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日前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和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会议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惠城区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强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干强,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文高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森林建设
到2017年新增森林公园5个
“根据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完成四项量化指标。”惠城区副区长陈国强说,一是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全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到2015年要达到41.98%、171.6万立方米,2017年达到42.45%、192.8万立方米;二是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到2017年新增生态公益林4.6万亩;三是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把林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四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经济,至201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
“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城大行动,我们将突出抓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残次林桉树林改造五大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东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城区森林绿地体系、区域道路第一重山森林生态体系等四大森林生态体系。”陈国强说。惠城区将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林分林相改造,用两年时间完成重点区域内残次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改造,到2015年完成5.1万亩森林碳汇建设任务,人均森林碳汇达3.8吨,2017年达到4吨。加快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到2017年在全区交通主干线、主要江河两岸等建成结构优、功能强、效益高、景观美、健康好的19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
惠城区制订了“公园下乡”计划,到2017年新增森林公园5个,其中有4个属镇级森林公园,征求意见稿选址暂定汝湖镇、横沥镇和三栋镇。目前,惠城区正分类制订新建项目绿地率、绿化率控制指标。
生态创建 3镇(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镇
“自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惠城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利育告诉记者,目前,惠城区共创建小金口、水口及三栋省级生态镇3个,横沥镇泰安村国家级生态村1个,水口街道万卢村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芦洲镇岚派村等市级生态示范村52个。小金口、水口及三栋3个镇(街道)已由省环保厅向国家环保部推荐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汝湖、马安、芦洲等镇也已提交申请材料,等待省专家组验收。“投入158万元编制的《惠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即将完成,届时将系统地为全区生态创建及生态保护提供指引。”
惠城区还制订了《惠城区生态创建补助及奖励办法 (试行)》,除按市级标准1∶1给予奖励外,还将对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按照30~50万元/座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建立长效补助机制,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设备更换、污水管网建设进行补助。此外,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面,给予镇(街道)垃圾箱0.8万元/个、垃圾车18万元/辆、垃圾屋1万元/个的补助,给予镇 (街道)保洁员工资800元/人·月的补助。“整体预计将用7741万元全方位补助及奖励有生态创建任务的镇(街道)。”林利育说。
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惠城区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相关工作。目前,该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49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马安、汝湖、芦洲镇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推进,其中马安、芦洲镇的主体工程接近完成。同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各镇(街道)均配有垃圾运输车,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0%以上。
黄干强说,惠城区将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起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措施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区委、区政府将约谈部门领导干部,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将追究责任。(惠州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风向标追踪:
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污水处理厂:http://plan.dowater.com/info/374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