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十二五规划 >> 安徽 >> 正文

安徽省亳州市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水务)

发布时间:2011-12-2 8:46:5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将此项目信息发送到邮箱   将此项目信息保存为WORD文档

1.污水设施

1.1污水处理厂(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1.1.1规划原则

①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②远离城市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应排放至涡河相对于城市下游的位置。

③应设置在亳州市规划区边缘区域,排水便利且地势利于污水利用重力流排放的地方。

④污水处理厂应全面规划,在注重近期可实时性的同时,充分考虑远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⑤污水处理厂应包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与泥处理处置设施。

1.1.2规划方案

规划在建一处污水处理厂(涡北污水处理厂),扩建一处污水处理厂(涡南污水处理厂),新建一处污水处理厂(南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到21万立方米/日;新建一处污泥处理厂,日处理规模100吨。规划总投资约5.7亿元。

①谯城区涡北污水处理厂项目

项目工程的建成,可极大缓解涡北城区生活污水及工业企业废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两期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总投资约1.2亿,一期建设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十二五期末后续建设2万立方米/日。

②涡南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

目前,现有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日,随着一批工业项目的落成投产,2年内将达到满负荷运转(8万立方米/日)。超负荷后,涡南污水处理厂将就行扩建工程。

扩建工程建设规模日处理污水12万立方米/日,十二五期间新建4万立方米/日,连同原有规模总共日处理污水12万立方米,选择地址在原涡南污水处理厂的北侧,总投资约1.8亿元。

③南区污水处理厂项目

新建南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绕城快速路与龙山路交叉口,设计规模12万立方米/日,十二五期间新建8万立方米/日,总投资约3亿元。

③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中水利用项目)

涡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将于年底前交付使用,十二五期间将续建至12万立方米/日,出水水质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总投资2000万元;同时规划南区污水处理厂新建8万立方米/日的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出水水质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总投资4000万元。处理过的中水可满足园林、消防及宋汤河景观用水,还可用于工业企业冷却用水。还可用于洗车、家庭及宾馆马桶冲洗用水。建议充分论证后,用于工业企业冷却用水及宋汤河景观用水。

规划“十二五”期间对中水利用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编制工作。

④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根据目前产生污泥量及建成后涡北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适合建设日处置污泥100吨规模,总投资约2000万元。厂址在涡北污水处理厂剩余空地,或在涡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厂地中征用,占地约30亩,建议在涡南污水处理厂设置。可从含水80%污泥处置到含水35%污泥,每吨脱水污泥的运行成本为67.3元,每年处理脱水污泥约3.6万吨。年产营养土(有机肥原料)1.5万吨,可用于园林绿化营养土、有机肥原料、垃圾填埋场回填土或建材原料等,操作好的情况下可微亏或保本运营。

1.2配套管网规划

1.2.1规划原则

①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措施的作用,使规划污水管网系统与现状污水管网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

②污水管网系统结合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减少管道埋深,少建或不建污水提升泵站,降低常年运行费用,节约工程造价。

③污水管网应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认真执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为贯彻污水工程的系统性要求,部分排水主设施还可适当超前。

1.2.2规划方案

“十二五”期间主要对涡北地区、工业园区、南部新区进行污水管网建设,同时对城区原雨污合流地区进行管网分流改造。计划建设污水管网总长约500km,干管管道长度约200km;中途提升泵站16座左右,管网收集率85%,总投资约10亿元。

①污水管网

城区支管:120km

涡北地区(含涡河北岸截流管):60km

涡河南岸截流管:20km

开发区管网:50km

工业园区管网:100km

南部新区管网:150km

②提升泵站

涡北地区4座,涡河南岸截流泵站2座,南部新区泵站5座、工业园区5座。

2.供水设施

2.1水厂(包括应急供水设施)

2.1.1规划原则

①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来布置;
  ②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考虑近、远期结合;
  ③在保证水量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
  ④考虑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⑤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
  ⑥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

2.1.2规划方案

规划保留一座水厂,扩建一座水厂,新建(在建)两座水厂,总供水量达到约24万吨/日,总投资约6亿元。

亳州的水源来源主要为地下水,且水质优良,但不足以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次规划水源分为地下水于地表水,其中地表水来自龙凤新河引水。

①保留一水厂,供水规模为1.5万吨/天,水源为地下水,净水工艺类型为常规处理,主要用于老城区的生活用水。

②涡北水厂位于涡北魏武大道与鸿业路交叉口西南处,供水规模设5万吨/天,已完成一期2.5万吨/天,规划“十二五”期间续建2.5万吨/天。水源为地下水以,净水工艺类型为常规处理,主要用于供给涡北城区的城市用水。

③三水厂续建工程在建中(即将建成),位于汤王大道与古井大道交叉口西南处,设计供水规模为5万吨/天,现状供水规模为2.5万吨/天,规划“十二五”期间续建2.5万吨/天。水源为地下水,净水工艺类型为常规处理,主要用于新城区的城市生活用水及一部分工业企业用水。

④新建开发区水厂,位于药都大道与临涡南路交叉口西南处,设计供水规模为18万吨/天,近期为7.5万吨/天(地下水4万吨、地表水3.5万吨)。水源为地下水与地表水,净水工艺类型为常规处理,主要用于供给铁路以东城区和新城区的部分城市用水及一部分工业企业用水。

⑤新建工业园区水厂,位于规划建城区的西侧1.5千米左右、东风河的北侧,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吨/天,近期为5万吨/天。水源为地表水,净水工艺类型为常规处理,主要用于供给新城区的部分城市用水及工业区部分工业企业用水。

2.2配套管网

2.2.1规划原则

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城市中心区布成环状网;而郊区或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枝状。在规划中,应以环状网为主,考虑城市分期建设的安排,对主要管线以环状网搭起供水管线骨架。给水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m~800m,连通管间距800m~1000m。

2.2.2规划方案

规划新建给水管网约500km,其中红线40米以上的道路两侧铺设给水管。管径100mm以上的给水干支管新建约220km左右,总投资约5亿元。

①给水管网的布置须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中的城市管道综合设计要求。

②给水管道规划水源输水管道φ400毫米以下采用铸铁管,φ400毫米以上采用预应力钢筋砼管,配水管道φ700毫米以下采用球墨铸铁管,φ700毫米以上采用预应力钢筋砼管。

③对于承担有消防任务的城市给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小于φ100毫米,室外消防栓采用地面式双开口消防栓,消防栓间距120米。

④敷设要求:覆土深度金属管道应大于等于0.7m,非金属管道应大于等于1.0~1.2m;给水管相互交叉应保持0.15m净距,与污水管平行应保持1.5m以上的间距。

2.3水质检测能力

规划建设水质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共106项,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建设供水监控设备,总投资1000万元,可监控项目为水压与水量两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