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收集黄埔、天河一带的城市生活污水,人口最稠密的东圃地区污水管网系统将进行完善,拟建污水管长度超过8000米,涉及广园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等交通干道,投资约1.46亿元。记者昨日获悉,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西部片区一期工程已基本编制完成,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减少污染物排入珠江
据悉,工程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大沙地污水系统石溪涌、深涌流域,也是对污染最严重、人口最稠密的东圃地区的污水管网系统进行完善。为实现上述目标,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广州市市区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的要求开展了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西部片区一期的专项工作。
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深涌上游(广园路以北)截污完善工程,深涌左支涌(广园路-中山大道)截污工程,深涌(中山大道-黄埔大道)截污完善工程,盈溪路、力子园路污水管工程,黄埔大道污水干管完善工程、石溪涌片区一期工程等子项,拟建污水管长度约8395米,管径为DN400-800,新建截污闸1座,工程总投资估算14654万元。
环评报告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收集黄埔区、天河区一带的城市生活污水,大大减少通过河涌排入到珠江的水污染物,有利于改善珠江广州河段及内河涌的水质。
建设单位承诺不夜间施工
为了减少项目建设带来的污染问题,建设单位承诺,管网工程原则上不进行夜间施工;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等。此外,所有污染均按环保政策和法规要求治理或委托处置,使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只要按有关规定及报告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西部片区一期工程可行。(广州日报 杜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