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开县汉丰湖水环境保护治理方案(2013—2014年)

发布时间:2014-2-18 10:45:4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为缓解汉丰湖流域面临的环境压力,切实加强汉丰湖水环境治理,不断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机制,确保汉丰湖流域水环境稳定达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汉丰湖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根据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水环境保护。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湖周治理与河道管理相结合等措施,强化综合治理。

(三)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要解决好当前汉丰湖重点、难点突出环境问题,又要科学谋划,采取治本之策,从源头上加强污染防控和治理,切实控污减排。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把握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治理重点,从实际出发,针对流域内污染源的结构和区域分布,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二、总体目标

2013年,制定汉丰湖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启动汉丰湖周边排污口整治工作以及环汉丰湖周边集镇污水、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汉丰湖周边水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削减;汉丰湖湖内水质总体满足Ⅲ类标准。

2014年,汉丰湖周边入湖支流水质满足Ⅲ类标准;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重点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重点集镇收集处置率达到85%以上;汉丰湖重点区域规模化养殖污染处理设施匹配率达到100%;重点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匹配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三、当前主要问题及整治措施

(一)当前主要问题

1.县城污水收集率较低。经调查,汉丰湖周边有109个排水口,其中污水排口41个,雨水排口19个,雨污混排口40个,其它小支流(暗渠)9个,主要分布在汉丰湖库周及支流观音河、平桥河、驷马河、镇东街道头道河等区域;汉丰、文峰、云枫、镇东、丰乐等街道二、三级管网不完善,镇东、丰乐两个街道无法收集污水。

2.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较差。一是乡镇污水收集率普遍较低。全县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除赵家污水处理厂未投入运行外,其余2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平均污水收集率为38.2%,其中收集率最低的麻柳乡污水处理厂为16.53%,最高的天和镇污水处理厂为68.18%;二是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对铁桥、长沙、白鹤等9个污水处理厂监测结果显示,除长沙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为141.25mg/L,水质浓度较正常外,其余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总磷、动植物油、悬浮物等水质浓度均在出水正常值左右,进水水质基本达到《污水排放标准》一级B标,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三是污水处理设施工艺亟待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技术相对较弱,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3.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对汉丰湖水体造成直接影响的有25家畜禽养殖场,主要分布于镇东街道、汉丰街道、文峰街道、丰乐街道、白鹤街道及镇安镇,这些养殖场沼气池建设容量偏小,污水处理率不高,无法满足畜禽粪便的处理。

4.农业面源污染较重。消落带长期的农业耕作及农药、化肥施用,导致土壤中磷、重金属等随着淹水释放到水体。汉丰湖流域内的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直排入湖,直接影响汉丰湖内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程度。

(二)整治措施

1.城市管网改造。2013年年底前,开展县城管网普查工作,采用内窥检测等多种方式查找县城区直排汉丰湖的污水排放口源头,完成工程整治方案编制;对汉丰、云枫、文峰三个街道已排查出有问题的一、二、三级管网和尚未实施检测的50km管网进行全面整治,实现主城三街道管网全覆盖、收集全覆盖,达到雨污分流;对东部新区的三中小区和西部新区平桥河以东部分区域污水采取提升处理,排至市政污水主管网,完善雨污分流体系。2014年,实施丰乐、镇东和汉丰街道盛山社区的二、三级管网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网35km,确保2014年底将污水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要加大已建管网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

2.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4年年底,完成大德、厚坝、渠口、金峰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大已建和在建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白鹤、郭家、大进、临江、铁桥、中和、南雅等24个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能力,强化运营管理;启动温泉镇、中和镇三合场、渠口镇铺溪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镇安、竹溪、镇东大丘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白泉乡、白桥镇、满月乡、三汇口乡、关面乡、和谦镇、河堰镇、谭家镇、巫山镇中兴集镇、敦好镇正坝集镇等10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县城污泥处置工程;全面清理次级河流、湖库污水排污口,开展污水排口整治工作。

全县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运行一年内污水收集率达到60%、运行三年后的污水收集率不低于65%。项目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监管、考核体系和管网巡查机制,逐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在线监控系统,加大运营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功效和运营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及监管考核制度。

3.城乡垃圾处置。提高垃圾处理率,完善汉丰湖流域内“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置”的垃圾收运体系。2013年年底前,合理增设镇安、竹溪、临江、温泉、白鹤、郭家等城镇垃圾收运设施,加强敦好、温泉、临江等3个中转站的稳定运行管理,强化对县城、温泉镇、临江镇、赵家街道4个垃圾填埋场的监管,提高填埋场运营管理水平,完善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固废的收集、处置管理;实施“河段长”责任制,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沿汉丰湖流域河岸的生活垃圾堆存点,实施流域全管全治。2014年,完成铁桥、南雅、中和、渠口、巫山、厚坝、和谦、长沙等乡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合理增设垃圾收运系统和处理设施,确保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根据汉丰湖水环境质量目标控制要求,实施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制度。对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全部拆除(关闭),限养区范围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存栏总量控制,科学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并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在适养区域内大力推进清洁养殖小区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2013年完成汉丰湖流域内畜禽养殖场的调查摸底工作,并拟定方案、筹措资金,开展现场实物复核工作。2014年12月底前拆除(关闭)汉丰湖核心保护区,东华大桥至温泉集镇东河流域段,镇安风箱坪大桥至临江集镇南河流域段,以及头道河、驷马河、观音河等支流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完成汉丰湖控制保护区、东河(温泉镇集镇—白泉乡集镇)、南河(临江大桥—巫山集镇)等河段两侧限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对不具备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条件的畜禽规模场进行拆除(关闭)。2015年年底前拆除(关闭)鲤鱼塘水库准保护区、影响防护区内紫水河、水田河、麻柳河支流200米陆域内的规模养殖场完成浦里河、岳溪河、映阳河、桃溪河、满月河、盐井坝河、东坝溪河等河段两侧限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对不具备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条件的畜禽规模场进行拆除(关闭)。

