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渔农村宜居环境,去年普陀区东港街道投入700余万元,对芦花、南岙、红旗、塘头四个渔农村社区进行了生活污水提升改造,惠及村民1480户。工程主要包括农户污水管道接入,化粪池改造,村内支管、主管敷设,检查井和清扫井安装等。目前,各社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
近日,笔者来到东港街道南岙社区赵家岙经济合作社生态湿地建设现场。“现在就差污水泵还没安装好,等安装好,再种上一些植物,就能投入使用了。 ”施工现场负责人张红忠介绍说,该湿地总面积约250平方米,分污水收集沉淀池和湿地处理池两部分,收集的污水通过4层沉淀后,由污水泵抽入一侧的人工湿地处理池中,通过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降解污染、净化水质,最终使得污水变清排入河里。“污水全都接入管道,以后再也不会有污水横流的情况了。 ”村民张家银的家就在生态湿地不远处,看着工程将要完工,他很高兴地说,“听说生态湿地还会种上观赏植物,真是又实用又美观。 ”
据张红忠介绍,赵家岙经济合作社以前建有一个简易的污水处理池,可将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原本住在山上的村民逐渐搬迁到赵家岙并建起新居,原有的污水处理池已无法满足处理需求,很多居民都选择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碰到夏季天热的时候,污水不仅气味难闻,也容易导致蚊蝇滋生,对环境卫生影响很大。 ”
去年9月,东港街道投入80余万元,开始治理赵家岙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敷设污水管网、建造生态处理池及接户纳管等项目。 ”张红忠说,共敷设污水管网3000多米,新建检查井110个,新建污水处理终端实地250平方米,可日处理污水66吨左右,且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标准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舟山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