对来自好氧-澄清池的上清液进行任意消毒处理,以改进系统的控制。

  下面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在沉淀池中接收进水如原污水,在该池中 可迅速沉淀的固体沉淀出来。因此,沉淀池可除去大量的原污水中的悬浮 固体。来自沉淀池的溢流水最好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中间池,排水管的入 口最好位于沉淀池的最高液位。在沉淀池中使用缓冲板和堰,以防止任何 固体或飘浮物进入中间池。来自沉淀池的出水最好连续流入中间池,在本 系统中它用作废水第一曝气池。可通过定期从该池中排放废水并将排放的 水回流到该池中,实现对中间池废水的适当混合和搅拌。对中间池的废水 进行曝气,直到废水在该池内达到预定的上操作液位。最好控制中间池的 曝气周期,以达到从废水中去除硝酸盐的目的。当中间池到达预定的液位 时,程控控制器启动泵,并打开某个阀,开始将中间池的废水转移到第三 池,如曝气-澄清池。监测曝气-澄清池中的液位,当曝气-澄清池水满 时,控制器停止向曝气-澄清池输送废水。

  曝气-澄清池对泵送到该池中的废水进行第二阶段的曝气,并对废水 进行间歇澄清。一旦曝气-澄清池接收了预定量的废水,则在第二阶段的 曝气和澄清过程中不再向该池进水。

  当从中间池将批量废水转移到曝气-澄清池时,通过向该池中输送空 气而对批量废水进行曝气。可加热中间池和曝气-澄清池中的废水,尤其 是在冬季,以将生物反应维持在最佳速率。在对曝气-澄清池中的废水进 行预定时间的曝气后,停止曝气,并使废水静置一段时间,使泡沫分离出 来,飘浮到该池的表面。此时,除去曝气-澄清池液面的泡沫。

  在从曝气-澄清池液面除去泡沫之后,对留在曝气-澄清池中的废水 澄清一段时间。最好分几个阶段进行澄清,以更有效地分离微生物,为了 将污泥回流到中间池,使曝气-澄清池中形成的污泥适当增稠。在第一运 行阶段,对曝气-澄清池中的批量废水进行一段时间的曝气,然后静置一 段时间。静置时间使曝气-澄清池内经过好氧处理形成的污泥沉淀并在该 池的底部增稠。当沉淀时间结束时,将沉淀污泥上部的上层液体从曝气- 澄清池排走。最好将上层液体从曝气-澄清池液体的顶部排走,以避免液 体下面沉淀污泥的干扰。在排走预定量的上清液后,将沉淀在曝气-澄清 池底部的污泥从该池转移到中间池。迅速移走污泥可防止反硝化。根据本 系统的情况,可排走一部分污泥,也就是说,此时,从系统中除去。从系 统中排放某些污泥的决定是由设定在程序控制器中的参数确定的,以便自 动地排放污泥,无需操作者的干扰。最好通过喷射该池中的上清液对曝气 -澄清池的内壁进行冲洗,防止污泥风干并积累在池壁上。由此将积累的 污泥回流到曝气-澄清池中的液体中,以便沉淀并最终从该池中除去。

  一旦曝气-澄清池底部的某些污泥从该池中除去,即结束了这一澄清 阶段。现在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澄清,第二阶段的澄清过程与刚才所述第一 阶段的澄清过程相似。使曝气-澄清池中的废水再次没有干扰地沉淀预定 的时间,在该池内使污泥沉淀并增稠。当预定时间结束时,最好从该池液 体的上表面除去另部分上层液体。在排走上层液体之后,通过喷射水再次 冲洗池的内壁,从该池的底部除去另一部分污泥,并将它转移到中间池或 从系统中排走。在如下所述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第三阶段澄清在第 二阶段之后。第三阶段的澄清在性质上与第二阶段相同,通过除去上层液 体使废水进一步澄清,使污泥从曝气-澄清池的废水中沉淀出来并增稠。

  在从最后澄清阶段的曝气-澄清池转移污泥之后,最好在该池中保留 少量的上清液。保留的液体使与系统相连的泵保持启动状态,并再次通过 在池的内壁上喷射上清液,冲洗曝气-澄清池的池壁。从池壁上除掉的碎 屑将飘浮在转移到曝气-澄清池的下一批废水的表面,并按如上办法从液 体中除去。

  在每一个澄清周期的最后阶段,也最好冲洗中间池。冲洗最好包括将 液体直接喷射到中间池的底部,帮助混合该池中的微生物,并使这些微生 物保持悬浮状态。还要通过定期喷射的液体,对中间池的内壁进行清洗, 防止污泥在池壁上风干,并将积累的污泥回流到池中的液体里。

  如上所述,在间歇澄清结束后紧接的清洗曝气-澄清池之后,该池准 备好接收来自中间池的另一批废水,进行曝气和澄清。当中间池的废水液 位再次达到如上所述的满液位时,转移下一批废水。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曝气-澄清池排走的上清液足够借助于传统的排 水区或其它地下分散技术在地下处置掉。另一方面,排走的上清液可以用 于地下灌溉系统,由此重新利用这些水灌溉草坪和花园。

  本系统还可以对来自曝气-澄清池的上清液进行任意处理,完全从液 体中除去细菌。在第四池如消毒池中进行任意的消毒,将上清液从曝气- 澄清池输送到该池中。在从曝气-澄清池向消毒池转移废水的过程中,使 上清液与消毒剂相混合。一种合适的消毒剂是氯化合物,它可杀死留在上 清液中的多数细菌。在消毒池内为上清液与消毒剂接触提供适当的接触时 间,将压缩空气引入该池,以使上清液与消毒剂溶液相混合。然后从该池 排走消毒后的水,可用于地下灌溉或其它用途。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处理有机废物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处理来自各个场所废水的 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处理来自各个家庭或小住宅群 废水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程序控制下运行的废水处理装置和 方法,无需操作者的干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各个住宅的废水处理装置和方 法,此外还要至少部分地间隙运行,以便改进废水净化过程的控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根据它们的独 特要求,通过对现场系统的远程程序控制,能够使该装置和方法高效率地 运行。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和能够通过兼容数据线接收或 传送其它信息的系统。

  通过下列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讨论,将会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 目的和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