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十二五规划 >> 湖北 >> 正文

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十二五”水务规划(2011-2015)

发布时间:2011-6-20 9:00:3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将此项目信息发送到邮箱   将此项目信息保存为WORD文档

武汉市东西湖区“十二五”期间、水务建设计划项目四个体系、11个方面、46个项目,总投资58.51亿元。

第一节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1.1堤防建设方面

1.1.1建设标准

防洪大堤等进一步加固,达到防御相当于1954年洪水标准。

1.1.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3亿元建设防洪提防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东西湖大堤险工险段整险加固工程;②东风垸堤整险加固工程;③农村防渍堤整险加固及排水涵闸更新改造。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东西湖大堤整险加固配套工程

东西湖大堤经过历年来的整险加固,防洪保安能力大大提高。但是还存在水口险段62+000,苗儿湖险段65+000,蔡家台险段71+000,杨柳青险段76+000,吕家湾险段77+000,龙爱台险段86+000,刘家台险段81+500,城头山险段83+000,白鹤咀险段90+700等险工险段,仍需要整治。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设东西湖大堤整险加固配套工程,计划投资0.35亿元。

(2)东风垸堤整险加固工程

工程位于东西湖东风垸堤0+000~11+300公里处,全长11.33公里,主要建设工程内容为内外两台及堤身加培,堤内30米内填塘,堤顶4米宽的碎石路面等,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58万立方,土方回填157.7万立方,碎石路4.52万平方。工程概算总投资约0.5亿元。

(3)农村防渍堤整险加固及排水涵闸更新改造

农村防渍堤经过多年的运行,堤身破损严重,因此须对农村防渍堤进行整险加固,共28条,30Km,更新改造排水涵闸120座。工程计划投资0.18亿元。

1.2城市排渍建设方面

1.2.1建设标准

城市发展区达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排水设计标准(p=0.5)。

1.2.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7.98亿元建设城市排水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白马泾泵站续建工程;②李家墩一、二期泵站及自动化系统建设;③六座骨干闸更新改造工程;④吴家山地区排水管网改造;⑤城市发展区地下管网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白马泾泵站续建工程

在建的白马泾泵站设计流量160 m3/s,设计净扬程8.76m,设计总装机3000kw,工程占地面积769.21亩。“十二五”期间对其继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78亿元。

(2)李家墩一、二期泵站及自动化系统建设

自动化建设工程具体内容如下:①泵站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测量、保护、监视和通讯等;②泵站及重要辅机系统的自动控制、测量、保护、监视和通讯等③各种非电量的自动测量、监视和通讯等。


李家墩泵站一、二期泵站更新改造具体内容如下:泵站主体工程及配套建筑物的改造、加固或拆除重建;主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的改造或更新;闸门、断流装置、拦污栅、启闭机、清污机、压力管道等金属结构和辅助设施的改造或更新;管理设施、生产与生活保障设施、交通设施以及站区环境、消防设施等的完善或建设。

工程建设计划投资0.1亿。

(3)六座骨干闸更新改造工程

四十六公里引水闸、塔尔头大闸、大湖口闸、加工厂闸、李家墩大闸、李家墩隔污闸等六座骨干闸均为东西湖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其中四十六公里闸主要解决全区中、低灌区的灌溉水源问题;塔尔头大闸为彻底解决渔农矛盾而建,属河湖分开控制二期工程;大湖口闸为昌家河与径河连通控制性工程;加工厂闸室塔尔头泵站进水港与李家墩泵站进水港连通控制性工程;李家墩大闸是东西湖区围垦建场时修建的第一座大闸,是东西湖区防洪保护圈上的重要防洪工程之一。经过多年的运行,此六座骨干闸在不同程度上均有设备老化、电气设备陈旧落后、止水达不到应有效果,预埋件及闸门锈蚀严重、引排水港道淤塞严重、闸管房破损严重等情况,因此“十二五”期间须对全区六座骨干闸进行更新改造工程。

工程建设计划投资0.1万元。

(4)吴家山地区排水管网改造

吴家山老城区及长青片区前期规划建设标准较低,雨污混流、排放无序,随着城区的发展,雨污量的加大,前期规划的排水管网断面均太小,以无法满足城区的徘渍要求。而且经过这些年的运行,老管网多处堵塞严重,导致下大雨时城区多处路段积水严重。因此,急需对老城区排水老管网进行疏通、改造,以满足城区的发展。

