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

发布时间:2019-4-7 18:19:5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7.09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包括主池区和生态池区,所述主池区位于日光温室中,所述生态池区位于室外,所述主池区由初沉池、厌氧反应池、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组成,所述生态池区由底栖生物生态池和人工湿地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外观美观、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无剩余污泥排放、异味小等优点,适合于农村及社区生活污水的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包括主池区(1)和生态池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池区(1)位于日光温室中,所述生态池区(2)位于室外,所述主池区(1)由初沉池(3)、厌氧反应池(4)、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和二沉池(7)组成,所述生态池区(2)由底栖生物生态池(8)和人工湿地(9)组成,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的水面栽种植物、水下设置有纤维填料,且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中的纤维填料的布置量大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的纤维填料布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池(4)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为封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3)位于左上角,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位于初沉池(3)的右侧,所述厌氧反应池(4)位于初沉池(3)的下方,所述二沉池(7)位于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的下方,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位于厌氧反应池(4)和二沉池(7)的下方,所述人工湿地(9)位于主池区(1)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8)内投放有底栖生物。

  说明书

  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增长、生产强度增大等原因,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总排放量逐年增加,同时土地资源也越发紧张,但相关部门对污水的排放要求却越来越高。

  基于此,目前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实施趋向于提高效率、减少占地等。

  此外,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外观不佳并且存在异味,从而影响环境美观,或者需要地埋安装或建设,从而增加成本与施工难度。且,污水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处置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

  因此,目前需要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外观不影响环境美观、剩余污泥产量少甚至没有的污水处理设施。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无剩余污泥排放、异味小等优点,适合于农村及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处理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包括主池区和生态池区,所述主池区位于日光温室中,所述生态池区位于室外,所述主池区由初沉池、厌氧反应池、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组成,所述生态池区由底栖生物生态池和人工湿地组成,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的水面栽种植物、水下设置有纤维填料,且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中的纤维填料的布置量大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的纤维填料布置量。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反应池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为封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初沉池位于左上角,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位于初沉池的右侧,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位于初沉池的下方,所述二沉池位于底栖生物生态池的下方,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位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的下方,所述人工湿地位于主池区的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内投放有底栖生物,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无剩余污泥排放、异味小等优点,适合于农村及社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并且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