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及系统

发布时间:2020-8-19 8:53:4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0514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IPC分类号C02F11/02; C02F1/52; C12M1/00; A01K63/04; A01K61/57; A01G3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漂浮在污水池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框架分隔为多个区域的分隔管;所述框架中,由所述分隔管分隔的每一个区域均悬挂一个集污袋;所述集污袋的底部具有锥形结构,采用PVC防水帆布制作而成。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污水细微颗粒收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收集装置,还包括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和藻种扩培跑道池。该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能够有效收集粪污残渣等细微颗粒,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收集的粪污残渣,还能够使得水质得以重复利用和达标排放。上述的收集装置和系统适用于鳗鱼养殖尾水治理,也适用于富营养水体河床淤积物的抽吸治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漂浮在污水池上的框架;

  所述框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框架分隔为多个区域的分隔管;

  所述框架中,由所述分隔管分隔的每一个区域均悬挂一个集污袋;

  所述集污袋的底部具有锥形结构,采用PVC防水帆布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PE管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管采用PE材料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管与所述框架连接,且所述分隔管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框架的顶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袋内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底部深入到所述集污袋的底部锥形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的底端和\或底部侧面设置有多个微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污袋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抽吸管,所有的所述抽吸管汇流到一根抽吸主管上,所述抽吸主管上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抽吸主管,所述抽吸泵的出口排出粪污残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抽吸管上均设置有一个电磁阀,所有的所述电磁阀均连接一个可编程控制器。

  9.一种污水细微颗粒收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系统还包括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和藻种扩培跑道池;所述抽吸泵的出口位于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上方,将粪污残渣排放到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分为多个箱体,在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内粪污残渣发酵后的沼液通过第一提升泵抽吸到所述藻种扩培跑道池中。

  说明书

  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经研究,污水治理还存在诸多难题,例如,鳗鱼养殖饲料是超微粉碎颗粒合成工艺,经鳗鱼消化后的排泄物,排入水体后会快速分解融化成500目以上的细微颗粒,常规治理中,养殖企业采用300目膜法过滤,效果微乎其微难以提取,但用更高目数提取排泄物养殖成本不支持,诸多技术瓶颈导致鳗鱼尾水一直处于直排状态,尾水排放导致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成劣五类水体,在大环保政策下鳗鱼养殖行业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尾水中的粪污残渣收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治理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及系统;该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能够有效收集粪污残渣等细微颗粒,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收集的粪污残渣,还能够使得水质得以重复利用和达标排放。

  一种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包括能够漂浮在污水池上的框架;

  所述框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框架分隔为多个区域的分隔管;

  所述框架中,由所述分隔管分隔的每一个区域均悬挂一个集污袋;

  所述集污袋的底部具有锥形结构,采用PVC防水帆布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采用PE管围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管采用PE材料制作而成。

  上述的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通过采用密度低于水的材料PE管围成框架,在框架上设置PVC防水帆布的底部锥形的集污袋,对粪污残渣进行沉淀;由于采用密度低于水的材料制作,故,框架及集污袋能够漂浮在污水池中,经过分隔后,粪污残渣在每一个集污袋的锥形底部进行沉积,便于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管与所述框架连接,且所述分隔管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框架的顶部高度。

  框架可以选用矩形框架,分隔管设置在矩形框架内,将矩形框架分隔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集污袋;为了污水池联排上层尾水能够从框架的一端流向另一端,设置为外围框架的高度比分隔管的高度高,分隔管相当于溢水坝,尾水经过溢水坝流向相邻的集污袋内。

  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包括:分隔管选用外经为50mm的PE管,框架选用110mm的PE管,框架的高度高于分割管60mm,前提是分隔管的底部与框架的底部高度一致。

  上述的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其中尾水是经过尾水排出管首先排到左侧第一个集污袋内的,依次向右经过溢水坝流向下一个集污袋内,在集污袋内进行沉淀,上层尾水经过最后一个集污袋后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集污袋内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底部深入到所述集污袋的底部锥形结构内。为了及时对集污袋内的粪污残渣进行清理,采用抽吸管深入到粪污残渣沉积的部位进行抽吸,排污效果较好。

  优选地,为了避免堵塞,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抽吸管的底端和\或底部侧面设置有多个微孔结构。集污袋的底部为锥形,粪污残渣沉积于该处,可以采用50mmPE材料制作的抽吸管,进行抽吸,为了防止堵塞,可以在抽吸管的底部开设小孔,孔径大于粪污残渣。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集污袋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抽吸管,所有的所述抽吸管汇流到一根抽吸主管上,所述抽吸主管上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抽吸主管,所述抽吸泵的出口排出粪污残渣。其中抽吸泵为自吸泵。

  优选地,每个所述抽吸管上均设置有一个电磁阀,所有的所述电磁阀均连接一个可编程控制器。

  在应用中,可以选择的是,抽吸泵采用功率为6KW的自吸泵;采用50个集污袋绑在由PE管构成的框架上联排设置,在每一个集污袋内设置一个抽吸管,所有的抽吸管单独设置一个电磁阀,然后汇流到一个抽吸主管上;每一个电磁阀均通过控制线连接控制柜内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当抽吸泵启动后,控制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可以采用分时开启不同电磁阀)控制50个电磁阀的启闭,可以采用循环打开电磁阀,从而控制抽吸,达到粪污残渣定时定量排出集污袋,保障了鳗鱼尾水残饵粪便在离开鱼体的最快时间被快速收集,达到收集池水体的清洁。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污水细微颗粒收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任一自动化污水细微颗粒收集装置,所述收集系统还包括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和藻种扩培跑道池;所述抽吸泵的出口位于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上方,将粪污残渣排放到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分为多个箱体,在所述残饵粪便收集发酵池内粪污残渣发酵后的沼液通过第一提升泵抽吸到所述藻种扩培跑道池中。

  优选地,所述藻种扩培跑道池中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将所述藻种扩培跑道池中扩培成熟后的绿藻定向输送到自动化管网式珍珠蚌供给投喂系统,进行精准靶向滴灌喂养珍珠蚌。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处理颗粒细微的粪污残渣的技术问题,并且利用该颗粒细微的粪污残渣进行绿藻的扩培和珍珠蚌的养殖,还能使尾水达标排放,属于一举多得的技术手段。(发明人郭伟锋)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