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

(5)城市发展区地下管网建设

将军路街办、金银湖、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区、食品加工区、径河及柏泉等作为东西湖的城市发展区,应先做好地下管网的规划与建设,因此,“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城市发展区地下管网。

1.3农业排水建设方面

1.3.1建设标准

经济作物和蔬菜区排水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暴雨一日排完;低湖地区达到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三日排完的目标。

1.3.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55亿元建设城市排水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农村排水沟清淤整治及配套建筑物建设工程;②全区二级泵站改造及新建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农村排水沟开挖疏浚及配套建筑物建设工程

计划投资1.15亿元开挖疏浚排水沟71.6Km,新建及改造机耕桥290座、涵管1974处。

灌区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灌有排,排水与灌溉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灌区排水沟承担着农田排水、排洪、排污等重任,而且这种作用越来越显著。排水通畅就能实现农业丰收、灌区防汛排涝安全及生态与环境改善。反之,则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生态与环境恶化,洪涝成灾等恶果,直接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原有排水工程基础上,还应对排水沟进行开挖疏浚,建设配套建筑物,以保证排水畅通。

(2)全区二级泵站改造及新建工程

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二级泵站已完全不能满足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及都市农业发展的排涝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0.4亿元,对全区185处,270台二级泵站进行改造及新建,受益面积为9.72万亩。

第二节     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2.1城乡供水建设

2.1.1建设标准

使全区供水保证率达到100%,供水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中规定的106项指标要求。

2.1.2规划建设项目

(1)余氏墩水厂扩建工程,总投资2亿元;新建供水构筑物,规模15万吨/日;

(2)将军路转压站扩建工程,总投资0.1亿元;转压能力增加2.5万吨/日;

(3)余氏墩、西湖水厂工艺改造,总投资0.47亿元;完成生物预处理及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

(4)主管网连通改造工程,总投资1.68亿元;铺设DN1000管道11.5千米,DN1600管道4千米,DN800管道15千米;

(5)西部片区老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0.2亿元;完成DE90-DE250PE管43千米,DE63以下PPR管100千米;

(6)吴家山老城区抄表到户改造工程,总投资0.6亿元,完成5000户抄表到户任务,管网改造;

(7)水厂自动化控制工程,总投资0.15亿元;完成余氏墩、西湖自动化、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和生产调度信息系统建设。

(8)64公里高灌泵站取水设施改造工程,计划投资0.02亿元,对64公里高灌泵站取水设施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进水摇臂管万向节及船体部分等。

对水厂及加压站的扩建工程,将提高水厂的供水规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量需求;对水厂工艺的改造,完成生物预处理及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对老管网进行改造,将解决管道老化、陈旧、锈蚀、破损等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问题,极大的提高管道供水能力;水厂自动化控制工程,完成余氏墩、西湖自动化、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和生产调度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现有的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效率,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2水源地保护建设

2.2.1建设标准

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得到显著加强,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机制。

2.2.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0.2亿元建设水源地保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及水源隔离防护工程。

(1)    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及水源隔离防护工程

计划投资0.2亿元通过对保护区内现有点源、面源、内源、线源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对直接进入保护区的污染源采取分流、截污及入河、入渗控制等工程措施,阻隔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水体;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置物理或生物隔离实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

2.3农业灌溉建设

2.3.1建设标准

灌溉保证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力争由0.55提高到0.7,旱涝保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

2.3.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95亿元建设农业灌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灌区节水改造与续配套工程;②汉江六合提水泵站工程;③46公里闸引水港渠网建设改造。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

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南一、南二干渠、西干渠、东干渠混凝土衬砌;港渠节制闸配套10座;田间节水渠道建设110条,120公里。

本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强调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强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并与水土保持规划相协调,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而且灌区配套改造后可以改善灌区内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等。

(2)汉江六合提水泵站

总投资0.5亿元;完成装机4台套(单机400Kw)、配套桥涵2座、进水闸1座、节制闸1座、配套灌溉渠道300m。

根据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出的东西湖灌区续建配套规划报告,在特干旱年,东西湖灌溉引水流量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在汉江边修建一座中型提水泵站,来满足东西湖灌区的灌溉需水要求。

