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头门港新区获悉,近日,省环保厅发文,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以下简称医化园区)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摘牌验收。
自省环保厅于2014年4月3日对医化园区实施挂牌督办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严肃查摆园区多年来存在的历史性、积累性环境污染问题,并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迅速部署和落实各项整治任务,连续召开了市委书记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研究布置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组进驻园区。市政府相应制定出台了《推进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医化产业升级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赴园区深入企业检查督促。
自2013年年底以来,园区和企业在环保设施改造和建设上已累计投入近5亿元,全面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对企业厂区的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在源头上确保雨污彻底分流;实施企业高浓度废水预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企业废水达标纳管;完成了企业排污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升级RTO废气末端处理设施和膜技术深度处理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合成革企业的二甲胺废气污染,并对合成革企业的锅炉全面进行脱硫改造。同时,全面彻底改造园区的公共污水、雨水管网,并将管道从地下上升到地面,确保了污水彻底收集到位,杜绝企业偷排漏排。
园区凯迪污水处理厂是否能做到完全稳定达标排放,是园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难点工作。污水处理厂出现运行异常情况后,医化园区严格按照省环保厅、台州市环保局要求和专家组意见,全力抢修,全面改造了工程设施,并加装了进水酸碱自动监测等原设计中缺失的设备,建立健全了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提高了污水处理厂防冲击的能力。目前,在增加物化处理措施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已恢复到处理废水1万吨/日的水平,实现出水水质达标。
医化园区狠抓监管,严厉查处环保违法行为。“所有企业均签订了污水达标纳管承诺书和雨水排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排污的主体责任。”医化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强医化园区环保监管力量,24小时监控企业污水排放,企业在排放污水前,需经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排放,在排放过程中,环保执法人员通过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并派遣专人随机抽取水样,一经发现超标,立即采取停排措施。同时,划定企业雨水排放责任区,加强雨水排放监管。”省厅挂牌督办以来,共查处16起违法排污行为,其中刑事拘留4人,立案处罚了雨排口超标排放企业4家。目前,污水处理厂监测的进水口水质COD均在300mg/l以下,雨水排放口全部实现了“晴天无排水,雨天水达标”的目标。
与此同时,医化园区狠抓源头,全速推进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明确园区“严格控制中间体,做精做优原料药,做大做强成品药,培育发展生物药”的发展方向,提高项目入园门槛,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实施循环化改造和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改造,目前循环化改造共完成15个项目,完成投资17.9亿元,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试点累计完成55个车间改造,完成投资8.6亿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哈工大浙海环保科技研究中心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在科技创新、环保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各类省级企业科技研发平台13家。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污水处理厂一期二阶段工程建设,启动固废处置中心三期扩建工程。”医化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我们将继续严把项目入园关,积极鼓励兼并重组,创新环保监管方式,加快循环化改造和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改造,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循环化和‘管道化、密闭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努力把园区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样板、新型工业化的示范、绿色发展的榜样、改革开放的样本。”(临海新闻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