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4-24 14:28:3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2.30

申请日:2022.10.17

分类号:C02F1/40(2006.01)I;B01D17/038(2006.01)I;B01D17/02(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所述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架体,开设有进口、管道和第三出口;缸筒,旋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口;缸体,旋转设置在缸筒内,缸筒旋转能够带动缸体一起转动并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水油分层,底层重油从所述第一出口被排出,中层的水能够从第三出口排出;活塞,滑动设置在管道上,开设有第二出口,能够向下移动并压在上层浮油上,使得上层浮油能够从所述第二出口被排出。本发明的优点有:通过设置可旋转角度的缸体,使得通过角度的改变,可让缸体实现离心分层和自转分离工作,进而实现通过一个缸体就能完成对工业废水的多种治理步骤,无需通过泵改变废水的所处容器。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进口、管道和第三出口;缸筒,所述缸筒旋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一出口;缸体,所述缸体旋转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缸体能够相对缸筒偏转一个角度,含油废水从所述进口通入,经过管道进入所述缸筒内,所述缸筒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缸体一起转动并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水油分层,底层重油能够从所述第一出口被排出,中层的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出口排出;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活塞能够向下移动并压在上层浮油上,使得上层浮油能够从所述第二出口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驱动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缸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缸体跟随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上设有第一电杆,所述第一电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缸筒和所述缸体铰接,所述缸体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缸体旋转连接,所述转轴两端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驱动所述第一电杆伸缩能够带动所述缸体绕转轴转动,从而相对缸筒形成一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底部旋转设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开设有盲孔,所述旋转轮上设有齿轮,所述缸体底部开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缸筒上设有凸起和齿条,所述齿条能够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穿过所述凸起并且一端与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缸体旋转至所述凸起处时,所述第二流道另一端正好与所述第三流道对齐,同时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啮合带动所述旋转轮转动至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三流道对齐,所述盲孔内的重油能够依次通过第三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出第一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第三电杆,所述第三电杆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上开设有毛细管和容腔,所述容腔一侧与所述毛细管连通,另一侧则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驱动所述第三电杆能够使得所述活塞下降至压在浮油上,使得浮油通过毛细管进入容腔内,并通过第二出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外,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缸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除油膜,所述套筒向下滑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电杆,所述第二电杆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电杆伸缩能够带动所述套筒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当所述电机电动带动所述缸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缸体转动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套筒也跟随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内开设有第一流道,同时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与所述第三出口连接,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缸体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缸筒内,并通过第三通孔、第一流道从第三出口排出。

10.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所述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S1、上料:通过进口向管道内通入需要处理的工业含油废水,废水流入缸体31内,完成上料;S2、分层:控制第一电杆收缩,带动缸体绕转轴转动,使得缸体偏转一个角度,然后启动电机带动缸筒旋转,进而带动缸体转动,由于离心力作用,使得废水内的重油沉积在缸体下方,含有乳化油的水处于中层,浮油则漂浮在上层,进而完成含油废水的分层处理;S3、重油分离:当缸体内的废水分层后,控制第一电杆伸出,带动缸体摆动,使得第三流道旋转至凸起处,同时由于齿条和齿轮啮合,带动旋转轮转动,从而使得盲孔、第三流道和第二流道对齐,进而使得盲孔内的重油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流道流出第一出口,通过控制第一电杆多次小幅度伸出收缩,能够带动旋转轮往复转动,从而使得盲孔可将缸体内的重油多次的排出,进而完成对重油的分离;S4、浮油分离:控制第一电杆带动缸体运动至竖直放置,控制第三电杆伸出,带动活塞向下移动进入缸体内直至压在浮油上,使得浮油通过毛细管进入容腔内并通过第二出口排出;S5、中层水排出:控制第二电杆伸出,带动套筒下降,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启动电机带动缸体转动,由于转轴在凹槽内滑动,进而带动套筒跟随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水通过除油膜进入缸筒内,并通过第一流道从第三出口排出收集,而乳化油留在缸体内部,由于余量较少,可混在下批次含油工业废水中一同处理,进而完成对工业含油废水的处理。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进口、管道和第三出口;缸筒,所述缸筒旋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一出口;缸体,所述缸体旋转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缸体能够相对缸筒偏转一个角度,含油废水从所述进口通入,经过管道进入所述缸筒内,所述缸筒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缸体一起转动并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水油分层,底层重油能够从所述第一出口被排出,中层的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出口排出;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活塞能够向下移动并压在上层浮油上,使得上层浮油能够从所述第二出口被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驱动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缸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缸体跟随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上设有第一电杆,所述第一电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缸筒和所述缸体铰接,所述缸体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缸体旋转连接,所述转轴两端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驱动所述第一电杆伸缩能够带动所述缸体绕转轴转动,从而相对缸筒形成一定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底部旋转设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开设有盲孔,所述旋转轮上设有齿轮,所述缸体底部开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缸筒上设有凸起和齿条,所述齿条能够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穿过所述凸起并且一端与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缸体旋转至所述凸起处时,所述第二流道另一端正好与所述第三流道对齐,同时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啮合带动所述旋转轮转动至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三流道对齐,所述盲孔内的重油能够依次通过第三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出第一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第三电杆,所述第三电杆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上开设有毛细管和容腔,所述容腔一侧与所述毛细管连通,另一侧则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驱动所述第三电杆能够使得所述活塞下降至压在浮油上,使得浮油通过毛细管进入容腔内,并通过第二出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外,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缸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除油膜,所述套筒向下滑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电杆,所述第二电杆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电杆伸缩能够带动所述套筒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当所述电机电动带动所述缸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缸体转动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套筒也跟随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内开设有第一流道,同时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与所述第三出口连接,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缸体内的水能够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缸筒内,并通过第三通孔、第一流道从第三出口排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应用如上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所述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

