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2-15 8:46:1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4.03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净化池,内设有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多种微生物,且所述净化池的开口处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净化池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承载水生植物的培养空间,且所述培养空间与所述净化池的内部贯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维护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池(5),内设有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多种微生物,且所述净化池(5)的开口处设有一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净化池(5)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3)上设有多个用于承载水生植物的培养空间(10),且所述培养空间(10)与所述净化池(5)的内部贯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5)内设有多个定位柱(11),所述支撑板(13)套接在所述定位柱(11)上,以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所述定位柱(11)往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空间(10)为成型在所述支撑板(13)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设有一网状支撑结构(2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13)下方的充气结构(22),所述充气结构(22)具有在供气装置(7)的作用下将所述支撑板(13)托起至脱离与所述净化池(5)的开口接触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净化池(5)的开口接触的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结构(22)为设于所述支撑板(13)下方周缘的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朝向所述支撑板(13)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气体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净化池(5)连通的预处理装置,污水经所述预处理装置处理后输送至所述净化池(5)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级预处理单元(1)和二级预处理单元(35),所述一级预处理单元(1)内设有固液分离结构,所述二级预处理单元(35)内设有曝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预处理单元(35)内还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空间(10)为成型在所述支撑板(13)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功能,且可人为监督控制的处理系统。它是为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废水处理功能,提高污水净化效果而构筑的,其污水净化功能是天然湿地系统所不可比拟的。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它克服了在污水处理中使用化学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和物理方法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具有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但在近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人工湿地技术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水生植物大都漂浮在水面上,当需要对人工湿地底部的淤泥进行处理时,往往需要首先将水生植物取出,再进行后续的处理,这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不便于人工湿地的维护,甚至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水生植物的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水生植物漂浮在人工湿地表面,不便于后期维护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湿地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适用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适用性广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

净化池,内设有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多种微生物,且所述净化池的开口处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净化池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承载水生植物的培养空间,且所述培养空间与所述净化池的内部贯通设置。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净化池内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支撑板套接在所述定位柱上,以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所述定位柱往复滑动。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培养空间为成型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设有一网状支撑结构。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具有在供气装置的作用下将所述支撑板托起至脱离与所述净化池的开口接触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净化池的开口接触的第二位置。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充气结构为设于所述支撑板下方周缘的气囊。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气囊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气体出口。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净化池连通的预处理装置,污水经所述预处理装置处理后输送至所述净化池中。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级预处理单元和二级预处理单元,所述一级预处理单元内设有固液分离结构,所述二级预处理单元内设有曝气结构。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二级预处理单元内还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

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装置,所述培养空间为成型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池开口处支撑板的设置使得系统在正常工作时,水生植物能够保持与净化池的中水及其他成分的有效接触,保证正常生长,而在需要对池底的淤泥进行处理时,又能通过将支撑板与净化池的开口分离,使得所有的水生植物一起脱离净化池,操作方便,便于后期的维护。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支撑板通过与净化池内的定位柱的滑动配合,使得在需要对净化池底部的淤泥进行处理时,支撑板就可以沿定位柱滑动,并外清理完成后沿定位柱滑动至初始的漂浮位置,保证了运动方向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网状支撑结构的设置不仅对水生植物起到一定的托起作用,便于后期的操作,还使得水生植物的根部可以通过网状支撑结构的网孔与净化池内部的水接触,保证其正常生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支撑板下方充气结构的设置使得支撑板无需借助外力即可方便实现与净化池开口的分离,操作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二级预处理单元中加热结构的设置使得污水在进入净化池前就得到一定的升温处理,以尽量达到水生植物的最佳生长温度,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并扩大该系统的适用范围。(发明人:魏佳明;李婉;杨润田;郭冬雪;刘志喜;于阳;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