(3)46公里闸引水港渠网建设改造工程

总投资0.25亿元,完成清淤整治11.9公里,配套节制闸9座,46公里闸改造。

增修引水闸并进行引水港渠网改造,将改善部分地方缺水而另一部分地方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加经济效益,也通过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了灌区水资源,改善了灌区的水生态环境。

2.4节水型社会建设

2.4.1.农业节水

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示范试点。

(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和发展灌溉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2)加快灌区节水改造。重点解决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开展工程项目已在民生水利中列出。

(3)加大田间节水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田间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因地制宜发展喷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膜下滴灌和膜上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各种生物、农艺节水技术和保墒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提高田间用水效率。推广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因地制宜发展果区节水灌溉。推广果区节水灌溉和耕作技术,建设林果节水灌溉基地。适当建设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发展林果节水灌溉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积。

在“十二五”期间,拟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建成3万亩微喷灌高标准示范农田。计划投资1.5亿。

2.4.2工业节水

结合东西湖区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高用水企业的节水工作。在合理调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的同时,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新建工业企业按照高标准节水要求建设,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现有的企业要结合技术改造对系统用水进行改造,淘汰落后的用水技术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符合要求的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水计量数据的应用与管理,减少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重点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节水型企业和开展工业企业用水大户节水技措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使工业中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拟开展60家用水大户节水技措改造,每家200万元,计划投资1.2亿元。

2.4.3.城镇生活用水节水

以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再生利用和普及节水型用水器具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镇节水工作。建设5个节水型社区和20个节水型学校,开展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研究。节水型社区计划投资150万元,节水型学校计划投资350万元,合计0.05亿元。

第三节     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建设体系

3.1水污染治理

3.1.1建设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面源污染物负荷消减率达到25%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力争使全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3.1.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1.78亿元建设水污染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武汉东西湖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部片区废水处理;②东西湖西部及柏泉地区污水收集系统;③东山、辛安渡污水收集系统;④中心村污水处理站;⑤园区污水支管网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武汉东西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中部片区废水处理及梯级应用(以下简称高桥污水处理厂)。

2009年8月,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为我区提出《东西湖西部、柏泉地区污水收集系统》方案,根据测算与地区发展趋势,建议高桥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18.5万吨/日,建设用地180亩,服务面积66.2平方千米,服务范围为:新沟镇(荷包湖)、走马岭、食品工业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建设规模为2万吨/日,用地63亩,投资3900万元。2009年3月,区政府办公会确定,食品工业加工区为污水处理厂投资主体,与武汉正源水务公司以BOT模式建设运营。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批[2009]149号)文件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用地进行了批复。计划2010年4月开工,2011年竣工并投入运行。

计划2015年污水处理厂第二期建设规模达到4.5万吨/日;2020年污水处理厂第三期建设规模达到18.5万吨/日。

本项目投资1.8亿元。


(2)、东西湖西部及柏泉地区污水收集系统

西部及柏泉地区:新建污水主管网长度为12.70千米,污水提升泵站2座。预测2020年污水总量为2万吨/日。服务面积21.20平方千米。

本项目投资1.52亿元。

(3)、东山、辛安渡污水收集系统

新建污水管网18千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污水收集后进入高桥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8.10平方千米;其中:东山5.70平方千米,辛安渡2.40平方千米。   

本项目投资1亿元。

(4)、中心村污水处理站

2008年,区规划局对全区拟定了27个中心村,分布在东山、辛安渡、新沟镇、走马岭、慈惠、柏泉办事处,建议每个中心村有一个污水处理站。慈惠街办事处已在八向和蔡家大队分别建成了两座18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投资70万元,采用生物湿地处理污水方式。

随着以上污水收集系统的建成,新农村建设实施拆村并点工作的完成,柏泉地区新建污水支管网与主管网对接,生活污水直接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不需建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系统未覆盖到的地区,计划新建27座污水处理站,其中:东山7座,新沟镇街6座,走马岭7座,辛安渡7座。

本项目投资0.81亿元。


系列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将使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或适应环境容量要求,可明显改善本区域水体的水质,从而提高城区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将解决现有管网系统中“乱接乱排”的现象,使各区域管道合理的分担排水任务,最大限度的收集污水,使以往存在的污水处理厂“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不复存在;中心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可使柏泉地区污水支管网与主管网对接,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使污水收集系统覆盖到以往未覆盖的地区。

