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延用露天厕所的方正刚一家,今年在自家三层楼房里安装了6个冲水蹲厕,还有平时的生活用水全通过地下管流出,经科学处理后变成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水。“这不,蚊子苍蝇少了,污水到处流现象不见了,邻里纠纷少了,老人夜里也不用跑去室外如厕了。”说起农村污水治理,方正刚认为政府真正做了一件大善事。
方正刚是建德市杨村桥镇十里埠的村民,十里埠坐落于杨梅公路的山脚下,村前的新安江江面异常开阔。“生活污水→格栅井→厌氧池→沉淀池→人工湿地→出水”,如此这般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村里建成10处,238户村民受益231户,十里埠成为杨村桥镇第一个消灭露天厕所的村庄。“村里正在做旅游规划,以后还想吃上休闲旅游饭。”上周五采访那天,村口聚集着许许多多的村民,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像十里埠这样作为示范点的村庄,在建德另外还有5个,分别是乾潭镇胥江村、下梓村、幸福村、下涯镇春秋村、梅城镇龙泉村。6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由建德市政府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采购,铺设管网53.2公里,2860个农户受益,受益率达93%。
“每个村的情况有所不同”,作为政府派出的项目负责人汪华介绍起来很专业。胥江村地势平缓、居住集中,施工难度大,机器进不去,只有人工开挖,因为铺管需要一定的地形坡度。春秋村的地形与居住布局恰到好处,一条大洲溪自北向南,全村只要顺着溪流设置3个终端即可。有些村民开始不理解,不让挖井,总觉得,在家门口开一个污水 井,多多少少会散发异味。等村里污水处理工程运行后,每天看着流出去的哗哗清水,整个村子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污水井又大多设置在隐蔽处,村民们觉得好事一桩不做就亏大了。春秋村住在远处高地的16户村民,后来主动要求铺管,这样村里又增加了一个终端。
每户改厕补贴1150元,污水治理工程不用农户自己掏钱,6个村做下来花去2080万元,全部政府买单。“日常运行费用怎么处理?”汪华说,就包括电费和设施维护成本,由政府管到底了。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4月25日,建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乾潭镇召开,各乡镇有关人员实地察看示范村,总结经验推广,倒排工作计划。副市长尤荣福提出,要三年计划两年完成,232个村庄污水治理全覆盖,预算投资超过5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建德市要把这个民生工程做成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杭州日报 唐佩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