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16
申请日:2024.02.28
分类号:C02F3/30(2023.01)I;C02F1/00(2023.01)I;C02F101/16(2006.01)N;C02F101/10(2006.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3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本发明所述生活污水三回流五池法包括污水→固体截留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分离模块)→清水区,通过固体截留区可以去除沉淀和漂浮物,还承担消纳系统剩余污泥的作用,减少清掏次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设置可达到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生活污水三回流五池法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优异,工艺流程简单,所需设备简单,可以显著降低生活污水的处理成本,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功能区:五池:通过构建独特的空间五池结构,在保证罐体强度基础上,最高效率的实现了功能分区:(1)固体截留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5)清水区。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体回流。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固体截留区;(2)经固体截留区的污水进入缺氧区;(3)经缺氧区的污水进入好氧区;(4)经好氧区的污水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5)清水进入清水区,经控制系统的优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区;(7)污泥回流至固体截留区;(8)所述好氧区的出水一部分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回流至缺氧区的水量为好氧区的出水总量的2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功能区:五池:通过构建独特的空间五池结构,在保证罐体强度基础上,最高效率的实现了功能分区:(1)固体截留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5)清水区。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体回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固体截留区;(2)经固体截留区的污水进入缺氧区;(3)经缺氧区的污水进入好氧区;(4)经好氧区的污水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5)清水进入清水区,经控制系统的优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区;(7)污泥回流至固体截留区;(8)所述好氧区的出水一部分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回流至缺氧区的水量为好氧区的出水总量的2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经管路收集前利用格栅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进行去除;格栅的栅缝≤18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截留区截留污水的固体物质,并利用厌氧菌进行酸化发酵,提高生化性,并处置系统剩余污泥。所述固体截留区中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机氮,在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中,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去除系统的硝态氮,并降低进水有机负荷。所述缺氧区中,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兼性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一次硝化液回流带来的NO2--N、NO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缺氧区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O级生化区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是指经过缺氧区的污水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完全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的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在好氧环境下,利用好氧细菌去除系统有机物,利用硝化系统去除系统氨氮。并实现一次回流。所述好氧区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进行内循环,即一次回流系统,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进入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出水进入清水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中,实现微生物和清水的高效分离。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分离下来的微生物通过二次回流系统回流至缺氧区,补充微生物浓度。通过三次回流系统回流至固体截留区,中和进水波动,维持系统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区中,经过处理后的达标的清水进行外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法所存在的工艺复杂程度高,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应用;工艺的可控性差,且不稳定,长时间使用造成处理效率下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包括如下结构功能区:
五池:通过构建独特的空间五池结构,在保证罐体强度基础上,最高效率的实现了功能分区:(1)固体截留区、(2)缺氧区、(3)好氧区、(4)内置分离模块(沉淀区)、(5)清水区。
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体回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农村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固体截留区;
(2)经固体截留区的污水进入缺氧区;
(3)经缺氧区的污水进入好氧区;
(4)经好氧区的污水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
(5)清水进入清水区,经控制系统的优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
(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区;
(7)污泥回流至固体截留区;
(8)所述好氧区的出水一部分进入沉淀区(分离模块),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回流至缺氧区的水量为好氧区的出水总量的20~40%。
作为优选,所述预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在经管路收集前利用格栅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进行去除;格栅的栅缝≤18mm。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截留区截留污水的固体物质,并利用厌氧菌进行酸化发酵,提高生化性,并处置系统剩余污泥。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截留区中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机氮,在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
作为优选,固体截留区设置有出水气提装置,重力出水装置,水容积自累积系统。
其核心技术:水容积自累积系统,实现进水计量。
作为优选,所述缺氧区中,投入生物菌,生物菌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去除系统的硝态氮,并降低进水有机负荷。
作为优选,所述缺氧区中,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兼性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一次硝化液回流带来的NO2--N、NO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缺氧区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O级生化区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其技术核心:反硝化菌-酶-填料体系-高效脱氮。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是指经过缺氧区的污水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完全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的好氧区。在好氧区投放生物菌。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生物菌在好氧环境下,利用好氧细菌去除系统有机物,利用硝化系统去除系统氨氮。并实现一次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好氧区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进行内循环,即一次回流系统,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进入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出水进入清水区。
其技术核心:好氧菌-酶-填料体系-高效除污。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中,实现微生物和清水的高效分离。
作为优选,沉淀区(内置分离模块)分离下来的微生物通过二次回流系统回流至缺氧区,补充微生物浓度。通过三次回流系统回流至固体截留区,中和进水波动,维持系统稳定。
其技术核心:微生物双回流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区中,实现将处理过污水达标后的清水进行外送。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三回流五池法包括污水→固体截留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分离模块)→清水区,通过固体截留区可以去除沉淀和漂浮物,还承担消纳系统剩余污泥的作用,减少清掏次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设置可达到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目的;本发明所述三回流五池法对分户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优异,工艺流程简单,所需设备简单,可以显著降低生活污水的处理成本,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发明人:田园;曲毅;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