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

发布时间:2023-2-8 11:29:5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1.18

申请日:2021.10.29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3/34(2006.01)N;C02F103/36(2006.01)N;C02F3/30(2006.01)N;C02F1/30(2006.01)N;C02F1/72(2006.01)N;

C02F1/02(2006.01)N;C02F1/52(2006.01)N;C02F101/10(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包括煤化工废水,其特征在于,将成分复杂的煤化工废水先通过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特殊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再经过分盐系统把煤化工行业的盐类进行分类结晶处理,蒸发后的冷凝液及处理后的出水一并回用。采用上述的一种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做到了:(1)零排放为所有污水不外排;(2)工艺产生的浓液进行分盐去除;(3)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质(COD、氨氮、TN、SS、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去除;(4)系统产生回用水均用于生产循环使用。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包括煤化工废水,其特征在于,将成分复杂的煤化工废水先通过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特殊污染物,电子束结合生化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再经过分盐系统把煤化工行业的盐类进行分类结晶处理,蒸发后的冷凝液及处理后的出水一并回用,所述初步处理包括在煤化工废水中加入前电子束工艺,前电子束工艺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开环断链、脱酚、破氰以消除煤化工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把低价态或有机态的难沉淀的氟化物及磷化物转化为氟离子及磷酸根,再在前电子束工艺进水端加入钙离子,彻底去除氟化物及总磷;经过前电子束处理后,导入到沉淀池中沉淀,沉淀池的上清液再经过A/O生化池和MBR池,再加入后电子束工艺段进行二级氧化,在此工艺段加入50-100ppm双氧水,与高能电子起到催化氧化协同作用,进一步去除COD,直至达标,后电子束工艺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导入到二沉池中,将二沉池上清液通过UF、NF、RO膜系统,RO产水回用生产,NF及RO浓水进入到分盐系统各自蒸发,蒸发后得到一价盐和二价盐,馏出液仍旧回用,经过沉淀池和二沉池沉淀得到的底部沉淀物统一抽送到污泥池中,并将污泥池中的污泥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压滤脱水后得到干泥饼资源化利用,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包括与污泥池连接的抽管(1)、串连在抽管(1)上的抽污泥泵(2)、絮凝剂罐(3)、与絮凝剂罐(3)连接的送管(4)、串连在送管(4)上的计量泵(5)、用于对污泥进行搅拌与絮凝剂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和对混合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的滤布夹脱水装置,所述抽污泥泵(2)和计量泵(5)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泵之间按照既定的配比值进行定量化配比泵送的配比装置,所述配比装置包括预设既定污泥和絮凝剂比例的中央控制器(11)、驱动抽污泥泵(2)运行工作的污泥电机(12)、控制污泥电机(12)的污泥控制器(13)、驱动计量泵(5)运行工作的计量电机(14)、控制计量电机(14)的计量控制器(15),污泥控制器(13)和计量控制器(15)之间电连接形成连接模式,连接模式下中央控制器(11)的配比比例给到污泥控制器(13)控制污泥电机(12)工作,同时传递电信号至计量控制器(15),计量控制器(15)基于污泥控制器(13)传递的信号控制计量电机(14)以既定的污泥和絮凝剂比例运行,使污泥控制器(13)作为主控制单元运行且计量控制器(15)作为污泥控制器(13)的分支控制单元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混合主体(21)、转动设置在混合主体(21)中的转动轴(22)、设置在混合主体(21)外部用于驱动转动轴(22)转动的电机、沿横向依次连通设置在混合主体(21)内部的一混合区、二混合区和三混合区,一混合区、二混合区内的转动轴(22)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23),三混合区内的转动轴(22)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搅拌叶(24),抽管(1)一端与一混合区连通,一混合区顶部侧壁上设置有絮凝剂加入仓,絮凝剂加入仓内部设置有基于送管(4)送来的絮凝剂自动力旋转雾化喷淋加入絮凝剂的自动力添加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一混合区内的转动轴(22)上的螺旋叶片(23)螺距为二混合区内的转动轴(22)上的螺旋叶片(23)螺距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搅拌叶(24)的长度沿着三混合区横向方向先依次增大后依次减少,相邻两个所述搅拌杆之间的距离沿着三混合区的起始端至末端方向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所述自动力添加组件包括与送管(4)一端连接且位于二混合区内的环圈(31)、具有一内腔且顶部与环圈(31)转动连接的主体(32)、沿周向分布在主体(32)外侧壁上且端部封闭的若干支管(33)、沿支管(33)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支管(33)下表面的雾化喷头(34)以及开设在支管(33)远离主体(32)一端侧壁上的动力孔(35),若干动力孔(35)沿主体(32)呈中心对称,所述絮凝剂罐(3)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絮凝剂恒温的恒温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絮凝剂罐(3)外侧壁上的恒温夹套(41)、连接在恒温夹套(41)的进管(42)和出管(43)、内部储存介质的箱体(44)、设置在箱体(44)内用于实时检测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箱体(44)内的电热管(45)、设置在箱体(44)一侧的控制箱(46)、设置在控制箱(46)内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47)、设置在控制箱(46)内用于供电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47)的供电电源(48)、串连在供电电源(48)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47)之间电路中的电控开关(49)、与电控开关(49)电连接的定时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50)电连接电控开关(49)并控制电控开关(49)通断,进管(42)一端与箱体(44)连接,出管(43)一端连接有用于将出管(43)中介质送入到箱体(44)中的泵体(5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包括煤化工废水,其特征在于,将成分复杂的煤化工废水先通过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特殊污染物,电子束结合生化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再经过分盐系统把煤化工行业的盐类进行分类结晶处理,蒸发后的冷凝液及处理后的出水一并回用。