S1、上料:通过进口向管道内通入需要处理的工业含油废水,废水流入缸体31内,完成上料;

S2、分层:控制第一电杆收缩,带动缸体绕转轴转动,使得缸体偏转一个角度,然后启动电机带动缸筒旋转,进而带动缸体转动,由于离心力作用,使得废水内的重油沉积在缸体下方,含有乳化油的水处于中层,浮油则漂浮在上层,进而完成含油废水的分层处理;

S3、重油分离:当缸体内的废水分层后,控制第一电杆伸出,带动缸体摆动,使得第三流道旋转至凸起处,同时由于齿条和齿轮啮合,带动旋转轮转动,从而使得盲孔、第三流道和第二流道对齐,进而使得盲孔内的重油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流道流出第一出口,通过控制第一电杆多次小幅度伸出收缩,能够带动旋转轮往复转动,从而使得盲孔可将缸体内的重油多次的排出,进而完成对重油的分离;

S4、浮油分离:控制第一电杆带动缸体运动至竖直放置,控制第三电杆伸出,带动活塞向下移动进入缸体内直至压在浮油上,使得浮油通过毛细管进入容腔内并通过第二出口排出;

S5、中层水排出:控制第二电杆伸出,带动套筒下降,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启动电机带动缸体转动,由于转轴在凹槽内滑动,进而带动套筒跟随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水通过除油膜进入缸筒内,并通过第一流道从第三出口排出收集,而乳化油留在缸体内部,由于余量较少,可混在下批次含油工业废水中一同处理,进而完成对工业含油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有:

1、通过设置可旋转角度的缸体,使得通过角度的改变,可让缸体实现离心分层和自转分离工作,进而实现通过一个缸体就能完成对工业废水的多种治理步骤,无需通过泵改变废水的所处容器,由于泵的输送对油有增加乳化的作用,进而降低的水中乳化油的量,使得废水更好处理;

2、通过在缸体下部设置旋转轮,并且在旋转轮上设置盲孔,通过盲孔的摆动将重油排出,并且通过缸体和缸筒之间的配合,使得在重油回收时,废水中不会产生液流,重油和水之间不会产生搅动,保证重油的回收质量;

3、通过在管道上设置活塞,并在活塞上设置毛细管,使得在油水分层后,通过控制活塞进入缸体,然后将活塞压在浮油上,使得浮油通过毛细管流出并回收,当有水通过毛细管时,活塞停止下降,使得流出的浮油内水含量较少,保证浮油回收质量;

4、通过在缸体外滑动设置套筒,并且在缸体和套筒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除油膜,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时,通过缸体自转产生离心力,让缸体中的水通过除油膜流出,而水中的乳化油便保留在缸体内,进而实现对乳化油和水的分离。

(发明人:陈孝兵;季慧;何晓敏)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