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省推广PPP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浙江省力推PPP唱融资建设主角
为推进PPP模式创新发展,浙江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鼓励运用PPP等股权性融资建设模式,加快公用基础设施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PPP建设项目管理,鼓励企业以股权融资筹集投资资金;研究推出一批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类政府性投资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先行开展PPP模式融资建设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项目+物业”等综合开发模式。
(二)河北省PPP模式拟覆盖全部适宜项目
河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县级以上交通、能源、市政、环境污染治理与运营、医疗和养老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领域新建项目,须进行PPP模式适宜性评估论证,优先选择PPP模式运作;已建成项目也可植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项目租赁、重组、转让等方式对原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或合作运营;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适宜以PPP模式运营的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要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取合理回报。试点起步阶段以轨道交通、城市供水、水环境治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的项目。
(三)黑龙江省探索基础设施领域PPP合作模式创新
一是构筑良性可持续的PPP项目建设模式。基于黑龙江省在PPP模式认知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广泛需求,向亚行申报了“哈尔滨拟利用亚行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项目”。由于该项目既是环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因此,在PPP模式的设计上,最终确定引入亚行公营和私营部门融资,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PC)建设。
二是构建融资合力。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对华援助性贷款逐步缩减等不利因素,在遴选非主权融资新项目时,提出了将非主权融资和国内私营资本融资的PPP项目作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必要补充,以此填补主权融资项目区位分布的空白点,形成长期外债与短期内债有机结合,内外资优势互补,项目建设齐头并进的新型融资格局。
(四)福建省公布28个PPP试点推荐项目
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全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扩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效率。9月17日,福建省向社会发布了28个项目推荐开展PPP试点,总投资1478.6亿元,涵盖交通、市政、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等。
(五)江苏泰州运作三项基金探路PPP模式
一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利用财政资金的酵母和导向功能,构建政策性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共同参与股权投资保障体系,为初创成长期企业提供从创业到上市全流程资本支持。
二是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市财政与农业银行(601288)合作,采用协同出资、风险共担的模式,构建了泰州市首个科技贷款风险保障基金池,银行按一定放大比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项目融资支持,财政、银行按6∶4的比例承担或有风险。
三是设立区域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基金,规模9000万元,与民营资本合作投入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对策建议
目前,我区政府债务逾期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对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影响。探索运用PPP模式,是防范和化解我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内外主要做法,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
(一)加快建立PPP模式发展协调机构
英国作为PPP模式的发源地,为推动PPP模式发展,专门设立了PPP管理机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财政部门也设立了PPP管理机构。浙江省、洛阳市也成立了PPP试点领导小组。建议自治区成立PPP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我区PPP模式发 展。
(二)加快PPP模式试点选取和申报工作
目前,哈尔滨市、洛阳市被财政部确定为亚行PPP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湖南、浙江等省已开展PPP模式试点工作。建议自治区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试点的前期调研工作,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出一批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类政府性投资项目,先行开展PPP模式试点。同时,做好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部批准我区为PPP项目试点地区。
(三)开展PPP模式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
项目是推进PPP模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国家发改委推出首批80个引入社会资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近日,财政部公布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个领域。河北省由两个项目入选国家PPP示范项目。建议自治区组织相关部门开展PPP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建库工作,为推进PPP模式提供项目支撑。
(四)建立和完善PPP模式相关政策法规
PPP项目与普通项目不同,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基于政府和企业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合作契约,跨越若干届政府。健全的制度环境是PPP 模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项目风险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的PPP立法(特许经营法)工作正在推进。浙江省也着手建立完善PPP工作机制、竞争机制。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开展与PPP模式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研究,完善相关机制,为我区PPP模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内蒙古经济信息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