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

发布时间:2019-4-11 8:48: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12.28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IPC分类号C02F11/14; C02F11/16; C02F11/12; C05G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下渗过滤、制备初始污泥浆、制备预处理污泥、制备二次处理污泥、固液分离、自然干化、热风机干燥和造粒;该污泥脱水工艺,先将污泥通过下渗处理去除一部分水分,加入无机强酸,可以助脱水的同时还兼具有除臭效果,避免发酵变质,然后经过滤布渗滤脱水,再通过添加无机肥料混合、混合后经过压滤机中施压发生固液分离、自然干化后烘干和造粒,造出的泥粒可以运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废物再利用,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并且该工艺的设备要求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50-8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48-96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20-35%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50-80r/min,搅拌时间为60-12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5-10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6-12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15-30%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3-7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48-72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2-5μm的泥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75-85%。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硝酸、盐酸、氢碘酸或氢溴酸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70-110r/min,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20-30℃;所述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80-130r/min,搅拌时间为20-3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磷酸钙、氮化钾、磷酸铵、草木灰、钙镁磷肥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脱水助剂为粘土、膨润土、滑石粉或云母的任意一种。

  说明书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

  背景技术

  污泥是指污水处理厂的终端产物废弃物即生活污泥,而印染、造纸、电镀、冶炼、机械、炼油、酿造、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终端产物废弃物即统称工业污泥,另外还有江河、湖泊、池塘的污泥即统称河道污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污泥量的排放日益增多。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正确、科学、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目前污泥主要的处置手段有:填埋、堆肥、焚烧;但是填埋会造成土地浪费,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堆肥则需要养护晾晒蒸发水分、占用场地较多、转化时间较长,同样还会污染环境;直接焚烧的设备投资大、运营成本较高,而且还会存在有毒气体排放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50-8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48-96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20-35%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50-80r/min,搅拌时间为60-12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5-10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6-12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15-30%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3-7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48-72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2-5μm的泥粒。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75-85%.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硝酸、盐酸、氢碘酸或氢溴酸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70-110r/min,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20-30℃;所述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80-130r/min,搅拌时间为20-3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45-60℃。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磷酸钙、氮化钾、磷酸铵、草木灰、钙镁磷肥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脱水助剂为粘土、膨润土、滑石粉或云母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工艺更加的科学合理,该污泥脱水工艺,先将污泥通过下渗处理去除一部分水分,加入无机强酸,可以助脱水的同时还兼具有除臭效果,避免发酵变质,然后经过滤布渗滤脱水,再通过添加无机肥料混合、混合后经过压滤机中施压发生固液分离、自然干化后烘干和造粒,造出的泥粒可以运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废物再利用,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并且该工艺的设备要求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5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48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20%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50r/min,搅拌时间为6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5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6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15%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3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48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2μm的泥粒。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75%.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硝酸。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70r/min,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时温度为20℃;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80r/min,搅拌时间为20分钟,搅拌时温度为45℃。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磷酸钙,脱水助剂为粘土。

  实施例二: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6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60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25%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60r/min,搅拌时间为8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7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8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20%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4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56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3μm的泥粒。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78%.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盐酸。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80r/min,搅拌时间为3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24℃;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100r/min,搅拌时间为2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45-60℃。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氮化钾和磷酸铵,脱水助剂为膨润土。

  实施例三: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7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82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30%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70r/min,搅拌时间为10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8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10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25%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6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65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4μm的泥粒。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82%.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氢碘酸。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100r/min,搅拌时间为40分钟,搅拌时温度为27℃;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时温度为55℃。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磷酸铵和草木灰,脱水助剂为滑石粉。

  实施例四:

  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用土堤围绕和分隔成一块平地,在该平地上铺设厚度80mm的碎石和沙子,然后将污泥投放到碎石和沙子的表面,依靠下渗和蒸发降低流放到场上的污泥的含水量,下渗过程为96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下渗后的污泥收集到污泥搅拌设备中,加入35%无机强酸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80r/min,搅拌时间为120分钟,搅拌结束后进行沉化处理,得到初始污泥浆;

  步骤三:准备一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两端焊接在左右两个金属支撑架上,使得金属丝网距离地面约10公分,金属丝网的上表面固定一块与其相同大小的滤布,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初始污泥浆取出投放到滤布上,使得初始污泥浆中的水分渗过滤布,这样放置12小时后得到预处理污泥;

  步骤四:将预处理污泥再次投放到搅拌设备中,加入30%无机盐和高分子混凝剂搅拌,得到二次处理污泥;

  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二次处理污泥中加入无机肥料和脱水助剂,搅拌均匀后投入到压滤机中施压,使污泥浆发生固液分离并形成脱水泥饼;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脱水泥饼均匀堆放,自然干化7天,然后将泥饼投入到热风干燥机中干燥72小时,取出得到干燥泥饼;

  步骤七:将干燥泥饼投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得到直径为5μm的泥粒。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污泥经过下渗后的含水量为85%.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无机强酸为氢溴酸。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搅拌速度为110r/min,搅拌时间为4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30℃;步骤五中的搅拌速度为130r/min,搅拌时间为35分钟,搅拌时温度为60℃。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无机肥料为草木灰和钙镁磷肥,脱水助剂为云母。

  以上四组实施例均为污泥的脱水工艺,并且本发明的工艺更加的科学合理,该污泥脱水工艺,先将污泥通过下渗处理去除一部分水分,加入无机强酸,可以助脱水的同时还兼具有除臭效果,避免发酵变质,然后经过滤布渗滤脱水,再通过添加无机肥料混合、混合后经过压滤机中施压发生固液分离、自然干化后烘干和造粒,造出的泥粒可以运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废物再利用,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并且该工艺的设备要求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