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6-20 8:42:30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20.03.25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IPC分类号B01D53/84; B01D53/9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将污水厂臭气输送至除臭反应堆的引风组件、设置在除臭反应堆侧方的除臭微生物培养装置和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除臭反应堆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的菌液回收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以及高效降解污水厂臭气的优点,通过化雾组件的模块化设置,能够达到快速检修的目的,喷雾系统采用双层设置,可提高臭气的净化效果;通过菌液回收系统的设置,可实现除臭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避免了微生物菌液的浪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污水厂臭气输送至除臭反应堆(102)的引风组件、设置在除臭反应堆(102)侧方的除臭微生物培养装置和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除臭反应堆(102)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的菌液回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组件为引风机(101),所述引风机(101)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除臭反应堆(1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反应堆(102)包括反应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箱内部的第一喷雾系统(108)和第二喷雾系统(109),所述第一喷雾系统(108)和第二喷雾系统(109)结构相同,均包括呈S形反复弯折设置的菌液输送管以及串连在所述菌液输送管上的若干化雾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除臭微生物培养箱(106)以及将所述除臭微生物培养箱(106)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第一喷雾系统(108)的菌液输送泵(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包括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107)以及将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107)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第二喷雾系统(109)的菌液回用输送泵(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回收系统包括菌液回收泵(104),所述菌液回收泵(104)输入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至所述反应箱底部,菌液回收泵(104)输出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至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1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菌液输送泵(103)、菌液回收泵(104)、菌液回用输送泵(105)以及化雾组件电性连接的电气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雾组件为带有喷嘴的化雾器。

  说明书

  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厂在运行时管网、粗格栅、生化处理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压滤车间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让人闻到后产生不愉快感觉,排放到环境空气中会产生环境污染,传统的方式除臭是通过微生物悬浮载体填料介质层进行除臭,悬浮载体填料介质上的微生物随着时间的增长,悬浮载体填料介质层的生物膜会增厚,掉落,失去活性,影响除臭效果,更换载体填料操作不方便,需定期清洁内部载体填料,检修工作量非常大,微生物难以重复再生利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厂双层喷雾式除臭系统,包括将污水厂臭气输送至除臭反应堆的引风组件、设置在除臭反应堆侧方的除臭微生物培养装置和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除臭反应堆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的菌液回收系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引风组件为引风机,所述引风机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除臭反应堆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除臭反应堆包括反应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箱内部的第一喷雾系统和第二喷雾系统,所述第一喷雾系统和第二喷雾系统结构相同,均包括呈S形反复弯折设置的菌液输送管以及串连在所述菌液输送管上的若干化雾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除臭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除臭微生物培养箱以及将所述除臭微生物培养箱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第一喷雾系统的菌液输送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装置包括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以及将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内部的微生物菌液输送至所述第二喷雾系统的菌液回用输送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菌液回收系统包括菌液回收泵,所述菌液回收泵输入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至所述反应箱底部,菌液回收泵输出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至所述除臭微生物再生培养箱。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还包括与所述菌液输送泵、菌液回收泵、菌液回用输送泵以及化雾组件电性连接的电气控制系统。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化雾组件为带有喷嘴的化雾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以及高效降解污水厂臭气的优点,通过化雾组件的模块化设置,能够达到快速检修的目的,喷雾系统采用双层设置,可提高臭气的净化效果;通过菌液回收系统的设置,可实现除臭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避免了微生物菌液的浪费。(发明人陈益栓;马树坚;欧耀铭;林佳蓉;陈君豪;种雁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