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8日,我县历史上第一座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在一年多建设中,我县把这一民生工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的一件要事来抓,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加快工期,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到今年8月份,这项造福全县人民的民心工程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行。届时,我县城区污水将彻底终结“裸排”的历史。
我县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长期以来,县城污水处理一直采用传统的排放方式,据建设部门技术人员介绍,过去,由于城区一直没有污水处理厂,县城内的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通过沿河排放口全部进入秋浦河后,据估计,目前,每天约有2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威胁着城区居民饮水安全,而且损害了“诗河绕城、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
面对严峻的治污任务,县委、县政府及时把治理污水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多次研究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并于2009年着手筹建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污水处理厂筹建处,决定由县环保局、城建局开展污水处理厂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经过环保、财政、发改等部门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努力,2008年10月,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经省发改委正式批准。
污水处理厂位于仁里镇同心村唐刘组,距离县城中心4.5公里,占地面积约35亩,工程总投资预算4000万元,土建工程于2009年4月28日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砂池、厌氧池、氧化沟。由于该工程沿线长、地形复杂、综合性强,尤其是埋设地下管道涉及当地60多户居民,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开工伊始,作为工程总指挥的县建委与承包方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攻坚战活动,在仁里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仅用4个月时间,4500米的排污管道就顺利完工。据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方江明介绍,在整个工程中,困难最大的要数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与细格栅及旋流砂池的施工,由于所在地段全部是岩石,要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将边长4米的水池深入地下10米,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正值高温天气,120名工人24小时轮流作战150天,才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截止今年6月,其主体工程二沉池、氧化沟、提升泵房、粗格栅、细格栅、脱水泵房、消毒渠、综合楼已全部完工,防洪护坡、厂区防洪墙、给水管道、电缆沟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班加点施工,设备安装根据各单位完工情况穿插作业。到今年8月份,一期工程将投入试运行。据了解,我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日处理污水量将达到2万立方米,采用卡鲁赛尔2000型氧化沟,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B标准)。
污水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县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又一硕果。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标志着我县节能减排实现了新的跨越,城市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彻底结束了城市污水乱排放的历史。将对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和精神风貌,并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宜游宜居城市,特别是对于作为全县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秋浦河景区的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