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3-4-5 8:08: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2.01

申请日:2021.10.12

分类号:C02F9/04(2006.01)I;C02F101/30(2006.01)N;C02F101/34(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向阿维菌素废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处理;(b)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对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吸附处理;(c)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本发明处理方法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作为吸附剂,不仅能够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阿维菌素,还可达到变废为宝、以废治废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此外,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以过渡孔结构为主,液相吸附时不仅可以脱除水中的有机物,还可以吸附金属离子,达到脱色和降低化学需氧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向阿维菌素废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处理;(b)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对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吸附处理;(c)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混凝剂和絮凝剂;所述混凝处理为先投加混凝剂进行处理,在投加絮凝剂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的投加量为250~350ppm;所述混凝剂投加后在130~160r/min下处理15~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投加量为8~15ppm;所述絮凝剂投加后在50~70r/min下处理50~7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处理包括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所述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中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投加量分别为5%~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时间分别为20~5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采用的消毒剂为次氯酸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剂的添加量为10~15ppm,消毒时间为25~40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混凝处理和吸附处理中得到的泥水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添加至步骤(a)中的阿维菌素废水中;分离出来的泥作为危废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阿维菌素废水中阿维菌素含量为195~215μg/L;所述消毒处理后的废水中未检出阿维菌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作为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阿维菌素,并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以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阿维菌素废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处理;

(b)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对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吸附处理;

(c)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药剂为混凝剂和絮凝剂;所述混凝处理为先投加混凝剂进行处理,在投加絮凝剂进行处理。更优选地,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优选地,所述混凝剂的投加量为250~350ppm;

所述混凝剂投加后在130~160r/min下处理15~30min。

优选地,所述絮凝剂投加量为8~15ppm;

所述絮凝剂投加后在50~70r/min下处理50~70min。

优选地,所述吸附处理包括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所述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中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投加量分别为5%~8%。

优选地,所述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时间分别为20~50min。

优选地,所述消毒采用的消毒剂为次氯酸盐。

优选地,所述消毒剂的添加量为10~15ppm,消毒时间为25~40s。

优选地,所述阿维菌素废水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混凝处理和吸附处理中得到的泥水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添加至步骤(a)中的阿维菌素废水中;分离出来的泥作为危废处理。

优选地,所述阿维菌素废水中阿维菌素含量为195~215μg/L;

所述消毒处理后的废水中未检出阿维菌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处理方法采用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作为吸附剂,不仅能够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阿维菌素,还可达到变废为宝、以废治废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此外,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以过渡孔结构为主,液相吸附时不仅可以脱除水中的有机物,还可以吸附金属离子,达到脱色和降低化学需氧量(COD)的目的。

(发明人:张雷;刘佳奇;秦英海;徐长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