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河源产业转移园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

发布时间:2009-8-31 8:43: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甘超强 黄少立 李天鸿 黄赞福
  
  本报讯 乌黑发臭的污水变成清洁透亮的饮用水,你信吗?日前,笔者在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湿地公园就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在湿地公园的“魔法”作用下,每天能“产”出3万吨这样的饮用水,且二期工程建成后,还可增加到5万吨。

  这座首期投资53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是我省产业转移园中唯一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其配套的湿地公园在全国的污水处理厂中也并不多见。

三道关口去除杂质和臭味

  走进污水处理厂进水泵站,一股臭味扑鼻而来。“这些基本上都是生活污水,肯定难闻”,副厂长李迪武说,该厂自去年10月23日投入运行以来,处理市区白田片区、高埔岗片区和埔前镇的生活污水,以及市高新区企业废水,每天有3万吨之多。在进入这里之前,污水先要经过粗格栅,然后会经过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通过过滤、沉淀等物理方式,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物。

以活性污泥“治”污水

  污水经过除臭后,进入七八米深的氧化沟,污水在这里已经变“乖”了很多。站在氧化沟上方,已经闻不到臭味,只略微闻到一些腥味。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水质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实际上,在氧化沟内,正进行着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氮、氨、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亚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激烈“战斗”。微生物藏身在活性污泥中,有夜光虫、线虫、十字藻、衣藻等几十种,它们分别有厌氧、缺氧、好氧等特性,分别在氧化沟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大显身手,大口大口地“吃”掉污染物质,也就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生化反应消耗掉污染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生长。

污泥和清水“分道扬镳”

  之后,微生物们和污水会一起流进配水井。往配水井里看,污水已经变清澈了。它们会一起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内,微生物会和污泥、污水中的细微杂质下沉到池底并被送到污泥泵站,一部分返回到污水进水口作为活性污泥,另一部分被脱水压缩成泥饼,可以用来做成人行道地砖等。

  二沉池中没有沉入底部的水在专业上被称为“上清液”。用氯气或紫外线杀死其中的大肠杆菌等细菌之后,“上清液”就达到了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李迪武说,“这些水可以拿来喝,不会有安全问题”。

美人蕉等植物再施“魔法”

  8月,处理厂的配套工程——投资2500多万元、3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调试通水后,“上清液”又多了一道由美人蕉等“伺候”的待遇。

  由细到粗,湿地公园铺有3层、高达三四米的砂石,上层种植了美人蕉、纸莎草、再力花、香根草、花叶芦荻和风车草6种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和水体适合厌氧、缺氧、好氧三大类微生物的生存并建立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同时还能发挥吸附作用。这些微生物又像在氧化沟内一样,和进入湿地公园的“上清液”中的有害物质再次“战斗”,通过生化降解“吃”掉有害物质,使其中的SS(悬浮物)、色度、CODCr(化学需氧量)、BOD5(5日生化需氧量)、TN(总氮)、NH3-N(氨氮)、TP(总磷)等指标进一步下降。以CODCr为例,大约可以再降低5毫克/升。水渗透到砂石底部后,再由管道搜集,到达排水口。

  排水口就像一个微型瀑布,透亮纯净的水直泻水池,无色无味,水池中小金鱼们欢快畅游。“这里的水质已经超过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可以饮用,现在主要是用来作为市高新区的绿化用水,将来还计划用作河源电厂的冷却用水。”另一位副厂长国鹏图如是说。

甘超强 黄少立 李天鸿 黄赞福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