(5)园区污水支管网建设

在四个园区新建污水支管网133KM,污水收集后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投资6.65亿元。

3.2河湖生态综合治理建设

3.2.1建设标准

河湖水体水质由现在的劣V类恢复到V类,并尽快达到IV类,构建水清、水活、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

3.2.2规划建设项目

全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25.45亿元建设河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①金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②巨龙湖、杜公湖、月牙湖、金银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③径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④将军路街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⑤东流港水环境综合整治续建工程;⑥全区主要港渠生态整治工程;⑦水系网络控制工程;⑧径河西湖水乡旅游项目;⑨白鹤咀汉江江滩公园建设工程;⑩环堤生态长廊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金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续建工程


通过动态水网建设工程,将金银湖等七大湖连通,保持七大湖水体流通,改善湖网水流条件,恢复湖网健康生态系统,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利于该地区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湖泊调蓄滞洪功能的增强,可增大调蓄容量300万立方米,届时水体自净能力将逐步提升,水质由劣5类上升为4类以上,金银湖七大水域将连成一体,市民可泛舟其中,感受九曲回肠的美景。通过水体修复,生态修复,动态换水,提高金银湖水质,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基础。还可在治理好的七湖水面上建设水景观工程,修建古典风格的拱桥,凉亭等,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本项目投资0.6亿元。

(2)金银潭、杜公湖、巨龙湖、月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金银潭西部、巨龙湖、月牙湖淤泥深达1.5米,需要生态清淤重点治理,采用现代的工程管理理念,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清理金银潭、巨龙湖、月牙湖淤泥。而杜公湖由于淤积较少适当处理即可。金银潭受工业污染严重,必须查明污染源,实施污水截流,污水纳管,截断入湖污水通道,同时加大建设污水收集管道力度,争取大部分污水入厂治理。对现存的劣质水湖泊,特别是V类水质的金银潭需采用动力换水的措施,冲刷原有污染水,达到提升水质,改善环境的目标,使极地海洋公园与湖泊景观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价值。同时,推行退渔还湖、退田还湖的政策,给渔民、农民以补贴,同时另行提供土地耕种或安排其它就业渠道,保证现有760亩水面,恢复湖泊调蓄的功能。还要重视湖泊的生态修复功能,减少人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建立当地湖泊管理机构,实行自治,建立长期的监督机制,停止污染,让湖泊系统自我更新,形成一个健康的,能防御外来污染侵入的水生态系统。对那些破损严重,或被房屋等侵占的湖岸,需加大修复力度,还原岸堤。

以上各措施,不是相互独立,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都是达到恢复水质,还原水面,建成一个天然水生态系统的目标。除此外,还可采取湖泊水系连通及水体扩容,构建动态水网,建设湖滨带及湖体生态植物群落体系,提高水环境容量,扩大水生态系统的能力。在建设好水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可发展水景旅游项目,搞好湖滨绿化、湖岸生态护坡建设、湖边道路及旅游通道配套建设,建设湿地公园。

本项目投资6.3亿元。

(3)径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目前径河河滩淤积严重,最高淤积深度达3米,影响径河调蓄、行洪能力。另外,由于受沿岸污水排放及上游污水的影响,径河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已经极其脆弱。

5200米长河道清淤整治是重点,在河道清淤基础上的景观生态建设要以生态为核心,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生态环境,辅以铺路,建桥,建凉亭等,做到原生态的旅游。湿地保护区建设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也采取投招标的方式,由有关部门主持和监督招标程序,建设完工后,由有关负责部门进行验收。

本项目投资3亿元。

(4)将军路街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


将军路街沿府河大堤(桩号0+000至7+800,全长7800米堤段)堤脚处因建堤取土而产生为数众多的鱼塘,拟在确保大堤安全的前提下将各鱼塘连通形成景观明渠,并进行生态衬砌,渠岸种植垂柳并布置亲水平台。

本项目投资0.17亿。

(5)东流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目前东流港滩淤积严重,最高淤积深度达2.5米,影响径河调蓄、行洪能力。另外,由于受沿岸污水排放及上游及上游污水的影响,东流港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已经极其脆弱。

在河道清淤基础上的景观生态建设以生态为核心,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生态环境,辅以铺路,建桥,建凉亭等,做成原生态的旅游景点。湿地保护区建设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也采取现代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由有关部门主持和监督招标程序,建设完工后,由有关负责部门进行验收。