采用上述的一种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将成分复杂的煤化工废水先通过预处理、电子束、生化等工艺处理去除悬浮物、特殊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后再经过分盐系统把煤化工行业的盐类进行分类结晶等处理,结晶后的盐类进行资源化利用,蒸发后的冷凝液及处理后的出水一并回生产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做到了:(1)零排放为所有污水不外排;(2)工艺产生的浓液进行分盐去除;(3)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质(COD、氨氮、TN、SS、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去除;(4)系统产生回用水均用于生产循环使用。

优选为:所述初步处理包括在煤化工废水中加入前后电子束工艺,前电子束工艺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开环断链、脱酚、破氰以消除煤化工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把低价态或有机态等难沉淀的氟化物及磷化物转化为氟离子及磷酸根,再在前电子束工艺进水端加入钙离子,彻底去除氟化物及总磷;经过前电子束处理后,导入到沉淀池中沉淀,沉淀池的上清液再经过A/O生化池和MBR池,再加入后电子束工艺段进行二级氧化,在此工艺段加入50-100ppm双氧水,与高能电子起到催化氧化协同作用,进一步去除COD,直至达标。

优选为:后电子束工艺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导入到二沉池中,将二沉池上清液通过UF、NF、RO膜系统,RO产水回用生产,NF及RO浓水进入到分盐系统各自蒸发,蒸发后得到一价盐和二价盐,馏出液仍旧回用。

优选为:经过沉淀池和二沉池沉淀得到的底部沉淀物统一抽送到污泥池中,并将污泥池中的污泥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压滤脱水后得到干泥饼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适于上述复杂煤化工零排放工艺的污泥脱水系统,包括与污泥池连接的抽管、串连在抽管上的抽污泥泵、絮凝剂罐、与絮凝剂罐连接的送管、串连在送管上的计量泵、用于对污泥进行搅拌与絮凝剂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和对混合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的滤布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污泥泵和计量泵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泵之间按照既定的配比值进行定量化配比泵送的配比装置。

优选为:所述配比装置包括预设既定污泥和絮凝剂比例的中央控制器、驱动抽污泥泵运行工作的污泥电机、控制污泥电机的污泥控制器、驱动计量泵运行工作的计量电机、控制计量电机的计量控制器,污泥控制器和计量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形成连接模式,连接模式下中央控制器的配比比例给到污泥控制器控制污泥电机工作,同时传递电信号至计量控制器,计量控制器基于污泥控制器传递的信号控制计量电机以既定的污泥和絮凝剂比例运行,使污泥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单元运行且计量控制器作为污泥控制器的分支控制单元运行。

优选为: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混合主体、转动设置在混合主体中的转动轴、设置在混合主体外部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电机、沿横向依次连通设置在混合主体内部的一混合区、二混合区和三混合区,一混合区、二混合区内的转动轴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三混合区内的转动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搅拌叶,抽管一端与一混合区连通,一混合区顶部侧壁上设置有絮凝剂加入仓,絮凝剂加入仓内部设置有基于送管送来的絮凝剂自动力旋转雾化喷淋加入絮凝剂的自动力添加组件。

优选为:一混合区内的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螺距为二混合区内的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螺距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搅拌叶的长度沿着三混合区横向方向先依次增大后依次减少,相邻两个所述搅拌杆之间的距离沿着三混合区的起始端至末端方向依次增大。

优选为:所述自动力添加组件包括与送管一端连接且位于二混合区内的环圈、具有一内腔且顶部与环圈转动连接的主体、沿周向分布在主体外侧壁上且端部封闭的若干支管、沿支管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支管下表面的雾化喷头以及开设在支管远离主体一端侧壁上的动力孔,若干动力孔沿主体呈中心对称,所述絮凝剂罐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絮凝剂恒温的恒温控制装置。

优选为: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絮凝剂罐外侧壁上的恒温夹套、连接在恒温夹套的进管和出管、内部储存介质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实时检测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的电热管、设置在箱体一侧的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内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设置在控制箱内用于供电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供电电源、串连在供电电源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电路中的电控开关、与电控开关电连接的定时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电控开关并控制电控开关通断,进管一端与箱体连接,出管一端连接有用于将出管中介质送入到箱体中的泵体。

(发明人:吴洪)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