5.环湖生态屏障建设。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在汉丰湖上游区域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在水土流失较重的区域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加大环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环湖周边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实施大慈山、南山、盛山、迎仙山等山体的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及汉丰湖淹没线以上库岸生态防护林带工程,大量种植地被植物、水生湿生植物,确保库岸景观林带宽度不少于50~100米。加快汉丰湖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度。

6.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汉丰湖周边农业耕作区的管理,强化汉丰湖消落带禁止耕作区的日常监督管理,有效降低入湖氮、磷、重金属等物质含量。大力实施“田园行动”,对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及汉丰湖流域内的村庄逐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为抓手,加大田园污染综合治理、家园污染综合治理和村级环保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和畜禽粪污沼气池建设工作,推广“猪—沼—果(菜、药)”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与推广,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四、管理与保障机制

(一)建立保障机制

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何毅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晓林、县政府副县长张建平、县政府副县长陈德胜、县政府副县长马文森、县政协副主席刘承权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陈逢春、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小平、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主任陈永忠、县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兴明、县财政局局长雷晓玲、县移民局局长石远林、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宁川、县城乡建委主任陈桥、县水务局局长马新民、县农委主任刘沛明、县交通局局长盛勇、县教委主任张光青、县林业局局长廖雪林、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杜子明、县市政园林局局长谭顺友为成员的汉丰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李应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飞舟同志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光学、向荣辉、李德清、袁宁、易兴均、赵富平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级相关责任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执行好本方案制定的各项任务及措施,全面落实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目标责任,实现汉丰湖及其流域范围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

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治理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细化职责分工,分解落实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评估治理方案执行情况,通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问题,全面促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的增强,建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河段长”责任制,负责统筹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强集镇雨污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逐步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牵头打击辖区内污染水源的各种违法行为,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与水环境保护无关的设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的作用,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加大湖岸、河岸巡查力度。

县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水环境治理项目,加强产业政策、重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指导和监督,落实相关项目的上级投资补助,会同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积极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县财政局:统筹落实汉丰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资金,并对资金使用加强监督指导。

县移民局:加强汉丰湖禁耕区日常监督管理,牵头打击违法耕作;积极争取三峡后续项目资金支持。

县国土房管局:做好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用地的综合平衡和审批工作;加强流域违法用地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汉丰湖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排污许可制度,并按职责分工做好水质监测和水质通报工作。

县城乡建委:负责乡镇一级雨污管网建设和整治工作,确保污水收集全覆盖;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营运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加强对流域范围内违法建设的管理。

县市政园林局:负责县城雨污管网建设和整治工作,负责汉丰湖流域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确保全县各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汉丰湖湖周排污口排查及整治工作,牵头查处餐饮含油废水直排、偷排雨水管网的行为,加大汉丰湖清漂力度;加快推进县城污泥处置项目工程进度;将汉丰湖流域水环境整治情况纳入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并加大考核力度。

县林业局:负责汉丰湖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工作,做好汉丰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防护林建设等工作;查处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

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指导汉丰湖流域内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汉丰湖湖周畜禽养殖业的关闭工作;严格执行全县畜禽养殖禁养、限养的规定,在禁养区范围内禁止审批养殖项目,对限养区内养殖业实施存栏总量控制,并加强污染防治。

县农委:引导农户及种植大户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及面源污染控制等工作;负责农户沼气池建设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汉丰湖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水功能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次级河流整治工作;作好水资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保护、核定各水域纳污能力等工作,加强水资源动态监测;对重要控制性水利工程实施统一管理。

县交通局:做好码头、装卸站点、船舶污染湖体的监督和管理。

县教委:负责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师生中开展汉丰湖保护知识教育。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督查考核和跟踪督办,通报有关部门(单位)及乡镇(街道)完成情况。

(三)提升监管能力

建立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增加重点污染企业现场检查的频次,强化污染源的监督检测。完善汉丰湖流域“河段长”制度,根据全县河流河道属地分布情况,将全县16条次级河流划分为75个河段,实施“一河一策”管理,由属地政府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河段长”由属地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加强区域间的联合执法,杜绝重复监管、相互推诿和转嫁污染等现象。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

(四)建立各项机制

完善收费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逐步启动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工作。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实行强制征收,由政府专户管理,根据处理实际数量和处理后达标等情况,向处理企业支付处理费用。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对汉丰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水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县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搜集整理水环境保护工作信息,编印工作简报,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建立水环境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汉丰湖水质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加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设备投入,保证水质安全。(开县人民政府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