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昨天的全市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福星污水处理厂综合改造工程春节后正式完工,改造后,东厂界卫生防护距离由原来的400米缩短到现在的100米,异味感明显减少。
记者昨天在福星污水处理厂看到,污水池上覆盖着一层厚实的混凝土,根本看不到有污水流动,池顶上还有香樟、桂花等绿化。据福星污水处理厂厂长张浩介绍,过去污水池都是敞开式的,在曝气等工艺处理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土腥味,导致厂界有明显的异味感。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加盖封闭运作,使用风机等设施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抽掉,然后再进行生物除臭。
张浩说,生物除臭就是将驯化和培养后的降解硫化氢、氨等致臭分子的微生物植入滤料中,当收集到的臭气缓慢通过滤料并与其充分接触时,致臭分子就会被微生物降解,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内共有除臭设备19套,其中,生物土壤滤池工艺16套、箱式生物滤池工艺3套,涵盖了进水区、生物处理区和污泥处置区。为进一步净化空气,厂区内还种植了近50种绿化,绿化覆盖率达36%。
福星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8万吨/天,主要承担着市区西南片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服务面积为46.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5万。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福星污水处理厂东厂界附近的居民越来越多。为控制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011年4月福星污水处理厂综合改造工程启动。
据悉,该工程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苏州课题的示范工程之一,依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对相关除臭技术及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国内同类型项目提供示范。改造后的厂界臭气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全市污水管网总长突破1万公里
出水水质全面达一级A标
去年,我市大力推进控源截污,全年污水处理增量达3500万吨,城镇污水厂平均负荷率为70%,较上年提高约5%。昨天,记者在全市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全市污水管网总长度为10024公里,出水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
“管网建设和污水接纳滞后,是制约我市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污水处理能力,污水管网长度从2007年的3540公里增加到目前的10024公里,年污水处理量从4.8亿吨增加到8.1亿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零起步,累计投资20.5亿元,共完成1728个自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约28.9万户。
2013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投资12.32亿元,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1.2万吨/天,新建污水管网约441公里。同时,老城区、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接纳明显提速:常熟制定了《城乡生活污水收集方案》,完成污水管网建设近110公里,投资近1.45亿元;昆山结合黑臭河道整治,完成38.6公里管道建设,加大污水接纳力度,污水厂平均负荷率较上年提高10%; 吴江通过下达污水增量方式与各镇签订雨污分流改造目标责任书,2013年污水增量超过4000吨/天。
苏州城区结合河道水质提升行动,加大了控源截污工作的力度。市排水处对187个新建小区的污水支管进行了网格化调查,发现涉及雨污混接、渗漏、破损以及排水户未改造、私接等排水问题点152个,完成修复111个点。同时,对污水主干管问题段进行了清淤和修复,提高过水能力。在去年污水处理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管网水位同比下降1米多,进厂浓度COD均值同比上升30%,有效避免高水位运行条件下排水户私自改造导致雨污混接和污水渗漏问题。
今年,我市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计划投资17.5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计划投资近1亿元,共涉74个农村治理点,受益农户7886户。
副市长陆留生参加会议。(苏州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