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第五水厂正式开工奠基。该水厂位于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经一路上,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项目。按照计划,第五水厂的水源将全部来自丹江口水库,一期建设规模设计日供水能力达2.5万立方米,二期建设规模为日供水5万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预计明年汛期后,召陵区居民将喝到高质量的丹江水。
日前,记者从承建单位漯河银河水务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2个水厂,负责召陵区辖区内工业、居民、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用水,且基本能够满足目前人口的需要,那么为什么还要投资3400多万元建设市第五水厂?
让居民告别地下水时代
“目前,地下水是召陵人生产生活的唯一水源。”漯河银河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平告诉记者,澧河水是我市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但是由于召陵区距离澧河水源太远,跨城区铺设管道接澧河水不现实,因此召陵区不得不采用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进行供水。
“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看,地下水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这种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从长远利益及国家现在的政策来说,以后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将不允许使用地下水。”王世平说,一旦国家限制使用地下水,召陵区将面临无水可用的窘境。
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漯河的人口将会持续快速增长。在王世平看来,届时自来水供给状况将越来越紧张,但是仅靠目前我市的供水能力,是远远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第五水厂的建成还能对未来供水紧张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王世平说,漯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之一,明年汛后市第五水厂就能接通千里以外的丹江水,这标志着召陵区人民将告别只能饮用地下水的时代。
丹江水改变水资源结构
在召陵区,很多市民已经习惯了水烧开后会出现水垢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现在家里喝的自来水是地下水,因为水烧开后有很多水垢,壶底总的有一些白色沉淀物。”家住双汇路的冯女士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总硬度比地表水的总硬度要高,因此水垢也多,这属于正常现象。”王世平表示,丹江水与澧河水水质相当,都符合国家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标准,随着丹江水的到来,水垢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召陵区居民以后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从另一方面说,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引发地面下陷等地质危害。”王世平说,丹江水替代地下水水源,也会使我市水资源结构发生变化。“未来会以澧河水和丹江水为主,地下水将逐渐退出,作为备用水源。”他说,市第五水厂建成后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召陵区集中供水能力,缓解集中供水不足的压力,还能有效控制因超采地下水而引发的地质危害,让我市的地下水资源得到涵养。(漯河晚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