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10 年实现全市建成85.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这是在中山市第十三届人大会的1号议案中明确提出的。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办理工作,我市各有关部门正加鞭赶马。如今,我市已成为全省首个“镇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地级市。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了解首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到今年7月为止,全市18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除民众镇和东升镇外,其余16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已全部正式投产运行。规划建设的配套主管网152.04公里,也已建成151.675公里,完成 99.8% 。规划建设配套支管网的316.706公里同样了完成99.8%。服务面积达 265.88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47.91万人。民众镇计划8月中下旬、东升镇计划8月初完成配套主管网建设,实现通水投产运行。
目前南头、三乡等镇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运营,黑臭的污水在不断地翻滚,经过层层工序后另一头流出的水却是清澈可见,足以用来养天然的“水质鉴别家”锦鲤,更符合直接排放到河涌的标准。
随着市民越来越重视水环境的问题,全市各个污水处理厂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议案办理工作要求,板芙、大涌、港口等8个镇必须在今年内完成二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8个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均已启动。然而,尽管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体建设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镇区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如民众、东升两镇,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管网建设未完善,无法有效收集污水,造成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却未正式运行的尴尬局面。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一号议案办理情况审议的工作安排,各镇区必须在10月完成的目标包括: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前提下,确保如期完成议案工作任务;具有二期任务的镇区,要采取管网先行、厂网并举政策,合理统筹主体和管网工程建设安排;同时,各镇区要尽快启动雨污分流工程,加强排污管网规划,努力提高污水收集量,加大减排力度。这已经成为一个死任务,目标中的枯燥数据不过是衡量的标准,任务关键仍在于还人们清澈的河涌,干净的灌溉水源。记者司徒漪 中山政务之窗
中山18个镇区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行
发布时间:2010-8-18 15:00: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