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惠阳上半年将建成经济开发区和新圩两座污水处理厂

发布时间:2010-4-22 9:39:4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惠阳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民生事业

  今年人均生产总值预增15%

  今年主要工作措施

  ●加快启动G205线新圩至深圳坪地、S358线新圩至东莞清溪、S356线淡水至深圳龙岗等跨区道路改造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试点“三旧”改造项目计划初选15个,包括农机厂工业区、白云坑工业区等,用地面积585亩

  ●启动良井、平潭、镇隆污水处理厂和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

  ●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并尽量实现信息化管理

  ●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并尽量实现信息化管理

  今年,惠阳将启动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二期工程。  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惠阳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日前在惠阳大剧院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工作,确定今年发展目标。会议通过了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小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惠阳以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三区’建设提速年”、“服务升级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2345”转方式工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民生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珠三角现代服务业活力区、惠州市全民创业试验区和惠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

  会议提出,2010年惠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GDP能耗下降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9‰以内。

  2009年成绩

  “惠货北上”签订销售合同94.57亿元

  惠阳作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去年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此,惠阳区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投资、鼓励出口和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平稳有效增长。

  该区去年安排主要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207.79亿元,其中惠阳体育会展中心、惠阳汽车客运总站、蓝特科奇工业园等一批项目顺利完工。惠阳财政还拨出300万元设立出口信用保险和一般贸易出口扶持资金,建立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出口大户和出口企业办事优先卡制度,使得港泰玩具、威世电子等一批企业出口逆势上扬。先后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惠州产品南京、武汉、成都等展销会,签订销售合同约94.57亿元。

  开通两条跨境公交客运班线

  该区主动加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新区和大亚湾区的交流合作,启动了X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等跨区道路改造,开通了秋长至坑梓、淡水至坑梓两条跨境公交客运班线,增设了8个异地出租车返程配客点。

  惠阳区加快完善交通市政设施,环城路、内环路、永兴路、横岭桥、金星大道等工程推进顺利,X226线惠阳段建成通车,城区20项内街小巷整治工程全面完工。

  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投入3.3亿元基本完成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首期工程淡澳河整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43平方米。

  在全市率先统一城乡低保标准

  启动了“6大全民创业行动”、“10项民心工程”和“14项统筹城乡惠民工程”。妇儿中心大楼、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等民心工程建成使用。农村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258元,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低保统一标准。全区纳入低保2347户共6458人,发放低保金1625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发放救助金246万元、慈善款943万元。

  “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扩大,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平潭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全年减免城乡义务教育经费4026万元,户籍适龄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16%,中考、高考再创佳绩。

  创建“省文化先进区”顺利通过验收,率先在全市实现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新建改建8个省级综合文化站和71个农家书屋,实现全区102个行政村覆盖农家书屋。叶挺纪念馆新馆进入陈列布展和园林景观建设阶段,淡水祖庙广场启动建设,碧滟楼和会龙楼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惠阳将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核心,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着重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着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重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加快开通新圩至东莞清溪公交客运线路

  ●【关键词】 深莞惠一体化

  【措施】加快启动G205线新圩至深圳坪地、S358线新圩至东莞清溪、S356线淡水至深圳龙岗等跨区道路改造。加强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合作,加快开通新圩至东莞清溪公交客运线路,完善跨境公交简易客运站和出租车返程配客点设置。

  加快启动深莞惠三地在异地入学、社保接续、医保报销、通信资费、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一体化对接,实施“一卡通”、“一证通”等互联互通工程,加速公共服务一体化。

  ●【关键词】 拓展内地市场

  【措施】实施“农村消费升级计划”,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继续推进“惠货北上”,组织企业参加惠州产品昆明、西安、沈阳等展销活动,把“名、优、特、新”产品推向内地市场。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叶挺故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二期、体育文化公园二期、汽车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优化第三产业

  【措施】加快启用叶挺纪念馆新馆和叶挺故里纪念公园,保护开发碧滟楼、会龙楼等客家围屋群,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开发惠阳温泉、世外梅园、金果湾、辣甲岛等景区,培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加快好益康总部和半岛酒店、温泉度假酒店、碧桂园凤凰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星级酒店群,发展商务旅游。规划建设淡水河沿岸“客家风情一条街”,加快启动好益康高景国际会议中心、惠阳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等项目,提升全区旅游服务功能。

  今年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 推进城市化步伐

  【措施】启动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在每个镇(街道、开发区)安排1~2个试点。今年试点改造项目计划初选15个,包括农机厂工业区、白云坑工业区改造等,用地面积585亩。

  抓紧完善淡水河流域环保设施,上半年完成经济开发区和新圩两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前建成沙田、永湖、秋长西片区、新圩丁山河流域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城区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启动良井、平潭、镇隆污水处理厂和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

  ●【关键词】 改善保障民生

  【措施】启动“教育现代化达标镇”创建活动,开展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化和新装备工程,巩固扩大“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完成淡水、秋长、新圩“卫生健康强镇”试点工作。其中,淡水城区8.6万常住人口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今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并尽量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数 字

  全区去年人均GDP2.7万元

  惠阳区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152.9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3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4.2%。工业总产值259.23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73亿元、增加值52.57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7.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5.5%。外贸出口总额16.78亿美元,降幅收窄到4.7%。

  财政总收入16.77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2亿元,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9亿元,增长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9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8323元,增长14.8%。单位GDP能耗为1.02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3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3.32亿元、贷款余额84.3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3%和65%。三次产业结构为5.4∶49.7∶44.9。 本报记者黄尉宏 蔡伟健 特约通讯员卢舜辉 通讯员吴永霞[来源]: 惠州日报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