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1-19 14:13:0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4.02

公开(公告)日 2021.01.15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10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生物滤池、混凝反应罐、过滤池、中间水池、介质过滤器组、袋式过滤器组、精密过滤器组、反渗透器组、清洗水箱、产水池、浓水池、集水池、鼓风机、混凝剂加药箱、消毒剂加药箱、还原剂加药箱、阻垢剂加药箱和管道混合器,各设备之间顺序连接。本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通过曝气生物滤池、过滤池、介质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及反渗透器之间的配合对印染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处理后的水样各项指标均达到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深度处理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生物滤池、混凝反应罐、过滤池、中间水池、介质过滤器组、袋式过滤器组、精密过滤器组、反渗透器组、清洗水箱、产水池、浓水池、集水池、鼓风机、混凝剂加药箱、消毒剂加药箱、还原剂加药箱、阻垢剂加药箱和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的污水出口通过第一输送泵与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进口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底部安装有曝气管,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中曝气管的进风口,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混凝反应罐的进水口,混凝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罐的进药口连接,所述混凝反应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池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消毒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与中间水池的进药口连接,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输送泵连接至介质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介质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进水口,还原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袋式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阻垢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精密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精密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输送泵连接至反渗透器组的进水口,所述反渗透器组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所述反渗透器组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所述浓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六输送泵连接至介质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清洗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输送泵连接至反渗透器组的进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底部的清洗水出口通过第二输送泵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的清洗口,过滤池底部的清洗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的清洗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过滤器组包括三台并联设置的介质过滤器,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三输送泵的出水口连接,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与袋式过滤器组的总进水管连接,浓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六输送泵及管道分别连接至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过滤器组包括三台并联设置的袋式过滤器,每台袋式过滤器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总进水管,每台袋式过滤器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过滤器组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精密过滤器,所述反渗透器组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第一反渗透器和第二反渗透器,其中一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输送泵连接至第一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反渗透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第一反渗透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另外一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另外一台输送泵连接至第二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反渗透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第二反渗透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输送泵及管道分别连接至第一反渗透器和第二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五输送泵的出口管上安装有清洗过滤器。

说明书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麻、丝、化纤或混纺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等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等复杂组分,具有色度大、有机物浓度高、碱性强、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目前,印染企业用水、排水等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我国许多印染行业发达地区环境容量已非常有限,印染企业要达到增产不增污或少增污的目标,只有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清洁生产。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碱减量处理法。现有处理方法具有成本高、处理效果差、无机盐含量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曝气生物滤池、过滤池、介质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及反渗透器之间的配合对印染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处理后的水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生物滤池、混凝反应罐、过滤池、中间水池、介质过滤器组、袋式过滤器组、精密过滤器组、反渗透器组、清洗水箱、产水池、浓水池、集水池、鼓风机、混凝剂加药箱、消毒剂加药箱、还原剂加药箱、阻垢剂加药箱和管道混合器,所述集水池的污水出口通过第一输送泵与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进口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底部安装有曝气管,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中曝气管的进风口,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混凝反应罐的进水口,混凝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罐的进药口连接,所述混凝反应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池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消毒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与中间水池的进药口连接,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输送泵连接至介质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介质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进水口,还原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袋式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阻垢剂加药箱的加药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精密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所述精密过滤器组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输送泵连接至反渗透器组的进水口,所述反渗透器组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所述反渗透器组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所述浓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六输送泵连接至介质过滤器组的进水口,清洗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输送泵连接至反渗透器组的进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印染废水输送至集水池内,然后通过第一输送水泵输送至曝气生物滤池内,鼓风机向曝气生物滤池底部曝气,通过曝气生物滤池的生化反应和物理过滤(即生物降解去除BOD和固液分离去除)对印染废水进行初步处理,消除部分有机物,然后输送至混凝反应罐,并通过混凝剂加药箱向混凝反应罐内加入混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混凝处理,然后输送至过滤池内进行过滤去除染料、浆料等絮凝有机物,然后输送至中间水池存储,消毒剂加药箱向中间水池内提供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后,通过第三输送泵将中间水池内的中间水(经过部分处理的水)依次输送至介质过滤器组和袋式过滤器组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滤除中间水中的微小颗粒,然后输送至管道混合器内,通过阻垢剂加药箱在管道混合器内加入阻垢剂分解部分污垢,输送至精密过滤器内进一步去除微小粒子,然后通过第四输送泵输送至反渗透器组内进行反渗透处理,实现印染废水的反渗透处理,反渗透处理后的净水输送至产水池收集,产水池内的净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回用,反渗透处理后的浓水输送至浓水池收集,浓水池内的浓水可以通过第六输送泵输送至介质过滤器组的进水口进行循环处理。

优选的,所述中间水池底部的清洗水出口通过第二输送泵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的清洗口,过滤池底部的清洗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的清洗口,当曝气生物滤池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可以通过第二输送泵将中间水池以及过滤池内的水用于反冲洗曝气生物滤池,无需额外引入清水,可以减少清水的损耗。

优选的,所述介质过滤器组包括三台并联设置的介质过滤器,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三输送泵的出水口连接,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与袋式过滤器组的总进水管连接,浓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六输送泵及管道分别连接至每台介质过滤器的进水口,以适应不同水量处理时的过滤要求。

优选的,所述袋式过滤器组包括三台并联设置的袋式过滤器,每台袋式过滤器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袋式过滤器组的总进水管,每台袋式过滤器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管道混合器的进水口,以适应不同水量处理时的过滤要求。

优选的,所述精密过滤器组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精密过滤器,所述反渗透器组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第一反渗透器和第二反渗透器,其中一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输送泵连接至第一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反渗透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第一反渗透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另外一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另外一台输送泵连接至第二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反渗透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产水池,第二反渗透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池,通过两台并联设置的精密过滤器及反渗透器,便于适应不同水量处理时过滤及反渗透处理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清洗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输送泵及管道分别连接至第一反渗透器和第二反渗透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五输送泵的出口管上安装有清洗过滤器,以便于对第一反渗透器和第二反渗透器的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通过曝气生物滤池、过滤池、介质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及反渗透器之间的配合对印染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处理后的水样各项指标均达到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深度处理的要求。

发明人 (陈城池;张文斌;高忠本;利进卓;庄兆军;)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