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宽敞干净的街道,周边麦田环绕、绿树成荫,今天的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小雷庄村民正享受着世外田园般的生活。然而在去年,这里还是“村内是桃源,村外臭水沟”的情景。近日,专门处理村子生活污水的设施投运,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清水绕村,这是昨日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一行在该村采访时了解到的。
小雷庄早在2000年,就筹集资金3000多万进行旧村改造,在原址上分期建起了65栋整齐美观的二层别墅式住宅,已经基本形成了楼房整齐、道路平坦、树木成行的村容村貌,村民安居乐业。然而由于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放到村子周边露天的沟渠里,“每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臭气熏天,严重的时候窗户都不敢开。”村民康士宁告诉记者。
而现在,生活污水被管道输送到村口的污水处理设施处,该设备每天能处理25吨污水,完全能满足整个村子的需要。排出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比农田灌溉用水还要好。同时,设施运行成本极低,每年只需几百块钱。
市建交委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农村生活污水每年可达2亿吨,如果直接排入农田或沟渠,会造成极大的污染。但由于农村分布较为分散,如果采用市区统一铺设管网、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的办法,成本太高。所以各村镇因地制宜、分散处理的方式较为可行,并且这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技术上很成熟,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又低,很适合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小雷庄污水处理设施是本市唯一已建成运行的示范点,年内本市还将在蓟县的郭家沟、寺沟村及静海县的幸福村建成污水处理示范点。(渤海早报 记者:孔令彬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