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扎一圈,扎紧点!”炎炎烈日下,三四十名工人在高高的“钢筋森林”里穿梭,用铁线加固扎牢钢筋。这是记者日前在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岭)污水处理厂看到的繁忙施工景象。
主厂区土建部分完成80%
据了解,大岭污水处理厂位于大岭镇新安社区潭二村民小组,是惠东县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面积80亩,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其中,首期设计日处理污水2万吨,污水收集主管网总长15公里。据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程金岸介绍,工程从去年12月底正式进场施工,目前,提升泵房及粗格栅大体成型,细格栅工程量单体完成50%,占总工程量60%的CASS生化池已基本完成。另外,配电房、鼓风机房已经封顶,污泥脱水间基础部分也已完成,整个污水处理厂主厂区土建部分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11月中旬可全部完工。厂区配套管网铺设也在紧张施工中。至今已投入8200万元成功铺设6.1公里的污水收集主管网,配套管网总长8.5公里(其中东段3.6公里用于接纳居民生活污水,西段4.9公里用于接纳产业转移工业园生活污水),目前东段3.6公里管网已完成600米。“管网铺设速度很快,11月中旬前就能铺好!”管网工程负责人邓志勇说,管网铺设完成后,其他相关建设也可完成,预计污水处理厂可在今年11月中旬前试运营。
生化池池壁一次性浇筑成型
“我们把这项工程当成惠东的品牌工程来做,各方面技术都十分成熟。”程金岸说,工程所用模板都是一次性材料,有利于保证水池表面的平整度和视觉上的美观。高达6.6米的CASS生化池池壁一次性浇筑成型,中间不设施工缝,既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还可有效防止因施工缝产生的渗漏现象。据程金岸介绍,CASS生化池采用方池结构,从力学角度讲,比圆池的钢筋用量大;整个厂区设计钢筋用量900吨、混凝土用量7000多立方米,而主体建筑CASS生化池就用了700多吨钢筋、40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
集纳大岭镇中心城区和产业转移园生活污水
据介绍,大岭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大岭镇中心城区和产业转移园的生活污水都将在这里处理排放,污水经管道流入粗格栅,再由5台(4用1备)功率高达75千瓦的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厂区细格栅,通过粗格栅隔离掉大的悬浮垃圾,之后再经细格栅隔离小的悬浮颗粒进入CASS生化池,在CASS生化池经投药正式处理污水,首期两池一组,共两组4个池,每个池的排放都有时间差,每组CASS生化池间隔排放时差为4小时,在CASS生化池处理完成污水净化后再经紫外线消毒池消毒,经计量后排入黄竹沥河。据了解,该厂只处理生活污水,而园区内工厂产生的工业污水都必须自己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经初步测算,预计今年底该处理厂每天收集生活污水约1.8万吨左右,而处理厂首期设计日处理量2万吨,最高日处理量可达2.6万吨。据了解,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该污水处理厂将对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在今年底的考核起到关键作用。该园区管委会主任钟启章说,该项目是产业转移园的一项硬性指标,能否如期建设好并投入运营,将在今年省对产业转移园考核中达到优秀等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惠东新闻网 记者:赖金朗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