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伊通河两岸风光秀美,但是,由于各种污水排进伊通河,以及管网老化等原因,导致水质日渐污浊,河道内飘出阵阵异味。
目前,伊通河两岸截流污水的管线工程已全面启动。据估计,今年末主管线有望完工,明年6月末,污水将不再排进伊通河。
25个沉降井连接污水管
在东大桥以北的伊通河河堤外,10余名工人正在25号井的施工现场忙碌。一个巨大的钢筋骨架已制作完毕,呈“十字”形,横向设计直径为6米的圆形管道接口;向北约100米,是24号井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向井内灌注混凝土。
据介绍,这个“十字”叫沉降井。按照设计,25号沉降井需要沉入地下10余米处,而24号沉到地下9米左右。“这些沉降井放入地下后,由南向北形成一个自然的斜度,污水能够流淌到北郊污水处理厂。”现场一位负责人说。该单位负责沿线3000米左右的排污干管施工,平均间隔100米左右需要制作一口沉降井,共需制作25个。在伊通河两岸,参与排污干管施工的单位约有10个。
当沉降井下沉到指定位置后,施工单位开始横向顶管作业。利用机械把横向的地层打通后,把管道依次放置到预定位置,然后通过沉降井衔接起来。
根据施工计划,需要建设
增容、新建污水处理厂
在伊通河两岸,在建设新排污干管的同时,有关部门拟对现有的北郊污水处理厂进行增容,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在净月经济开发区新建净月东南污水处理厂,解决伊通河上段污水问题;在东新开河的伊通河入口处,新建污水处理厂,解决东新开河污水直排伊通河问题。调整污水管网布局,尽可能将所有污水截入污水管网。
有关人士说,根据城市规划和雨水、污水管网设计要求,新建区域已对雨水、污水进行分流;但老管网多数没有雨、污分设,需逐步进行改造,使污水进入污水管网。“达到这个目标后,伊通河的河水才能真正地清澈起来。”
伊通河污染现状
近几年均处于劣Ⅴ类状态
据6月初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称,伊通河南四环桥开始,到四化拦河闸之间,进入伊通河的有25个吐口,其中有20个吐口有污水排进伊通河。
这20个吐口分别位于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净月经济开发区。流入伊通河的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另外还有自来水厂清洗池废水、市政生活污水等。另外,长春约有14条城市污水排放管线经伊通河水下进入污水处理厂。这些管线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安装的,年久失修,目前接口处出现数十处渗漏。这是导致伊通河水质恶劣的两个主要原因。
根据功能划分,伊通河长春市区段属于“伊通河长春市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保护目标应该为Ⅲ类。但根据监测数据,该河段水质近几年均处于劣Ⅴ类状态,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的要求。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污水收集干管
最重区段淤堵2/3
伊通河的水质还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截流不够彻底,直排混流污染水体;排水管网管径上粗下细,致使部分污水不能正常进入市政管线,进入水体;个别区域没有管网或新老管网没有对接贯通,污水直接排进伊通河。
另外,在伊通河排水主干管正常蓄水时,水位高于两岸部分吐口和明沟,淹没吐口、河水倒灌,大部分主干管已经沉降,接口因冻胀破裂,难以正常维护;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收集率低,部分污水未经集中处理进入水体,污水处理率低;长期以来,伊通河河道均未实施彻底清淤,污水收集干管淤积严重,最重区段已淤堵了2/3,排水能力低下。(新文化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