本项目投资1.32亿元。

(6)全区主要港渠生态整治工程

全区受污染的港渠较多,要改造和保持港渠环境,以恢复港渠功能,确保港渠枯水期能引水、在汛期有足够的过水断面,就必须落实各项工程措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植被造绿。另外建立办事处、街办港渠保洁员、村港渠协管员、保洁员组成的农村港渠保洁三级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机制,提高港渠管理水平和质量。十二五期拟对北一干沟、北二干沟、蔬二十支沟、通航沟中段、蔬干沟及九子沟等30条(120公里)进行生态整治。

本项目投资3.6亿元。

(7)水系网络连通控制工程

东西湖虽然湖泊,水系众多,年降雨量大,但是东西湖区的地形是中间低,四周高,形若“盆碟”,所以大量水汇集中部,导致了中部水多,四周水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及沟港内的生态需水量,因此,兴建水系网络多级连通和控制工程对于维持、保护、恢复水生态和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规划拟定以下工程:①新径线大湖口闸建设工程(1座 1000万元);②金山大道延伸线港渠节制闸建设(12座 4000万元);③辛安渡九子沟、北十三支沟节制闸建设(2座 600万元);④东山北一干沟、北六支沟闸建设 (2座 600万元);⑤沟河上游区域堰闸配套 (40座 1000万元)。

本项目投资0.72亿元。

(8)白鹤咀汉江江滩公园工程

东西湖区境内汉江干堤全长34.65公里,经2001~2003年汉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实施后,沿江堤防两林已成为东西湖区一道美丽的绿色风景线,堤防公路和防汛通道四通八达,为汉江特色旅游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外部环境发展的契机和内在潜力的发掘,为东西湖区汉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迎来了机遇。 为进一步利用汉江水资源和景观,拟在汉江干堤90+800~91+400公里处以江堤为依托兴建白鹤咀外滩公园工程,工程占地400亩,工程概算总投资约5000万元。主要建设实施项目有:沙滩游泳池、帆船景观、渔民生活风景景点、泼水池、喷泉、景观绿化、亮化、亲水平台、汉江渔人休闲文化雕塑等休闲娱乐设施。

本项目投资2亿元。

(9)径河西湖水乡旅游项目


区政府规划用8年时间在东西湖区径河西湖附近,建设一座集旅游度假、休闲运动、文化娱乐、旅商会展、经典社区于一体且极具荆楚特色的水乡旅游城。该项目将分4期实施,首期将建设径河西湖旅游综合体、径河两岸及基础设施。水乡旅游城将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游览观赏型主题公园的形式,营造出多元地域文化、异域文化的旅游文化氛围,立体地展示中原区域“水”文化的历史原型,以原始水禽凤图腾,灵动、激情、唯美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将3500年荆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旅游文化、生活方式完美结合,给武汉市民营造出独具水乡特色的现代休闲旅游区。该项目引入杭州西湖、意大利威尼斯等地域风格,在保持并发挥径河西湖水体景观的基础上,以“水”为主题,以“畅游水乡胜景、体验异域风情”为主题形象,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为设计原则,体现“南国风光、异域风情、文化娱乐、水上娱乐、休闲运动”等休闲形态和空间构造,完善和提高旅商会展、文化娱乐、康体运动等功能,采取生态型、智能化、国际化旅游度假区功能定位,充分表达“汇聚水乡天堂胜景、展现异域文化风情、追求康体高尚生活、尽享家庭幸福温馨”的设计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实施项目“精品化”建设,全面倡导“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新观念。建成后将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的标志性旅游项目,极具影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该旅游项目的水利建设部分在十二五建成,计划投资3.8亿。

(10)环堤生态长廊项目

汉江干堤K60+000至K90+650段全长30.65KM,府河大堤K0+000至K40+000全长40KM,计划在汉江干堤及府河围堤堤顶、堤坡绿化、建设滨江亲水长廊。

本项目投资3.94亿元。

3.3水土保持

3.3.1建设标准

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1.0,拦渣率达到97%。

3.3.3规划建设项目

由于对经济发展的过度重视,导致全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0.1亿元对全区沟港河湖及坡地进行栽树植草、生态挡土墙等治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