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1-2-20 9:09: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191120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IPC分类号 C02F1/78; C02F101/3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制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圆柱凸轮和电机,反应罐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机的限位架,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限位架延伸至反应罐内,输出轴与限位架滑动连接,输出轴上固定有空心的螺旋管,螺旋管上设有若干漏气孔,螺旋管连通有臭氧发生器,圆柱凸轮与输出轴共轴固定,限位架上固定有与圆柱凸轮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的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滑块嵌入沟槽内且与沟槽滑动连接。本方案解决了臭氧与废水接触不充分的问题。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圆柱凸轮和电机,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机的限位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限位架延伸至反应罐内,所述输出轴与限位架滑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空心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上设有若干漏气孔,所述螺旋管连通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圆柱凸轮与输出轴共轴固定,所述限位架上固定有与圆柱凸轮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的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所述滑块嵌入沟槽内且与沟槽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包括竖板和两块横板,两块所述横板自上而下固定在竖板上,所述横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电机设在两块横板之间,所述电机上固定有与输出轴共轴反向的固定轴,所述输出轴与固定轴分别与两块横板上的通孔与限位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所述限位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出料阀门。

说明书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普遍具有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大等特点,是水处理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采用生化工艺处理此类废水时,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容易受到抑制或毒害,因此处理效率较低。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于难降解有机废水而言,臭氧氧化具有较强的化学改性作用,可显著降低废水的色度和生物毒性。但现有用臭氧处理废水时只是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静止的废水中,废水与臭氧发生器的接触面太小,臭氧未得到充分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臭氧与废水接触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圆柱凸轮和电机,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机的限位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限位架延伸至反应罐内,所述输出轴与限位架滑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空心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上设有若干漏气孔,所述螺旋管连通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圆柱凸轮与输出轴共轴固定,所述限位架上固定有与圆柱凸轮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的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所述滑块嵌入沟槽内且与沟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方案反应罐内是装有只要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其输出轴开始转动,输出轴带动螺旋管转动,进而搅动反应罐内的废水,螺旋管内的臭氧从螺旋管内的漏气孔内出来,与有机废水进行反应,又由于圆柱凸轮与输出轴共轴固定,限位架上固定有与圆柱凸轮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的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滑块嵌入沟槽内且与沟槽滑动连接,因此输出轴转动时带动圆柱凸轮也转动,由于滑块的作用使得圆柱凸轮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电机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反应罐内下部的废水与上部的废水进行交换,使得其充分搅动,增加了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使得臭氧更充分的与废水进行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圆柱凸轮和滑块的配合,使得输出轴可以上下移动并旋转,实现螺旋管在水平面和竖直方向上对废水的搅拌,进而使得臭氧与废水的接触效果更佳。

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

进一步,所述限位架包括竖板和两块横板,两块所述横板自上而下固定在竖板上,所述横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电机设在两块横板之间,所述电机上固定有与输出轴共轴反向的固定轴,所述输出轴与固定轴分别与两块横板上的通孔与限位架滑动连接。这样限位架能更好的起到支撑电机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通孔。螺旋管向下运动的时候能够压迫气囊,气囊内的废水就会从通孔内出来,进一步搅动废水。

进一步,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所述限位架。封盖可以拆下来,便于对螺旋管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出料阀门。与臭氧反应完毕的废水会通过出料阀门进入到下一步工序中。

发明人 (韩雪峰;冯书勤;)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