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造纸污泥回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9-7-5 14:05: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3.29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IPC分类号C02F11/147; C02F103/28

  摘要

  一种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包括物化塔,抽料泵,折流管,第一泵料桶,以及第二泵料桶。所述物化塔用于沉淀造纸污泥并絮化。所述抽料泵包括泵,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泵料桶中收容有阳离子高分聚合物。该第一泵料桶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泵入所述第一管道中。所述第二泵料桶中收容有胶体硅纳米微粒,所述第二泵料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并将所述胶体硅纳米微粒泵入所述第二管道。该污泥回用系统会在成形过程中将堵塞纤维网络孔隙的污泥中的细小纤维聚集起来,进而恢复了长纤维的网络间多孔结构,从而提升滤水性,也使得成纸的均匀度提高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包括一个物化塔,一个与该物化塔连通的抽料泵,一个与该抽料泵连通的折流管,一个设置在所述物化塔与抽料泵之间的第一泵料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抽料泵与折流管之间的第二泵料桶,所述物化塔用于沉淀造纸污泥并絮化,所述抽料泵包括一个泵,一根连接该泵与物化塔的第一管道,以及一个连接该泵与所述折流管的第二管道并,来自所述物化塔的造纸污泥从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抽料泵,所述第一泵料桶中收容有阳离子高分聚合物,该第一泵料桶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泵入所述第一管道中,所述第二泵料桶中收容有胶体硅纳米微粒,该胶体硅纳米微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且表面带有负电荷,所述第二泵料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并将所述胶体硅纳米微粒泵入所述第二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或丙烯酰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呈L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呈现之字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溶合在溶液中,该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从所述第一泵料桶泵向所述第一管道泵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硅纳米微粒溶于水中,该胶体硅纳米微粒从所述第二泵料桶向所述第二管道泵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还包括一个冲浆白水池,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冲浆白水池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浆白水池与一个压力筛连接,该压力筛用于进行抄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为一个剪切泵。

  说明书

  一种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生产过程中的污水经过污水系统初沉池和后沉池的沉淀会形成了大量的污泥。该污泥中会含有大量的细小纤维、填料、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其他有机物质。目前国内造纸厂普遍采用絮凝剂(如丙烯酰胺聚合物、聚合氯化铝、氢氧化钙、膨润土等)来处理该污泥并使之后成为物化污泥。污泥中的细小纤维、填料、杂质等经过絮凝作用会形成细小颗粒。而当回用物化污泥时泥浆中未经处理的物化污泥颗粒在网布上留着率低且没有强度,并与纸浆中的纤维结合率低,因而,回用物化污泥后会使纸机的网下白水浓度增高,降低成纸的物理指标,造成纸机的断纸次数增加,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大量的污泥流入纸机的白水循环系统后,进一步影响纸机的生产效率与稳定性,给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新的负担。

  常规的物化污泥回用方式为直接回用,即将物化塔中沉淀的污泥经由泵与管道输送,并按与纸浆一定的比例添加至调浆池或配浆池或高位箱中,混合均匀后再进入纸机系统。但这种方式回用的物化污泥仍存在以下的不足:

  1.絮凝剂沉淀后的污泥颗粒在管道运输的过程中经由泵与弯头的强剪切力作用,生成更细小的污泥微粒,不利于污泥在网布上的留着,使网下白水浓度增高。

  2.普通物化污泥的颗粒强度低,与纸浆纤维的结合力低,难以形成有机均匀的整体,继而降低了成纸的耐破强度、环压强度等物理指标,还增加了纸机的断纸次数,降低生产效率。

  3.未留着的污泥进入纸机白水的循环系统,改变了白水系统的理化结构,给白水系统添加了额外的营养物质,使细菌容易滋生加速繁殖,产生异味影响车间环境与操作人员的健康,同时也使得企业加大了除臭剂与杀菌剂的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负担。

  4.造纸污泥中的大部分物质为细小纤维与填料以及部分化学品,仍可以作为原料一部分,因此,如果能增加污泥留着,提高污泥的添加量与回用率,为造纸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废物处理成本,增加了产能与产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增加污泥留着,提高污泥的添加量与回用率的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以满足上述需求。

  一种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其包括一个物化塔,一个与该物化塔连通的抽料泵,一个与该抽料泵连通的折流管,一个设置在所述物化塔与抽料泵之间的第一泵料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抽料泵与折流管之间的第二泵料桶。所述物化塔用于沉淀造纸污泥并絮化。所述抽料泵包括一个泵,一根连接该泵与物化塔的第一管道,以及一个连接该泵与所述折流管的第二管道。来自所述物化塔的造纸污泥从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抽料泵。所述第一泵料桶中收容有阳离子高分聚合物。该第一泵料桶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泵入所述第一管道中。所述第二泵料桶中收容有胶体硅纳米微粒,该胶体硅纳米微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且表面带有负电荷。所述第二泵料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并将所述胶体硅纳米微粒泵入所述第二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或丙烯酰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呈L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呈现之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溶合在溶液中,该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从所述第一泵料桶泵向所述第一管道泵入。

  进一步地,所述胶体硅纳米微粒溶于水中,该胶体硅纳米微粒从所述第二泵料桶向所述第二管道泵入。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微粒的造纸污泥回用系统还包括一个冲浆白水池,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冲浆白水池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冲浆白水池与一个压力筛连接,该压力筛用于进行抄纸。

  进一步地,所述抽料泵为一个剪切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经过该方案处理的物化污泥表面带有大量的阳离子电荷并有较大的表面面积,其会与纸浆中带有负电荷的纤维素纤维和填料更好更有机的结合,从而会在成形过程中将堵塞纤维网络孔隙的污泥中的细小纤维聚集起来,进而恢复了长纤维的网络间多孔结构,从而可以产生了以下技术效果:

  1.提升滤水性,增加了污泥在成纸中的保留率,降低了白水浓度。

  2.与纸浆中纤维素纤维的结合效果提高使成纸的物理强度得到提高,成纸的均匀度提高,减少了纸机的断纸次数,使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3.可以在原有污泥添加量的基础上提高污泥添加比例,降低了固废处理成本,减轻污水处理压力,并且将污泥作为原料使用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