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人口不断增长,每天产生了5.25万吨生活污水。如何把这些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江?针对州城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来到恩施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工艺和州城生活污水处理状况。
近年来,恩施市先后沿清江两岸、龙洞河两岸等重点区域、段落修建了23公里污水收集干管,这些管道与城市四通八达的下水管网连在一起,截住了每天产生的城市污水。与此相配套,恩施市在五峰山脚下建成了恩施首座污水处理厂,其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处理能力6万吨/日,目前实际处理污水5.25万吨/日,污水排放执行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总服务面积达2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30万。
当天下午,记者在厂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进这个处理污水的工厂,只见一排排污水处理池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光,厂区空地上栽满了绿色植被,生机盎然。
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一股湿腥味扑鼻而来。“这个关口就是城市污水进入厂区的‘集合点’,未经处理的污水味道很难闻。”恩施首创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1月至11月共处理污水1747万吨,日均处理污水5.25万吨,处理污泥5173吨,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污水处理生产任务,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污水进厂的细、粗格栅处,只见漂浮着塑料袋、果皮等杂物的污水从管道流进来,一排不断上扬的栅栏缓缓地把污水中的杂物捞起后堆在一边。随后,清除了漂浮物的水流到了一个带有搅拌器的水池。一名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旋流沉砂池,通过重力作用去除比重大于水的颗粒物,以保证后继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从沉砂池出来的水已经没有了大块的漂浮杂物,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出来的水只是进行了物理处理,主要的污染物却是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还需要进行生化处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通过配水井分配到氧化沟,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一名工作人员说。据介绍,氧化沟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吃”掉污水中含有氮、磷等成分的有机污染物,沉淀后清水经过消毒后就可以排放出来了。
另外,沉淀于池底的污泥进入污泥回流泵房,将污泥输送到氧化沟的前端,作为氧化沟活性污泥的接种污泥,维持氧化沟内活性污泥的量以满足工艺运行要求。剩余的污泥由泵送入储泥池,然后进入脱水房经机械浓缩脱水后形成泥饼,并外运卫生填埋。
据恩施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恩施市污水处理厂能够较好完成州城污水处理工作。但由于城市骨架不断拉伸,城市新区加快开发建设,城市人口日益增长,恩施市正在抓紧谋划和建设处理能力为6万吨/日的恩施市红庙污水处理厂。按照规划目标,该厂将于2013年投入试运行。届时,该厂将承担龙凤新区、红庙开发区、火车站片区等州城新建区域的污水处理任务。(恩施日报 记者 袁航 通讯员 徐超 赵嵩 郭琴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