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0-8-9 8:33:1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05.09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过滤池、沉淀池和吸附池;过滤池顶端开口,过滤池底端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分隔板;沉淀池顶端开口,沉淀池上设有第三进液口、第三出液口和沉淀物出口,第一出液口与第三进液口连通,第三出液口与第二过滤室连通;吸附池顶端开口,吸附池上设有第四进液口和第四出液口,第四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聚酰胺生产废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再进入沉淀池内,可以防止进液口和出液口发生堵塞现象,同时经过絮凝剂沉淀的废水重新进入过滤池内过滤,可以节省废水处理系统的空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池、沉淀池和吸附池;

  所述过滤池顶端开口,所述过滤池底端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分隔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过滤池侧壁、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板、过滤池侧壁、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与第二过滤室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沉淀池顶端开口,所述沉淀池上设有第三进液口、第三出液口和沉淀物出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与第二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沉淀物出口上设有阀门;

  所述吸附池顶端开口,所述吸附池上设有第四进液口和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上设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所述分隔板的两端分别位于过滤池相对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一端位于分隔板的侧壁,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顶面与第二定位板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轴线与过滤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低于第一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一端位于分隔板的侧壁,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第三定位板,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设有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的顶面与第四定位板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三定位板的轴线与过滤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三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低于第四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所述第四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相对于分隔板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相对于分隔板的轴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上滤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内设有收集槽和导流体,所述收集槽位于沉淀池的内底壁,所述导流体侧壁与沉淀池内侧壁之间形成收集槽,所述导流体的顶壁为倾斜面,所述导流体的倾斜面朝向收集槽设置,所述沉淀物出口位于收集槽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液口位于导流体顶壁上方,所述第三出液口位于沉淀池的侧壁。

  说明书

  一种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废水就是在化工生产中排放出的工艺废水、冷却水、废气洗涤水、设备及场地冲洗水等废水。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而排放,会造成水体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工农业的生产。

  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聚酰胺在生产过程中于其他化工制品一样均会产生废水,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聚酰胺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

  现有技术如CN208667413U公开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反应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中间水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后置缺氧池、二沉池、计量槽和排放池;还包括第二泵、第四泵和第五泵,水解沉淀池的出口还通过第二泵与水解酸化池的进口连通,好氧池的出口还通过第四泵与前置缺氧池连通。然而,当聚酰胺废水中混入大颗粒杂质时,现有的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无法对废水先过滤再处理,易造成进液口、出液口或管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无法对废水先过滤再处理,易造成管道堵塞。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沉淀池和吸附池;

  所述过滤池顶端开口,所述过滤池底端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分隔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过滤池侧壁、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板、过滤池侧壁、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与第二过滤室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沉淀池顶端开口,所述沉淀池上设有第三进液口、第三出液口和沉淀物出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与第二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沉淀物出口上设有阀门;

  所述吸附池顶端开口,所述吸附池上设有第四进液口和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上设有阀门。

  聚酰胺生产废水进入第一过滤室内,经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流入过滤池中,打开第一出液口的阀门,过滤后的废水从第一出液口排入第三进液口内,从而流入沉淀池内,从沉淀池上方投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絮凝沉淀,打开沉淀物出口上的阀门,使沉淀物从沉淀物出口排出,然后打开第三出液口的阀门,使沉淀后的废水从第三出液口流入第二过滤室内,经过第二过滤板再次过滤,进入过滤池中,然后打开第二出液口的阀门,二次过滤的废水从第二出液口排入第四进液口内,从第四进液口流入吸附池内,从吸附池上方投入吸附剂,经过第二吸附池内的吸附剂吸附后,从第四出液口排出,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聚酰胺生产废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再进入沉淀池内,可以防止进液口和出液口发生堵塞现象,同时经过絮凝剂沉淀的废水重新进入过滤池内过滤,可以节省废水处理系统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所述分隔板的两端分别位于过滤池相对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一端位于分隔板的侧壁,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顶面与第二定位板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轴线与过滤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低于第一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

  将第一过滤板放置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当第一过滤板的滤孔发生堵塞时,方便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更换,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适合滤孔大小的第一过滤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一端位于分隔板的侧壁,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第三定位板,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设有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的顶面与第四定位板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三定位板的轴线与过滤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三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低于第四定位板中心相对于过滤池底壁的高度,所述第四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相对于分隔板对称设置。

  将第二过滤板放置在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上,当第二过滤板的滤孔发生堵塞时,方便对第二过滤板进行更换,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适合滤孔大小的第二过滤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相对于分隔板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上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上滤孔的孔径。

  第一次过滤时废水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杂质,废水经过过滤和沉淀处理后,可以通过滤孔孔径较小的第二过滤板进行过滤,去除粒径小一些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的内设有收集槽和导流体,所述收集槽位于沉淀池的内底壁,所述导流体侧壁与沉淀池内侧壁之间形成收集槽,所述导流体的顶壁为倾斜面,所述导流体的倾斜面朝向收集槽设置,所述沉淀物出口位于收集槽底壁。

  沉淀池内的沉淀物可以随导流体的倾斜面落入收集槽内,方便收集去除沉淀池内废水产的沉淀物。

  优选地,所述第三出液口位于导流体顶面上方,所述第三出液口位于沉淀池的侧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聚酰胺生产废水进入第一过滤室内,经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流入过滤池中,打开第一出液口的阀门,过滤后的废水从第一出液口排入第三进液口内,从而流入沉淀池内,从沉淀剂投入口投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絮凝沉淀,打开沉淀物出口上的阀门,使沉淀物从沉淀物出口排出,然后打开第三出液口的阀门,使沉淀后的废水从第三出液口流入第二过滤室内,经过第二过滤板再次过滤,进入过滤池中,然后打开第二出液口的阀门,二次过滤的废水从第二出液口排入第四进液口内,从第四进液口流入吸附池内,从吸附剂投入口投入吸附剂,经过第二吸附池内的吸附剂吸附后,从第四出液口排出,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聚酰胺生产废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再进入沉淀池内,可以防止进液口和出液口发生堵塞现象,同时经过絮凝剂沉淀的废水重新进入过滤池内过滤,可以节省废水处理系统的空间。(发明人王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